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心理社会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尹芳芳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心理社会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0

【关键词】 老年人;心理社会适应;2 型糖尿病;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01-60-04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可能经历频繁的血糖波动,如高血糖和低血糖,这会导致疲劳、口渴、多尿、视力模糊等不适感,同时,患者还可能面临并发症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和肾脏疾病,这些症状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1]。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购买药物和器械,需要接受长期治疗和并发症管理,这些医疗费用可能对患者造成经济负担,特别是对于经济状况较差或没有医疗保险的患者来说,经济压力可能更为突出,给患者带来了心理压力,降低了社会适应能力[2-3]。本研究通过调查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疾病心里社会适应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22 年2 月- 2023 年4 月某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共220 例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符合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 60 岁;具有正常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各种原因无法配合者;患有其他器官恶性肿瘤或重大器质性病变、精神疾患或意识障碍者。所有调查对象对调查知情同意,愿意配合调查。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220 份,剔除2 份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8 份,有效回收率为99.09%。调查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等。

(2)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由Derogatis[4] 修订,姚静静[5] 汉化,量表共44 个条目,各条目计分分别为0 ~ 3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问题越多。

(3)疾病接受度量表:由Felton 等[6] 编制,赵雯雯[7] 汉化,共有8 个条目。得分越高,表明自身对疾病接受程度越高。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 进行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和疾病接受度得分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得分为49.22±6.25 分,疾病接受度得分为20.91±4.21 分,见表1。Pearson 分析结果显示,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得分与疾病接受度程为负相关关系(r =-0.722,P <0.05)。

2.2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得分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得分无配偶高于有配偶,有并发症高于无并发症,文化程度越低、家庭月收入越低,得分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以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及疾病心理社会适应得分为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得分与疾病接受度、文化程度、配偶、家庭月收入、有无并发症有关(P <0.05),疾病接受度低、文化程度低、无配偶、家庭月收入低及有并发症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得分相对较低。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社会适应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略低于张瑞芳等[8] 研究,这表明他们在应对疾病和适应社会环境方面面临一定困难。糖尿病的长期管理要求可能受到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和自理能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他们对疾病的接受度和自我管理效果。此外,社会对糖尿病的认知和理解不足,可能导致老年患者遭受误解和歧视,使其感到社会交往困扰和隔离。经济压力也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于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来说,治疗和管理所需的经济负担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和适应困难[9-11]。因此,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对于帮助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提高社会适应水平至关重要。这包括提供情绪支持、心理教育和认知行为技术的培训,以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韧性,同时,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也是关键因素,可以通过提供信息、理解和支持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社会适应困难。

疾病接受度是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当患者能够正确认知疾病并接受其作为现实的一部分时,他们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行动来管理疾病,从而提高适应能力。此外,疾病接受度还与患者对治疗方案和自我管理的配合程度相关。如果患者能够接受医疗团队提供的治疗建议并主动参与自我管理措施,如定期监测血糖、控制饮食和进行体育锻炼,他们将更好地控制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另外,疾病接受度与社会支持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当患者获得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支持和理解时,他们在应对疾病时会感到更有动力和信心。积极的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提高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因此,提高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接受度是关键。通过普及疾病知识、提供全面的治疗支持和改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帮助患者增强对疾病的认知和态度,增加对治疗方案的配合,提升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这样的干预措施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促进他们更积极地面对疾病,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心理幸福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在心理社会适应方面表现更好。这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较高的文化程度通常与更广泛的健康知识和意识有关。受过良好教育的患者往往更容易获取关于糖尿病的准确信息,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并发症和治疗方法等。这种对疾病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认知疾病,采取积极的行动来管理和控制糖尿病,从而提高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其次,高文化程度的患者通常具备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他们有能力解读医生的建议和治疗计划,理解并遵循复杂的饮食控制、药物管理和体育锻炼等自我管理策略。他们更具有主动性和自律性,能够更好地控制疾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从而改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此外,高文化程度的患者往往具备更强的问题解决和适应能力。他们在面对疾病相关的挑战和困境时,更有可能运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来应对。他们可能更善于寻求和利用社会资源和支持网络,与医疗团队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从而减少心理压力,增强应对能力,提高心理社会适应水平。

本研究中有配偶的患者在心理社会适应方面表现较好,这是因为有配偶的患者通常能够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配偶在患者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鼓励和安慰。面对疾病的挑战和困境时,有配偶的患者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减轻内心的焦虑和孤独感,从而更好地应对疾病的影响,提高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其次,有配偶的患者更容易获得实质性的帮助和照顾。配偶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协助,包括帮助管理饮食、药物和定期监测血糖等。这种实质性的支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糖尿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对疾病的掌控感,从而提高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此外,有配偶的患者可能更具有社会支持网络。配偶作为家庭的一员,与其他亲朋好友的联系更紧密。这种社会支持网络提供了更广泛的资源和信息,使患者更容易获得外界支持和帮助。有配偶的患者可以通过家庭和社交活动获得情感支持、社交互动和参与感,这对于心理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家庭月均收入是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月均收入越高,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越高,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学者张瑞芳等[8] 研究结果一致。首先,较高的家庭月均收入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经济资源和条件。患者可以更轻松地支付医疗费用、购买药物和接受必要的检查,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和护理。这种经济保障有助于减轻患者在疾病管理过程中的经济负担和焦虑,使他们更有信心和能力积极应对疾病的挑战,提高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其次,较高的家庭月均收入可能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质量。患者可以获得更多的营养和健康饮食,改善生活习惯和生活质量。此外,他们也能够参与更多的社交和娱乐活动,拥有更多的社交支持和互动,从而提高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较高的家庭月均收入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和信息资源。他们可能更容易接触到有关糖尿病管理的最新知识和方法,了解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资源。这种信息优势有助于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采取适当的自我管理策略,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心理社会适应水平。

本研究结果证实并发症是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影响因素。患者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其心理社会适应水平较高。首先,无并发症的患者在身体健康方面相对稳定。他们没有额外的健康问题和疾病负担,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和生活自理。相比之下,患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医疗护理和关注,可能面临更大的身体不适和功能受限,导致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其次,无并发症的患者可能对自身疾病管理更加自信和积极。他们可能更容易遵循医疗团队提供的治疗方案和自我管理建议,如控制血糖水平、饮食管理和规律锻炼。这种积极的自我管理行为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理控制感和满意度,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疾病状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