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被“困”的人生
作者: 李蕙君我出生在一个“樊胜美”式的家庭,从小就很努力学习,为的就是能逃离那种压抑。本应最亲的父母都能一次次伤害我,所以我不信任任何人。可当我终于可以自食其力逃离家庭后,这么多年却找不到爱人,交不下朋友,更感受不到幸福。这就是宿命吗? 杭州:杨扬
“有些人,一辈子都在被童年的幸福治愈,而有些人一辈子都在耗尽精力去治愈童年的创伤。”那些童年的不幸,把一些人彻底地困住了。即使生理年龄已经长大,但心理的自我一直被困在过去,不断地内耗,又不自知地无限重复。
“移情”极具破坏性
抱残守缺,与现实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坚守过时的观念,对现实漠然置之,是构成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这种情形,心理学家称之为“移情”。
移情过程可能很微妙,也极具普遍性和破坏性。童年时期父母的漠不关心,会让孩子常常被悲伤和失望的感觉所缠绕,孩子最初的结论是:“我不能相信父母,他们是不值得信任的。”后来进一步认清了“事实”:“我不能相信任何人,没有谁是靠得住的。”这种结论会一直伴随其进入青春期和成年时期。虽然现实环境已经改变,但“任何人都不值得信任”这一结论仍无法放弃。因为做出调整就意味着必须重新评价父母。所以只能继续维系过去的心态:就是不能信任任何人,甚至强迫自己疏远所有人,创伤对他们最直观的影响便是在成人亲密关系中爱和安全感的缺失。
学会“翻篇”的能力
莫言在《生死疲劳》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我们要学会“翻篇”的能力,如果一直沉溺于过去,只能够受困于过去的情绪之中永远出不来。这也是我们常常不能够快乐的原因。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过道原理”,说的就是过道里面有一盏感应灯,当我们走到相应的位置,灯就会打开,为我们照亮前路。这其实就和我们的人生一样,有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一直往前走,或许会经历一段黑暗的道路,但是只要我们向前走总是会有一个位置能够给我们带来光亮。这个世界上遗憾的不是已失去,而是因为沉溺过去而一直在失去。
学会和内在感受友好相处
学会给自己翻篇,也是一种认知和能力。困在过去,走不出来,只是自己在无端消耗自己,让自己的心和人生走进一条死胡同,进入一种死性循环,耗损着自己的精力,还会因为走不出来而丧失对未来的希望。
想走出创伤,你需要真正接纳创伤,并且了解它如何影响了自己。在接纳创伤之后,重要的下一步便是自我意识的提升。创伤会影响我们大脑的情绪控制能力,在意识到情绪之后,人们还需要培养控制情绪的能力,恢复理性和情绪之间的平衡。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唯一可以改变感觉的方式是不带有任何批判地体会我们的内在感觉,学会和内在的感受友好相处。可以借助冥想训练帮助我们发展这种能力。当然,若创伤的影响实在让你痛苦不堪,甚至影响到你日常的生活和社交,请一定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