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防静脉血栓管理模式在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王琦 柳猛 邱沙沙 孔文文

医护一体化防静脉血栓管理模式在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0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静脉血栓栓塞症;骨外科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01-50-04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致病率、致死率高,患病同时还可诱发肺动脉高压等慢性疾病,早期的识别及防控可以有效降低 VTE的发病率。静脉血栓防治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近年来在全国 VTE防治能力建设项目的推进下,医务人员对于VTE的防控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在VTE的预防护理与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2]。医护一体化防静脉血栓管理模式是指将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电子化,对患者进行连续、精准、动态管理 [3],并通过医护协作,使医生、护士、患者共同评估,共同配合制定决策,并且一同承担责任,提高医护人员VTE 风险因素识别的能力,促进风险分层的管理,建立一个系统规范的VET预防管理流程 [4]。本研究将医护一体化防静脉血栓管理模式应用于骨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 2021年1-10月医院收治的骨外科手术患者56 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选取 2022年1-10月医院收治的骨外科手术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楚,交流、沟通无障碍,能配合相关工作患者;②入院前2周未行抗凝治疗患者;③基础病相对稳定,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择期患者;④术后能配合主动功能锻炼患者。排除标准:①术前疑似或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5]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②围手术期急性感染患者;③恶性肿瘤、恶病质。

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56.01±7.76 岁;大专及以上15例、高中或中专31例、初中及以下 1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55.64±7.88岁;大专及以上19例、高中或中专 28例、初中及以下11例。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医护一体化防静脉血栓管理模式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以及常规健康教育,做好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工作,给予抗血栓相关的基础预防措施,指导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化防静脉血栓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医护一体化防栓管理小组:成立医护一体化防 VET管理小组,骨外科科主任担任小组长,负责对工作全程的指导以及监控;护士长、骨外科副主任为副组长,负责制定VTE的防治方案及流程、工作的具体安排及协调和质量控制,并以VTE防控指南、数据库文献为根据,协商制定小组内成员的培训计划,检查监督血栓危险因素评估表的应用落实,对于防栓措施落实中所发现的问题以及同患者沟通所需的协调工作应及时给予解决,及时整改并分析措施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持续性的提高医务工作质量;责任护士和主管医师利用Caprini模型正确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因素,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分针对性的为其展开相应的干预措施及健康宣讲,督查防栓措施的落实,进行预防诊治。

(2)采用Caprini 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责任护士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统一评估的频次及时间,新入院的患者24h 内完成风险评估,手术患者术后6h 内完成风险评估,低、中危患者每周评估1 次,高危患者至少每3d 评估1 次,此外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也需及时进行评估。VTE 的风险因素评分含1 分、2 分、3 分以及5 分项,相加各项目的评分后,总得分为0 分提示为极低危,1 ~ 2分提示为低危,3 ~ 4 分提示为中危,5 ~ 8 分提示为高危,> 8 分提示为极高危[6]。使用VTE 电子评估系统,将Caprini 风险评估模型电子化,以此对患者执行连续精准的动态管理,并形成VTE 风险的评分趋势图,动态的去解决与VTE 风险相关的评估问题。

(3)预防措施:根据患者的VTE 风险评估模型的评估结果,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分层管理并执行相应的风险预防(应对)程序:①基本的预防措施管理:根据患者情况鼓励卧床者早日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以促进其静脉回流;科室为患者播放踝泵运动的视频流程,并在传统模式上引入视频宣教,利用视频的直观清晰性提高患者的执行率及依从性;维持出入量的平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度补液,避免血液浓缩,建议每天饮水量1500 ~ 2500ml;做好患者及家属关于血栓预防的宣教,引导患者控制血糖及血脂,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行为;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等。②物理预防:低风险及伴出血风险者,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适当增添物理预防措施:内容主要分为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足底静脉泵和梯度压力袜。告知患者基本的应用方法、持续时间、应用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策略。科室制定《梯度压力袜应用指引》,为患者播放压力弹力袜的穿着视频流程。③药物预防:中危及以上风险者,在此前基础上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应用相应药物进行预防,并在采用药物前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4)培训及质量控制:①培训方式:利用自学、科室培训、外出会议学习、线上交流等方法进行“医护一体化防栓管理模式”学习培训,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标准化预防流程,为患者提供同质化、精准化的高质量VTE 风险管理。②质量控制:定期对小组成员的VTE 风险评估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对全流程进行计划- 实施- 检查- 处理(PDCA)的循环质量管理[7],以达到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5)延续性护理:医务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持续2 个月的追踪,并对出院患者定期进行随访。

