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肺炎患儿治疗中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作者: 杨雪

腺病毒肺炎患儿治疗中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0

【摘要】  目的  探讨腺病毒肺炎患儿治疗中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 2024年2月南京六合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腺病毒肺炎患儿136例为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改善程度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开展系统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体温复常时间、咳嗽咳痰改善时间与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均提高,但观察组患儿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出50%的最大呼气流量(MEF5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腺病毒肺炎患儿治疗中配合以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并改善患儿肺功能,从而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腺病毒肺炎;系统化护理干预;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15--03

腺病毒肺炎是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腺病毒是一类DNA病毒,常见于儿童,尤其是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中较为严重[1]。腺病毒肺炎的症状表现主要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比如咽痛、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憋喘等,严重还可引起机体其他系统的症状,甚至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2]。因此,临床要积极为患儿开展治疗,但由于患儿年龄特征等特殊,治疗中的依从性不高,故还需要结合以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以强化患儿治疗依从性,保证病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系统化护理干预属于全面性护理方法的一种,主要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护理措施,以为患儿提供最优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儿的临床各项所需[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腺病毒肺炎患儿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3年1月- 2024年2月南京六合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腺病毒肺炎患儿13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腺病毒肺炎的诊断标准[4];②患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不全;②合并血液、免疫等系统疾病;③合并精神疾病;④中途退出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4~38个月,平均20.48±2.16个月;病程1~6d,平均3.15±0.56d。观察组患儿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4~40个月,平均20.68±2.07个月;病程1~7d,平均3.21±0.52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础环境护理、病情监测、药物指导、饮食指导等护理工作。

1.2.2  观察组  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系统化护理小组:小组组长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并纳入科室内具有丰富经验、交流沟通能力俱佳的护士护师等入组,通过强化对组内护理成员的系统化护理知识、操作技能、腺病毒肺炎知识与护理要点等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展护理工作。最后小组商讨制定以认知教育、心理干预、消毒隔离、饮食与呼吸道护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化护理干预。

(2)认知教育:入院后主要通过对患儿家长的疾病认知、理解能力等差异予针对性的宣教方案,利用视频、语言、画册等多种宣教方式介绍腺病毒肺炎的发病机制、诱因、危险因素、治疗与护理要点等,提高认知程度并增强家长的护理配合度。

(3)心理干预:因为患儿年龄偏小,护理人员可通过抚触、怀抱、共同游戏等,并让家长给予足够的陪伴,帮助患儿减轻哭闹等情绪;同时加强与患儿家长的交流,帮助其分析内心不良情绪的自身原因,告知疾病治疗后的预后良好,减轻家长担忧,平稳其心态。

(4)消毒隔离:由于本病具备一定的传染性质,故治疗期间还需为患儿提供单间或同病种的集中治疗,病房内定时做好消杀工作,悬挂各种的隔离标识,必要时佩戴口罩,并加强手卫生干预。

(5)饮食与呼吸道护理,加强患儿的膳食营养干预,指导其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进食,并做好患儿的口腔护理工作,指导患儿进行翻身、拍背等,必要时可吸痰,保持患儿呼吸道的畅通。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症状包括体温复常时间、咳嗽咳痰改善时间与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

(2)肺功能指标:以肺功能仪进行测定,指标含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出50%的最大呼气流量(MEF50%)水平以进行评估。

(3)家长护理满意率:以科室自制问卷调查,问卷分值0~100分,其中60分以内为不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80~89分为基本满意、90~100分为十分满意。护理满意率=60分及以上患者例数/观察例数×100%。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体温复常时间、咳嗽咳痰改善时间与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的肺功能FVC、FEV1、MEF50%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提高,但观察组患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腺病毒是一个常见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一般通过飞沫、空气传播感染,由于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偏弱,故是腺病毒感染的高发群体。腺病毒肺炎则是由于人腺病毒侵入人体呼吸道上皮和肺泡上皮细胞,而引起的肺间质及实质性炎症。该病病情迁延,可对患儿肺组织等造成损伤,导致肺功能下降,严重还可引起呼吸衰竭等威胁患儿生命[5]。因此,针对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需给予足够的重视。但由于患儿年龄小,治疗中哭闹情绪严重,不利于治疗过程的顺利开展。对此临床还需加强患儿治疗期间的护理配合工作[6]。

常规护理干预被动性较强,加之缺乏护理的针对性、系统性,造成整体的护理效果一般。而系统化护理则通过对患儿实际需求的评估,制定更为全面、优质、系统且针对的护理计划,确保患儿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7]。本研究通过对患儿开展系统化护理干预,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后患儿的肺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且患儿家长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均可见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患儿病情症状改善的积极意义。主要因为通过建立系统化护理小组并制定护理计划,为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方案提供先决条件;同时实际护理措施中,认知教育不仅能提升家长的认知程度,还利于家长心理负担的减轻,再加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与家长的护理配合度;同时给予消毒隔离工作,能够为患儿规避不良风险因素,促进疾病的尽早转归;而饮食与呼吸道护理则可以为患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支持,并确保患儿呼吸道的畅通,对患儿的病情改善与肺功能恢复均有重要意义[8]。

综上所述,于腺病毒肺炎患儿治疗中配合以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并改善患儿肺功能,从而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4  参考文献

[1] 肖丽芳.综合护理干预对94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作用评价[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0(6):466-468.

[2] 凌芳,胡菲,张顺娣,等.消毒隔离护理联合雾化吸痰在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5):57-59.

[3] 骆媚芬,李娟,丁燕霞.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中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4):2614-2617.

[4] 池洪丽.观察在小儿肺炎雾化吸入治疗中应用系统化护理措施的干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7):172-173.

[5] 钟影琴,郑丽芳,谢翠芳.系统化护理在喘息型肺炎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 2019(5):660-662.

[6] 李翔燕,吴春华,谢玉梅.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肺炎患儿中的效果观察[J].药品评价,2019,16(21):43-44.

[7] 范桃李.全程系统化护理用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的护理价值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8):1008-1009.

[8] 张月娥,彭海琦,罗文婷.系统化护理干预用于腺病毒肺炎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估[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6):133-134.

[2024-03-11收稿]

作者单位:211500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六合区人民医院儿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