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手术联合康复支具固定锻炼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俞明珠

关节镜手术联合康复支具固定锻炼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效果观察0

【摘要】  目的  分析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关节镜手术+康复支具固定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21年2月- 2023年7月收治的1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并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单数组,60例)和观察组(双数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关节镜手术,观察组患者附加康复支具固定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症状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总恢复率为98.34%(59/60),高于对照组的88.34%(53/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关节镜手术+康复支具固定锻炼,能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痛感。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手术;康复支具固定锻炼;膝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03--03

膝骨性关节炎也被称为退行性骨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是一种缓慢的病理发展过程,主要患病群为中老年人,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退变[1]。依据病变部位划分可分为股髌骨性关节炎、股胫骨性关节炎和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常用方法,可施以软骨移植、软骨下钻孔等多种手术,该术式损伤小恢复快,为微创手术,能抑制骨关节病理结构改变,修复损伤的关节软骨[2]。但既往临床预后与前期预估效果有显著差别,其原因为多数患者术后不能长期坚持辅助康复锻炼,可能导致关节修复能力失衡,不利于预后[3]。本研究探讨关节镜手术+康复支具固定锻炼对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医院2021年2月- 2023年7月收治的1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并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单数组,60例)和观察组(双数组,60例)。对照组男女比为32∶28;年龄46~71岁,平均58.25±2.17岁;体质量指数20~27,平均24.75±0.64;病程1~9年,平均3.88±0.67年;手术部位:左膝33例,右膝27例;病理变化程度:1、2、3、4、5度患者例数分别为5、9、16、22、8例。观察组男女比为33∶27;年龄48~75岁,平均57.32±3.37岁;体质量指数21~27,平均24.83±0.57;病程1~8年,平均3.65±0.53年;手术部位:左膝34例,右膝26例;病理变化程度:1、2、3、4、5度患者例数分别为4、8、17、21、1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②参照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Ⅲ~Ⅳ级[4];③病例资料完整;④近半年未使用其他治疗方式治疗;⑤年龄≤80岁。

(2)排除标准:①关节镜治疗不耐受;②患有严重骨质疏松;③严重肾脏功能不全;④凝血功能障碍;⑤不能完成随访或沟通不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所有患者关节镜手术,消毒铺巾,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为膝屈伸位,固定大腿,膝关节囊内注满生理盐水,对患者采取椎管内麻醉,患肢大腿留置气压带止血,利用膝关节镜系统,前外侧切口,前内侧切口,记录加压止血时间,同时外侧入路放置关节镜,重点观察内侧滑膜皱襞形态,观察关节囊,并区分类型,判断股骨髌骨软骨面情况,并持续性观察髌骨滑膜侧沟有无游离体,前后交叉韧带,屈膝90°,观察髁间窝,确定半月板损伤部位,观察内外侧半月板情况,以上均以4字盘腿法观察。内侧入路,放入刨刀,清除关节腔内增生组织,在关节镜监视下清除炎性滑膜,剥脱不稳定软骨,取出游离体,松解髌骨上内侧滑膜皱襞,用蓝钳咬除破碎半月板边缘,利用高速磨钻去除骨赘,利用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同时用刨刀打磨半月板边缘,置负压引流,利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缝合切口后给予对症抗凝和冰敷治疗,术后24小时记录引流量,依据患者实际情况,拔引流管,一般术后24~48小时可以拔除,术后14天左右可拆线。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支具固定锻炼,康复支具生产于天津佳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MD177,支具类型Medwe/麦德威,整个支具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支架调节固定杆和固定板,前者通过铰链连接,能保证患者膝关节屈伸145°,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调节内外翻角度,该支具具有调节和固定功能;后者利用松紧带形式,搭扣固定,以保护修复区,同时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关节屈伸活动。术后,依据患者恢复情况,为增加股四头肌肌力,患者取仰卧位,利用直腿抬高训练法,保证足跟离开床面15cm,感到肌肉酸胀时放下,再按上述要求抬高,以此反复练习,一组10次,每天练习2~3组,后续随患者膝关节逐渐恢复,可对踝关节、膝关节进行负重训练,以1个矿泉水瓶为初始负重量,后续负荷逐渐加大到2kg,训练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得分0~10分,分数与疼痛程度呈正比。其中,7~10分为疼痛剧烈,4~6分为疼痛可忍受,1~3分为疼痛轻微,0分为无痛。

(2)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功能以膝关节主观评估系统(IKDCSKF)评估,该评估体系可对膝关节不稳定情况进行主客观体征评分,在评估韧带损伤、膝关节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敏感性和有效性,采用4级评分法,A级表示正常,D级表示严重异常,从A到D表示膝关节功能逐级递减,由于该量表没有分值界定,故本研究对原始IKDC评分量表进行赋值,A级为1分,D级为4分,总分与膝关节功能呈反比。

