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居家,别让亲子小船说翻就翻
作者: 李蕙君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家长居家工作,孩子居家网课。家长和孩子长时间同待在一个屋檐下,你嫌我网课不认真,我嫌你管得太多,很容易“相看两相厌”。
不要轻易批评指责孩子
居家学习亲子之间容易出现矛盾,这主要是因为在学校上课,即使孩子走神,有老师迅速提醒纠正,家长眼不见心不烦,但孩子在家上课,在家长眼皮底下如果不专心听讲,就容易生气造成亲子矛盾。此外没有结构化、无仪式感的自主环境中,对学生的自律性要求很高,自律不足的孩子,学习效率有可能会大打折扣。
为避免亲子冲突,家长不要轻易去批评和指责自己孩子,而是要做更多的引导。在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欣赏与建议的比例,最好能做到先给5个欣赏,再给1个建议。家长要包容地看待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偶尔的注意力不集中、懒散、磨蹭和不自觉,毕竟,成年人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时,避免在情绪激动时和孩子交流,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示范。
跟孩子交朋友缓解“孤独感”
长时间宅家不出门,孩子会表现出情绪烦躁、心情低落,这些情绪也可能曾经出现在大型考试前、自认为重要的某些场合、特别悲伤的事件发生等情况下。家长要接纳孩子的一些负面情绪,但也要关注孩子是否沉浸于某种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他们对于疫情的看法是否有不合理之处,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行为、睡眠、饮食和情绪等方面是否受到很大影响。
心理学上常说,在长大的孩子心中,“重要他人”是同伴,而家长心中的“重要他人”永远是孩子。在特殊时期,家长要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学会降低姿态主动与孩子交朋友。注意保持正常的家庭生活节奏,和孩子尽量开展丰富的适合家庭内部开展的游戏,比如折纸、体育比赛、种植等,如果有要好的小伙伴,家长们也可以协商好,搞一些“云活动”,缓解孩子的“孤独感”。
不要每时每刻刷存在感
真正的亲子关系是以界限为前提的,是彼此独立,彼此尊重的。在亲子的关系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出现”,家长喜欢每时每刻地刷存在感,或者说一种“虚假陪伴”,如孩子做作业时,有些家长会在旁边拿着手机刷屏或者打游戏,这种陪伴其实是一种监督。还有一种模式是“在场”,研究告诉我们,父母不需要完全关注他们的孩子,只要在情感上支持就可以,这是关键。父母不需要越俎代庖地帮助解决他们所有的问题,也不需要得到所有的答案,有时默默地倾听比任何方式都有力量。
居家期间,界限感更不可或缺,既有物理意义上的界限感,又有心理空间上的界限感。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学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更加包容、理解和信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