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舞有风险下腰需谨慎
作者: 李蕙君
近日,南京某医院爆出“仅3周接诊5例‘下腰瘫’病例”的新闻,迅速冲上热搜,引发广泛热议。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多才多艺,儿童练习舞蹈虽然好处多多,但需要注意的是,下腰、压腿等动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截瘫。
脊髓损伤是灾难性的
因为跳舞下腰而瘫痪,被简称为“下腰瘫”。沈阳骨科医院软伤科主任张成亮介绍,儿童的骨骼、椎管、硬膜对脊髓的保护度不及成人,胸腰部向后过度弯曲时,可能会造成损伤。“脊髓在下腰的时候会受到牵拉,当神经牵拉的长度超过12%的时候,就有可能会造成神经的损伤。”张成亮说。
研究显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占到儿童创伤性脊髓损伤的19%~34%,其中4~7岁患儿主要是因为学舞蹈时练习下腰动作导致,以女童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儿童脊柱的延展性较强,而脊髓的延展性较差。”张成亮说,在练习下腰动作的过程中,脊柱纵向牵拉,可能引起脊髓缺血性损伤。反复下腰时,可能导致脊髓的小血管损伤或栓塞等,出现脊髓缺血、脊髓牵伸。脊髓损伤是灾难性的,目前没有治愈的有效措施。
力所不能及很容易受伤
除了下腰,前空翻、后空翻等动作,都可能会造成脊髓损伤。张成亮解释:“孩子骨性的柔软程度和脊髓的柔软程度抗拉伸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不对等就会造成下腰的时候骨头拉伸得很好,但是脊髓就出现了一个缺血断裂的表现。”
此外,若是孩子准备活动不够,或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运动,也很容易受伤。张成亮介绍说,学龄前儿童普遍缺乏收腹和绷紧大腿肌肉的控制力,从而无法控制、稳定骨盆位置。此时,让孩子学做扭腰、曲腰等动作,易造成骨盆前倾。再加上舞蹈中颈椎过伸、过度快速旋转的动作,容易造成环枢椎旋转半脱位,这些最终可能造成腰椎、颈椎问题。儿童脊柱在发育过程中,许多骨骺尚未闭合,骨质还未长结实,反复下腰、过度用力、过度负重劈叉等动作,都可能造成腰椎骨质损伤,甚至腰椎峡部断裂。
任何培养都需量体裁衣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袁建国老师表示,自幼练舞本身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益的,很多国家体工队选拔的运动苗子都是从“童子功”练起的,关键问题是训练方法及安全保护措施有没有做到位。
袁教授说,每个人都有其运动素质敏感期,如3-5岁的孩子就处于柔韧性敏感期。因此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也要循序渐进地加入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也不宜过度。做力量训练时,一定要做好保护,比如倒立,一定要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此外,孩子自身的先天条件也很重要,专业舞者要求的身材比例是腿比上身长,手臂展开比身高长等,对孩子的培养需要“量体裁衣”。
医学指导/张成亮(沈阳骨科医院软伤科主任)
袁建国(温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