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吃饭?!
作者: 于荷前不久,无意间看到一本书,叫做《 学会吃饭 》。看到书名,第一反应就是,吃饭还用学?当天吃晚饭时,看到家人因为减肥不吃饭,孩子要看电视吃饭,而我更是习惯了“狼吞虎咽”……又想起来那本书,看来吃饭还真是有学问。
第一口吃什么很重要
吃饭第一口大家都会先吃什么?虽说同样是吃饭,但是食物进食先后顺序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说:精白米面等主食消化吸收快,血糖上升较快。而先吃蔬菜后吃饭,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可延缓食物消化,更利于血糖稳定。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先吃蔬菜最好。所以一般正确的吃饭顺序是:汤(如果有的话)-蔬菜-主食-富含蛋白质的肉、蛋、豆制品!
吃饭快易受伤
你吃一顿饭需要多长时间?小编吃饭速度可是经常被说:“做饭一小时,吃饭五分钟。”王旭峰说:吃饭快是现在上班族、学生的普遍现象,其实对身体非常不好。
首先,食物没有充分咀嚼,唾液混入较少不利于消化,加重胃的消化负担,尤其硬一点的食物可能会刺激胃黏膜,造成损伤,并且营养物质会吸收不完全;其次,易导致摄入过量,有研究表明,吃饭快比吃饭慢的人发胖危险高4.4倍。进食咀嚼时有神经反射到达大脑中枢,胃内也有感受到饥饱的感觉中枢,饱腹感的神经反射可能20分钟才能反馈回大脑。如果进食过快,等到反馈吃饱时,可能又额外进食较多食物;很多人由于吃得急,迫不及待吃一些很烫的食物,很伤食道。我们的口腔最高可耐受温度是60度左右,食道是48度左右。在口中觉得有点烫的食物,咽下去就会烫伤食道,如果长期这样饮食的话,很容易引起一些食道疾病。
试试一口嚼30次
老话常说,细嚼慢咽,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王旭峰表示,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减轻肠胃工作负担,而且更容易吃饱,减少食物的过量摄入。细嚼慢咽还可以预防口腔疾病。另外,细嚼慢咽还可以减慢血糖上升的速度。那么,怎么才能把吃饭速度降下来呢?王旭峰说:尽量避免太饿时再吃。最好是在感觉有点饿的时候开始吃,并且每餐在固定时间吃,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太饿时吃得又多又快;吃饭时间最好保证20分钟。这样大脑才会接收到吃饱的信号;每口饭最好增加咀嚼次数。刚开始可以有意识地数一数自己嚼了多少口,能够达到30次以上最好。
究竟该吃“几分饱”
研究发现,如果每天多吃一口米饭(40g)或多吃2-3个水饺(25g),或多吃一口烹调油5g,一年大约可增加体重1kg。所以,建议吃饭七八分饱,同时减少摄入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并且多运动多锻炼。
【 小贴士 】
如何判断自己吃了“几分饱”
十分饱,一口也吃不下了,再吃一口都是痛苦的。
九分饱,还能勉强吃一点点,但是胃里已经非常的满了,每一口都是负担。
八分饱,胃里感觉很满了,但是吃一点点也不是很难受。
七分饱,会觉得肚子已经不饿了,对食物的欲望也没有那么强了,但还没有饱足感,还是想习惯性的再拣几筷子,但即便这时把饭菜拿走,也不觉得有遗憾。
六分饱,相对于七分饱,如果这个时候把食物撤掉,会稍稍有些不满足,在第二餐之前会有明显的饥饿感。
晚饭在18:00-19:00最好
晚餐在晚上5点吃、7点吃、9点吃效果是不一样的。王旭峰说:正常来说,晚饭在18:00-19:00最好。想要晚餐吃得健康,不容易发胖,建议晚餐食用的总原则是:1.宁吃早,不吃晚。2.吃得越晚,吃得越少。3.细嚼慢咽,口味清淡。4.种类多,营养高,热量低。
不少人还有吃夜宵的习惯。王旭峰说:长期宵夜吃不对,容易诱发胃溃疡、肥胖甚至糖尿病等健康问题。因此,建议吃宵夜时可以参考以下3点建议:
1.清淡易消化。晚上消化器官功能减弱,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会给胃肠增加太重的负担。
2.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能量的食物,长期吃这类食物,更容易让人患上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
3.长期需要吃夜宵的朋友可以选择清汤面、蔬菜粥、什锦沙拉这类食物,肉类食物作为辅助就好了。
边看电视边吃饭危害大
很多孩子吃饭时喜欢看电视,家长喂食时也觉得孩子能多吃两口,所以也就默许了。其实,不光孩子,现在边吃饭边刷剧的成年人也非常多。这样做真的没有什么影响吗?
英国曾经就此做过研究,发现边看电视边吃饭的人更容易发胖,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看电视分散了人的注意力,很容易吃多了!王旭峰说:边看电视边吃饭危害大:1.影响孩子食欲。边吃边看往往会忽视食物的味道,影响食欲。久而久之,导致营养不良;2.抑制消化器官功能,导致消化液减少,影响食物消化吸收;3.容易进食过多,导致肥胖。
【 相关链接 】
“少食多餐”给身体“充电”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不到吃饭点儿就饥肠辘辘,无心工作。这就是饥饿后血糖降低,能量不足导致。少食多餐可以缩短就餐时间,饱腹感更好。更利于避免餐后血糖波动过大,为身体源源不断地提供所需的能量。
建议大家把一天三餐的总热量分配到三顿正餐和加餐中。晌午和下午分别做一次加餐。如果晚上要加班,可以再适当加一餐。
当然,加餐尽量选择低糖水果、无糖酸奶、坚果、薯类、可生食蔬菜这些高营养素密度的食物。
专家简介
王旭峰,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