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糖尿病住院患者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率的影响
作者: 许晓嘉 梁红宽 宋瑜 肖东 罗蔼
【摘要】 目的 探讨在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1-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0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共进行1977人次的胰岛素泵治疗,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进行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2021年9-12月收治的10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共进行957人次的胰岛素泵治疗,采取品管圈活动进行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比较两组糖尿病住院患者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情况。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糖尿病住院患者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率为92.58%,高于对照组的8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目标达成率为119.09%,进步率为12.08%。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住院患者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全体圈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品管圈;糖尿病住院患者;胰岛素泵;规范使用;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03--04
胰岛素泵治疗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注装置,以程序设定的速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最大程度地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血糖波动,同时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是目前最佳的控制高血糖的胰岛素治疗方式[1]。胰岛素泵属于精细化血糖管理工具,对护士技术要求较高,有研究表明,使用不当容易发生胰岛素泵报警、损坏、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2]。护理人员需掌握胰岛素泵的使用规范,及时了解患者佩戴胰岛素泵的状况,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依从性。品管圈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是由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共同组成,以自动自发的精神,通过品质改善手法,启发圈员的潜能,结合群体智慧发挥团体力量,从而解决各种问题[3]。本研究把品管圈活动运用到糖尿病住院患者,探讨对患者胰岛素泵规范使用率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21年1-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0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前),共进行1977人次的胰岛素泵治疗;将2021年9-12月收治的10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品管圈活动后),共进行957人次的胰岛素泵治疗。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DM诊断标准;②接受胰岛素泵注射治疗;③认知正常、可正常沟通交流者。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并发症和(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②近1个月内发生过低血糖者;③有胰岛素过敏史。对照组中,男107例,女101例;年龄17~94岁,平均59.38±15.24岁;疾病类型:1型糖尿病9例,2型糖尿病199例。观察组中,男53例,女54例;年龄20~96岁,平均61.97±15.12岁;疾病类型:1型糖尿病13例,2型糖尿病9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诊断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品管圈活动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圈员由10人组成,其中主管护师6名,护师3名,主治医师1名。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负责工作指导与监督;圈长由工作经验丰富的糖尿病专科护士担任,负责日常分工、组织和策划,另外8名圈员自觉履行各自职责及分管项目的实施。每月召开圈小组会议2次,集中全体圈员汇报活动进展情况,并就活动中各项进程进行评价打分。每月召开圈会1~2次,集中全体圈员汇报活动进展情况及商讨解决在品管圈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1.2.2 主题选定 圈内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提供4个可实行的主题,再按“5、3、1”打分法对建议的主题进行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和上级政策这4个维度打分,得分最高者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最终“提高糖尿病住院患者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1.2.3 拟定活动计划 采用甘特图制定活动计划表,圈员按照P、D、C、A循环分别为“30%、40%、20%和10%”的比例制定周密详细的活动计划表并组织实施品管圈活动。
1.2.4 进行现状调查 根据该主题,糖尿病住院患者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率=(胰岛素泵规范使用的患者人次/糖尿病住院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总人次)×100%。制作糖尿病住院患者胰岛素泵的不规范使用原因查检表,见表1,对本科2021年1-8月糖尿病住院患者应用胰岛素泵1977人次进行调查,其中胰岛素泵规范使用为1633人次,胰岛素泵规范使用率仅达82.60%。同时,根据查检表,分析导致344人次胰岛素泵不规范使用的原因分别为未观察患者置入后注射部位及皮肤情况、患者未掌握佩戴胰岛素泵注意事项、未及时更换输注管路及注射部位、仪器报警未及时处理、置入部位选择腹中线及腰带位置、未检查仪器性能、宣教不到、未严格交接班。根据现状调查结果,绘制柏拉图,根据二八原则,将未观察患者置入后注射部位及皮肤情况、患者未掌握戴胰岛素泵注意事项、未及时更换输注管路及注射部位列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累计百分比为80.23%。
