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 林查里安

【摘要】  抽动障碍属于儿童神经行为疾患,目前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可弥补目前主流的药物治疗在不良反应、耐药性、依赖性等方面的不足。归纳近几年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指出了目前临床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今后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抽动障碍;儿童;中医非药物疗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11--03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的神经障碍性疾病。TD可分为短暂性TD、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TD和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三种类型[1]。近年来T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目前TD的常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上常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予以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服药可能会使患儿产生抵触心理,同时对患儿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者会出现锥体外系反应、认知障碍等不良反应[3-5]。 因此,在临床上寻求能够减少服药、缩短病程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抽动、减少共患病发生的治疗手段尤为重要。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儿童TD具有简便有效、安全绿色的特点,现将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学对TD病因病机的认识

历代中医古籍对“TD”这一病名并无具体的记载,但古籍中对相关的症状有所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胜则动”。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云:“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劄也。”TD与患儿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饮食失调、学业紧张导致劳累疲倦等诸多因素有关,属于中医“瘛疭”“肝风”“筋惕肉瞤”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肝,亦可涉及心、脾、肾等脏腑。有医家认为肝风扰动是标,而五脏失调是发病的重要内因[6]。随着对TD的认识不断深入,当代医家多将TD的病因病机归为外风引动、肝亢风动、痰火扰心、脾虚肝旺、阴虚风动等5种类型[1]。

2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TD

2.1  针刺疗法

2.1.1  体针  T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中枢神经递质失衡有关,而中枢神经递质失衡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性激素等多种神经递质共同作用的结果[7-8]。有研究表明,针刺治疗TD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加了脑内儿茶酚-O-位甲基转换酶、单胺氧化酶-B等代谢酶的表达,从而增加胺类递质的降解,减少抽动行为的发生[9]。针刺治疗TD疗效确切,在临床上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崔霞[10]基于“神不使”理论,认为患儿五志过极,神气耗伤是TD发病的重要病因,纠正患儿“神不使”的状态可提升临床疗效,治疗选穴常以膀胱经、督脉、脾经、肾经穴位为主,且选穴宜少而精,针刺操作时手法宜轻柔。王丹等[11]将92例T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予氟哌啶醇,试验组在予氟哌啶醇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取太冲、合谷、百会、四神聪、神门、足三里、内关、三阴交,采用泻法,得气后留针20min,期间行针1次。均连续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吴海生等[12]采用速刺法治疗TS患儿,取风池、太冲、中脘、足三里、百会、三阴交、内关和神门穴,用“飞针法”向患儿鼻尖方向斜刺入风池穴后,以平补平泻手法快速提插捻转10次,迅速出针;其余穴位中,太冲用泻法,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百会不提插只捻转,余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每天治疗1次,治疗1个月后,结果表明速刺法可有效改善TS患儿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2.1.2  头针  头针疗法是采用毫针刺激头部特定部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乐薇等[13]将60例TS患儿随机分为头针组和硫必利组,每组30例,头针组采用毫针针刺双侧运动区、舞蹈震颤控制区及百会、印堂;硫必利组给予盐酸硫必利片治疗,1个月为1疗程,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头针组YGT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硫必利组,说明头针治疗TS具有远期疗效。

2.1.3  腕踝针  腕踝针疗法是指采用毫针在人体手腕或足踝部相应的进针点进行皮下浅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宋彦[14]运用腕踝针疗法辅以毫针针刺太阳、印堂、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治疗58例TS患儿,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93%。张佳婧[15]将63例TS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21例,所有患儿均予综合行为疗法作为基础治疗,治疗1组在综合行为疗法的基础上予“调肝熄风”针法联合腕踝针疗法,治疗2组在综合行为疗法的基础上予“调肝熄风”针法,治疗3组在综合行为疗法的基础上予腕踝针疗法,隔日治疗1次,3次/周,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治疗1组YGTSS量表总分低于其余两组,治疗3组整体损害量表评分低于治疗2组,说明“调肝熄风”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TS较单纯采用“调肝熄风”针法或腕踝针疗法更有优势,同时,腕踝针疗法在改善患儿整体损害量表评分方面优于“调肝熄风”疗法。

2.1.4  脐针  脐针疗法是在《易经》和全息理论指导下,选取神阙穴,以脐为圆心,向四周扩大至脐边缘,以八卦方位为定位进针而起到治疗作用的针法,并根据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进行补泻[16]。涂鹤松[17]将62例TD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予氟哌啶醇片治疗,治疗组予脐针治疗,在患儿肚脐9点钟、11点钟方向脐壁上1/3处进行针刺,男性留针30分钟,女性留针25分钟。治疗2个月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5  靳三针  靳三针疗法是靳瑞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总结、创造出来的一种特色疗法,对常见病种精选出三个穴位作为主穴,形成较为固定的针灸处方。曾侠一等[18]将132例TS患儿随机分为2组,靳三针组和头皮针组各66例,靳三针组主穴取四神针、脑三针、定神针、手智针、痫三针和四关穴,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1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结果表明靳三针组对改善患儿运动性抽动和生活损害程度方面的疗效较头皮针组更为明显。袁青[19]善用四神针、定神针、颞三针、脑三针以及与脏腑相应的背俞穴等穴位治疗TS患儿,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