(3)症状恢复情况:根据术后3个月的恢复情况分为,①完全恢复(术后无肌肉萎缩、无深静脉血栓、劳动能力能恢复至术前的90%以上);②恢复良好(术后有肌肉胀痛,膝关节微痛,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劳动能力能恢复至术前的85%以上);③恢复一般(存在频繁疼痛,行走时可能存在跛脚,劳动能力只能恢复至术前的75%以上)。总恢复率=(完全恢复+恢复良好)例数/观察例数×100%。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手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手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情况对比

手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总恢复率为98.34%,高于对照组的88.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膝关节的常见疾病,依据炎症发生原因基本可分为创伤后关节炎、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5]。其中,创伤后关节炎临床表现为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患者有明确外伤史;骨关节炎常发生于中老年群体,属于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疾病,起初症状轻微,甚至没有明显不适感,后期随疾病加剧,膝关节僵硬活动后可能好转,但在劳作后或剧烈运动后感到明显僵硬不适,甚至诱发急性炎症出现,服用止痛药或休息调养后能显著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为患者关节功能严重丧失,以膝关节滑膜炎症为主,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膝骨关节严重畸形[6-7]。关节镜手术适用于关节内各种病变,如滑膜软骨瘤,骨性关节炎滑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化脓性关节炎,关节囊粘连等疾病,能有效改善各部位关节活动受限和不明原因关节痛等问题,且一次关节镜手术可治疗多种疾病,术中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皮肤瘢痕小,不易感染[8]。利用关节镜手术来治疗膝骨关节炎,在临床中已有数十年历史,该术式能较好地处理伴随性滑膜增生、骨质增生、软骨破坏等问题,解决半月板损伤和游离体形成等异常病变,已经得到众多医护工作者认可[9]。

经大量临床研究提示,虽然关节镜手术能改善患者关节腔内环境,逐步帮助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并减轻疼痛与肿胀,但是仍有部分患者需要健侧膝关节代偿负重,在术后短时间内患肢活动受限,甚至出现膝关节周围韧带松弛,肌力下降等风险,可能增加关节炎发生概率,预后不良,膝关节稳定性不佳。阿不都外力·阿不里米提[10]提示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关节镜手术+康复支具固定锻炼疗法,能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站立行走功能,并强化膝关节功能,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观察组患者使用关节镜手术+康复支具固定锻炼疗法,其中,关节镜手术通过关节镜系统能对关节疾病进行诊断。该方法与人工关节置换术相比,疗效维持期更长,无须担忧膝关节假体使用年限这一问题,且该术式创伤小,实施后无需翻修假体,更加适用于复发期终末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术中能有效清除关节内发炎滑膜,避免炎症因子的聚集。康复支具的设计原理为:两侧支撑杆与大腿、小腿固定装置相结合,能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在膝关节周围形成可屈伸活动范围,在活动中利用支撑杆可分担负重,进而降低关节软骨承受的压力,在以上作用下,不仅能显著改善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还能显著增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锻炼,能加快患者站立和行走功能恢复,提升本体感觉器官敏感度,促进运动神经元兴奋性,进而改善膝关节疼痛和膝关节肌肉软组织疼痛,改善膝关节周围肌力,避免关节韧带松弛而导致的肌张力下降,最终长效增加膝关节稳定性;此外,术后功能锻炼能加快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将膝关节中心由外侧向内侧推移,加大膝关节的关节间隙,促进关节腔内积液吸收,进而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膝关节受累间隙生物力学负荷,最终提升膝关节稳定性,故观察组患者术后IKDC评分、VAS评分更低,提示该组患者在整个治疗与康复期间,通过固定锻炼能改善由于应力分布不均而出现的膝骨关节力线改变问题,助于患者维持下肢肌张力。

综上所述,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给予关节镜手术+康复支具固定锻炼,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治疗和康复效果显著。

4  参考文献

[1] 章晓云,曾浩,孟林.膝骨关节炎疼痛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3,29(1):50-58.

[2] 于子涵,马玉宝,谢地,等.应用康复支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3):89-93.

[3] 王珊.膝关节减压支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2,13(23):56-60.

[4] 徐赛,卢峰.外固定可调支具结合中医夹板治疗膝骨关节炎不良反应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0,34(6):100-101.

[5] 彭建平,邱纪方.支具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的随访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3):340-342.

[6] 郭洁梅,陈鹏,肖艳,等.从“筋骨、痹痿、虚实、动静、刚柔”谈膝骨关节炎康复[J].康复学报,2021,31(4):329-334.

[7] 潘泳鸿,李珍,王诗忠.中国传统运动在膝骨关节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1):23-25.

[8] 王晔,吴萍.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术后恐动行为现状及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的关系调查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23,50(3):540-544,555.

[9] 关振鹏.立足阶梯化手术治疗理念,助力膝骨关节炎外科管理[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22,16(10):919-924.

[10] 阿不都外力·阿不里米提.关节镜手术联合康复支具固定锻炼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15):163-166.

[2023-09-06收稿]

作者单位:211300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骨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