1.2.5 目标设定 根据目标值计算公式: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其中圈员能力有10名圈员根据“5、3、1”评分标准评分,计算圈能力为60%,因此,目标值=82.6%+[(1-82.6%)×80.23%×60%]=90.98%,因此,设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将糖尿病住院患者胰岛素泵规范使用率由82.6%上升至90.98%以上。
1.2.6 要因分析 圈员对糖尿病住院患者胰岛素泵不规范使用现象进行检查,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从人员、机器、方法、环境4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引起糖尿病住院患者胰岛素泵不规范使用的要因,绘制出鱼骨图,见图1。
1.2.7 真因验证 依据选出的要因制作查检表,统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2021年9-10月糖尿病住院患者应用胰岛素泵为447人次,胰岛素泵规范使用为413人次,通过收集数据,进行真因验证。其中,包括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欠缺为18人次;患者未掌握佩戴胰岛素泵注意事项为10人次;护士操作不规范为6人次。根据结果绘制出柏拉图,找出胰岛素泵不规范使用原因的真因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欠缺;患者未掌握佩戴胰岛素泵注意事项;护士操作不规范。
1.2.8 对策拟定与实施 根据鱼骨图的根本原因,利用头脑风暴法针对真因制定对策,共拟定对策2条,全体圈员对每个对策,依可行性、经济性以及圈能力进行评分,评价方式:优5分,良3分,差1分,圈员共10人,每条对策满分150分,根据80/20原则,对策评价120分以上为采纳对策,见表2。最终得出2条对策:落实患者戴泵注意事项的培训及自我管理的教育;规范护士胰岛素泵置入操作。
(1)落实患者戴泵注意事项的培训及自我管理的教育:强化健康宣教力度,增强患者戴泵意识。胰岛素泵置入第1天由责任护士进行详细宣教,告知患者、家属、陪护人员胰岛素泵置入的目的和置入后的注意事项;第2天由护理组长或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质控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置入后及时跟进胰岛素泵日常维护情况。同时,将胰岛素泵的健康教育和维护要点制作成宣教手册,并将宣教资料生成二维码,患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佩戴胰岛素泵后注意事项的温馨提示牌也放置于床头位置,便于知晓。另外,录制佩戴胰岛素泵日常维护的视频提供给患者,帮助患者掌握佩戴胰岛素泵的注意事项。分析患者未掌握佩戴胰岛素泵注意事项的原因,从中发现患者理解能力欠缺、年纪大、记性差是主要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在与患者进行宣教时,给予仔细、耐心、反复讲解。而患者针头脱落常见的原因是洗澡、换衣服时不慎带出,还有局部皮肤瘙痒、过敏也是导致患者抓脱针头的原因之一,在胰岛素泵置入前需评估患者皮肤情况,皮肤的清洁度、平整性、过敏及容易出汗,均会影响到胰岛素泵管路针头的稳固性。置入前清洁消毒皮肤,采用6cm×7cm抗过敏透明贴膜,按胰岛素泵管路针头的接头保护罩形状,中心剪空2cm×2cm为针头保护罩位置,置入后针头用贴膜固定,无张力粘贴,并用抗过敏胶布高举平台妥善固定输注管路。固定管路时留出一定的长度,便于患者活动,避免拉扯。患者出汗时,发现贴膜有松动、卷边,予及时更换。
(2)规范护士胰岛素泵置入操作:本次活动发现,部分护士胰岛素泵置入操作存在不规范的地方,主要包括未检查仪器性能、仪器报警未及时处理、未严格落实交接班、未及时更换输注管路及注射部位等,与专科培训不足有关。科室加强对胰岛素泵培训管理,制定培训计划,对新毕业护士及轮科护士进行专科操作培训,包括胰岛素泵特殊情况的处理(用泵患者发生高低血糖、泵报警、剂量误输、针头脱落、穿刺点红肿、导管堵塞、分离泵后回接泵等)和用泵注意事项等[4],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跟进培训后效果。注射部位应进行轮换,按指南要求3~5 d轮换1次,有异常时随时更换。设置了《胰岛素泵巡视记录表》,每天3班观察患者胰岛素泵使用情况,及时做好交接。更新胰岛素泵置入操作流程及指引,制定了胰岛素泵置入护士准入制度,修订了胰岛素泵维护及报警处理指引,细化了使用中胰岛素泵的日常护理,拍摄操作视频,供护士学习,专科护士现场指导,护理组长及护士长负责质控,以达到护士规范操作的目的。
1.3 效果评价
(1)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率:规范使用率=规范使用次数/观察次数×100%。
(2)目标达成率[5]:目标达成率=[(观察组规范使用率-对照组规范使用率)/(目标值-对照组规范使用率)]×100%。
(3)进步率[5]:进步率=[(观察组规范使用率-对照组规范使用率)/对照组规范使用率]×100%。
1.4 数据分析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本次活动目标达成率、进步率,组间率比较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品管圈活动前后胰岛素泵规范使用率比较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糖尿病住院患者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率为92.58%,高于对照组8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主要原因对照组依次为未观察患者置入后注射部位皮肤情况、患者未掌握戴胰岛素泵注意事项、未及时更换输注管路及注射部位、仪器报警未及时处理、置入部位选择腹中线/腰带位置;观察组依次为仪器报警未及时处理、未检查仪器性能、患者未掌握戴胰岛素泵注意事项;两组未严格落实交接班相同。
2.2 目标达成情况
本次活动的目标达成率=[(92.58%-82.6%)/(90.98% -82.6%)]×100%=119.09%,进步率=[(92.58%-82.6%)/ 82.6%]×100%=12.08%。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有相关研究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共1.298亿,患病率高达11.2%,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6]。胰岛素泵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式之一,其主要是按照机体的生理活动状态实施胰岛素的输注,从而在短期内维持患者的血糖处于正常范围内,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规范胰岛素泵的护理操作是保障护理安全的第一关卡,然而在规范胰岛素泵的使用过程,也需要患者的配合。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泵使用方法的认知水平,提高护理配合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7]。因此,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可帮助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也进一步保障了胰岛素泵的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