2.1.6  电针  电针疗法是在毫针针刺得气的基础上,应用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作用于腧穴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纪雪梅等[20]运用电针针刺治疗30例TS患儿,取双侧颈椎2~5夹脊穴,得气后运用电针,选用疏密波,电流量以局部肌肉出现节律性跳动、患儿能耐受为度,同时另取舞蹈震颤控制区与言语一区进行针刺。治疗结果表明,总有效率达83.3%。宋瑶[21]将78例肾阴亏损肝风内动型T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硫必利片,治疗组予电针四关穴(合谷、太冲)、风池、肝俞,波形采用疏密波,频率80~100Hz,以患儿能耐受为度,另随症加减穴位进行治疗,3个月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7%,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灸法

《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也有“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论述。对于难以接受药物之苦,惧于针刺治疗的患儿来说,灸法是一种简便有效,无痛无苦的疗法。宋丽琪[22]将60例TD患儿随机分为雷火灸组和中药组,雷火灸组根据患儿不同的肌群抽动部位和中医证候分型选定穴位,主穴为百会、四神聪、风池、风府、风门、大椎,用摆灸法灸10min,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中药组予以自拟祛风止动方加减治疗。结果表明,雷火灸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且雷火灸组显效率为86.21%,中药组显效率为55.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小儿推拿疗法

《素问·血气形志篇》曰:“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指出推拿具有形神共调的特点。对于TS患儿,推拿除了能够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起到“治形”的效果之外,还可以通过对患儿皮肤的良性抚触,调节患儿脏腑、气血、经络,从而起到安抚患儿情绪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调神”的功效[23]。米蕴慧等[24]将124例TD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综合行为干预疗法结合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通督调神推拿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曾怡瑄[25]将96例肝风内动型TD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予口服中药疏肝息风汤颗粒,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调神推拿进行治疗,均治疗3个月,结果表明在改善患儿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效果更优,且疗效持续时间更长,能有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邹丽云等[26]运用平肝熄风推拿法治疗肝亢风动型短暂性TD患儿,总有效率达81.25%,与口服盐酸硫必利片的对照组相比,推拿治疗组安全性好,且治疗结束后4周内的复发率低。

2.4  耳穴贴压疗法

临床上常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附在医用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胶布并将其贴敷在所选用的耳穴上,此法通过持续刺激穴位,达到疏通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汪洋等[27]将90例短暂性TD患儿随机分为试验1组(耳穴加药物组)、试验2组(耳穴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每组30例。试验1组予盐酸硫必利片联合耳穴(选取肝、神门、心、脾、皮质下、交感)贴压治疗,试验2组仅予耳穴贴压治疗,试验3组仅予盐酸硫必利片口服。3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显示,耳穴加药物组YGTSS评分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药物组,且耳穴加药物组总有效率达96.43%,高于药物组的7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5  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是一种用针具将可吸收缝线埋入穴位内,从而长时间刺激穴位的治疗方法,与传统针刺相比,穴位埋线刺激强度更大,作用时间更持久,并且减轻了患儿对每天针刺所产生的惧怕心理[28]。徐磊等[29]将392例T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4例,接受穴位埋线和药物治疗;对照组198例,仅接受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2周/次的穴位埋线治疗,选择印堂、百会、风池、肝俞、筋缩、太冲等穴位进行穴位埋线,6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有效率达93.8%,高于对照组的70.7%;且治疗组YGTSS总分、抽动的强度、频率、复杂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金玉晶等[30]将68例脾虚肝旺型T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主穴取百会及双侧合谷、太冲、脾俞、肝俞、曲池、足三里等,并随症加减配穴,每4周治疗1次;对照组口服盐酸硫必利片治疗,每日2次,治疗后观察组患儿YGTSS各项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2.6  运动疗法

2.6.1  易筋经  TD患儿往往肝气不舒,心神不宁,易筋经功法可以通过对形体的锻炼,达到调节脏腑气血、通达经脉、宁心安神的效果,从而缓解躯体的不适,进而改善临床症状[31]。崔霞等[32]基于形神合一理论,在给予口服中药治疗TS患儿的基础上,将易筋经功法应用到治疗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6.2  六字诀  六字诀又名六字气诀,以呼吸吐纳为主,配合“嘘、呵、呼、呬、吹、嘻”6种独特的吐音方法,并辅以相应简单的肢体动作和意念,来调整肝、心、脾、肺、肾、三焦乃至全身的气机运行,从而达到调节心理、柔筋健骨等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目的。在六字诀功法中,嘘字诀具有疏肝理气、调和气血的功效;呵字诀具有安神定志、通利血脉的功效;呼字诀具有健脾助运,排浊外出的功效[33]。陈雨霞等[34]将64例TD患儿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在对照组单纯运用推拿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简易六字诀功法(选取嘘字诀、呵字诀、呼字诀进行训练)进行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治疗后YGTSS总分与运动性抽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表明简易六字诀功法联合推拿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但目前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需要增加样本量,进一步增加其临床有效性的循证医学研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