手术室护理科普之“ 绑”你没商量
作者: 李梅很多人一提到要做手术,就会显得非常恐惧,一个人孤零零前往,躺在又小又冷的手术床上,不安与紧张情绪会更加明显。有的病人甚至身体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特别是护士小姐姐会拿着“绳子”把病人的手脚“捆”住时,会感觉到更加可怕。其实,这种“捆绑”主要是为了保护病人。本文,就让我们来看看手术室内都会做哪些保护性约束。

为啥要“捆绑 ”
“捆绑”,其实就是约束性保护,亦被称之为保护性约束,主要指医护人员在特殊情况下,在手术期间对病人所实施的一种最大限度限制其活动行为的医疗保护措施。主要目的为最大限度减少其他因素对病人的伤害。手术时约束病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一)确保手术病人的安全,主要由于手术床比较窄,避免病人从手术床上跌落。
(二)确保手术安全性,在手术过程中,病人出现的任何不自主的动作都会干扰到正常手术操作,增加手术意外风险性。
(三)防止意外伤害,在手术过程中,如病人突然移动,会导致手术器械误伤到自己或他人,甚至会对手术的精确度造成影响。
(四)减少感染风险性,在手术期间,若出现病人移动情况时,会导致手术切口暴露在外,增加感染风险性。
(五)维持手术体位,在进行部分特定部位的手术时需调整体位,如俯卧位、侧卧位等,通过约束病人可保持以上体位,确保顺利进行。
(六)保守病人隐私和尊严,在进行病人约束过程中,同时可起到保护隐私及尊严的作用,避免其在进行手术过程中不必要的暴露。
(七)减少焦虑与恐惧,对大多数病人而言,手术是一个让人焦虑的过程。此时经过适当的约束后,可减少病人因恐惧不安所产生过度活动,帮助病人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减轻心理负担。
捆绑”会不会让人不舒服
很多人在看到“捆绑”二字,会认为将病人紧紧绑在手术床上,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实际上,保护性约束仅仅是防止病人自我活动,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不舒服。一般而言,在手术室护士进行保护性约束过程中,会提前跟病人讲解后续的操作及原因、持续时间等,之后使用约束带将病人的特定部位固定好。在这个过程中,手术室护士持续关注病人情况,尽量让病人感受到舒适。松紧程度以一根手指可穿进约束带与患者肢体间为宜。自前,保护性约束非常人性化,可采取多种减压措施提升病人的舒适程度。比如可提前在被约束的部位涂抹润肤霜,在位于受压肢体下方位置放置硅胶软垫等。在进行保护性约束操作过程中,如病人存在任何不适感时,可直接向护士提出来,护士会仔细进行调整。
如手术时间较长时,手术室护士会每隔 15~ 30分钟观察患者被约束部位的血运状况,依据情况调整约束带的松紧。每间隔1小时调整肢体位置。每2小时会暂时解除约束,在对肢体进行活动后再次进行约束。总之,会让病人在最小可能产生不适的情况下约束其肢体活动。在完成手术后,护士会与医师共同观察病人情况,并及时解除约束。
常用工具有哪些
(一)肢体约束带:肢体约束带为保护性约束中最常见的工具,主要是约束好病人的手腕、踝部,在固定好后绑紧,系在床栏上即可。
(二)约束手套:又叫做约束球拍,这种手套在制作过程中,一面是棉,另一面为网,内置硬胶板,对病人的皮肤损伤程度较小。
(三)肩部约束带:限制病人坐起,医护人员通常情况下会使用肩部约束带套在患者的双肩上,随后将绑带系在床栏上。
(四)膝部约束带:限制病人下肢活动,在病人国窝位置上,医护人员会放置硅胶软垫或者棉垫,后将膝部约束在双膝下,穿过膝上,向外拉近后系在床栏上。
何时解除保护性约束
在保护性约束解除过程中,需病人满足一定指征:第一,要求病人处于意识清醒状态,情绪稳定,精神正常,可正常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没有伤害性行为,比如自残、拔管等倾向;第二则是病人进入到深度镇静状态,比如说肌无力、昏迷。
手术室保护性约束的注意事项
(一)选择合适的约束方法: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及手术类型选择对应的约束方式。如需要长时间维持特定体位的手术时,可考虑使用床栏;而易出现不自主运动的手术,可考虑到使用约束带、镇静药物。
(二)约束的力度:在进行保护性约束过程中,需要维持合适的力度,避免出现约束过紧造成病人出现不适感、血液循环受阻。期间,需要避免约束过松导致病人出现意外伤害。
(三)定期检查约束效果:手术开展过程中需要进行约束的效果检查,确保能够达到约束的预期目的。如果发现约束不当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四)关注患者舒适度:在保护性约束进行时,应当关注患者舒适程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在手术结束后,需要及时解除约束,恢复患者的自由活动。
(五)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进行保护性约束之前,充分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并告知进行约束的必要性、重要性,取得患者以及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总之,在手术室内开展保护性约束为一种能确保病人手术安全及手术顺利的措施,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人文关怀理念深入发展,保护性约束可给病人带来更加安全、更加人性化的治疗体验。在进行保护性约束过程中,需要依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手术类型合理选择约束方式,并注意约束的力度及效果,关注患者的舒适程度,积极与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保护性约束预期的自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tkx20250521.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