1.3 评估指标

(1)术后VTE 的发生率。

(2)VTE 预防评估准确率和预防准确率:按照Caprini 风险评估模型的相关规则,患者与护理人员分别评估,患者评估所得结果与护理人员所得结果误差在±1 分内,则视为评估准确,评估准确率=评估准确例数/ 评估例数。患者按评估结果能基本正确口述如何采取预防措施,则视为预防准确,预防准确率=预防准确例数/ 观察例数。

(3)预防措施落实率:主要包括物理执行率和药物执行率。能正确配合护理人员使用弹力袜、加压装置等医用器材,视为物理执行,物理执行率=物理执行例数/ 观察例数。能准确遵循护理人员指导使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预防性用药,视为药物执行,药物执行率=药物执行例数/ 观察例数。

(4)医护满意率: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率量表[8](NSNS)对患者的医护满意率进行评估,NSNS总分为95 分,分为5 个等级:95 分为非常满意;76 ~ 94 分为满意;57 ~ 75 分为一般;38 ~ 56 分为不满意;19 ~ 37 分为非常不满意,分值与医护满意程度正相关。总满意率=(非常满意+ 满意)例数/ 观察例数。

(5)医护人员对VTE 知识的掌握率:利用知信行问卷[9] 对医护人员VET 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该问卷含知识、态度和行为3 个维度,共包括46 个条目:知识问卷含22 个条目,分值范围为0 ~ 22分,分值越高表示对VET 相关知识掌握度越高;态度问卷共9 个条目,分值范围为9 ~ 45 分,分数越高表示医护预防手术患者VET 发生的态度越积极;行为问卷共15 个条目,分值范围为15 ~ 55 分。分值越高说明医护人员对VTE 知识掌握得越好。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组内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VTE 的发生率比较

实施医护一体化防静脉血栓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术后VTE 的发生率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VTE 预防评估和防护措施执行情况比较

实施医护一体化防静脉血栓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VTE 评估准确率、预防准确率,VTE 防护措施物理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VTE 防护措施药物执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医护满意率比较

实施医护一体化防静脉血栓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87.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4 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对VTE 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实施医护一体化防静脉血栓管理模式后,医护人员的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总得分情况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3 讨论

VET 的发生除与手术、长时间术后卧床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医护工作、患者治疗依从性、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10]。医护一体化防栓管理模式利用Caprini 对患者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并将分析评估及时告知医生,与医生共同制定适合患者的VTE 预防方案,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11],同时还应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方式对患者进行多元化的宣教,保证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及VTE 的预防效果,形成了标准化、系统化VTE 的预防流程,从而有效降低骨外科患者VTE 的发生率[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VTE 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VET 风险评估准确率、预防措施准确率、VET 物理预防执行率均较对照组高,这说明医护一体化防静脉血栓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VET 的发病率,提高VET 相关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因该模式规范了VET 的评估预防及干预措施,并依据患者的VET 风险评估,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分层管理,筛选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风险预防干预,同时对各项防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增强了医护人员的的责任意识,使得患者在不同阶段均能够获得有效及时的、连续的、全面正确的动态化预防护理,降低了VET 的发病率。有研究显示[13],对VET 进行完善的、规范化的管理及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VET 的发生,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总医护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医护一体化防静脉血栓管理模式实施后医护人员对VTE 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实施前,这表明医护一体化防静脉血栓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医护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医护人员对于VET 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该模式细化了工作内容,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医护人员在培训锻炼过程中利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且该模式还定期对小组内成员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使得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对VET 预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提升,达到了为患者提供同质化、精准化的高质量护理工作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有研究表明[14],完善医院的VET 预防管理体系,增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可有效减少VET 的发生,同时提高临床医护人员VET 相关知识的均衡程度,可以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升,增强患者对于医护工作的满意程度[15],本研究结果再次证实了这一观点。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防静脉血栓管理模式可以降低患者术后VTE 的发生率,提高骨外科住院手术患者对于VTE 预防措施执行率,提高患者的医护满意率以及医护人员对于VTE 知识的掌握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