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定点医院全口径工作人员健康监测程序建设

作者: 王蕾 李翠翠 路巍 戚燕云

新冠定点医院全口径工作人员健康监测程序建设0

【摘要】  新冠定点医院工作人员健康监测面临人员庞大、调动频繁、管控困难等诸多压力。地坛医院通过开发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小程序,与大数据系统和物联网对接,收集症状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区域定位、健康码查验和核酸疫苗等核心数据,设计个人、科室和管理员三层界面并赋予不同权限功能,构建了融风险上报、处置提示和管理核查于一体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预警机制,实现了健康监测的全覆盖和网格化,提升了管理效率和质量,支撑起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为全国定点医院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定点医院;健康监测;信息程序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17--05

Development of whole-scale employee health monitoring program for designated COVID-19 hospitals Wang lei,Li Cuicui, Lu Wei, Qi Yanyun. Beijing Ditan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15, China

【Abstract】  The health monitoring of staff in a designated COVID-19 hospital is faced with many pressures, such as large number of staff, frequent mobilization, and difficul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Ditan Hospital has developed a staff health monitoring applet, connected with the big data system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ollected core data such as symptom monitoring,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work area positioning, health code inspection and nucleic acid vaccine, designed a three-layer interface for individuals, departments and administrators and given them different functions of authority, and built a staff health management and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integrating risk reporting, disposal tips and management verification, It realized the full coverage and grid of health monitoring, improved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quality, supported the effective response to emergencies,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work of designated hospitals nationwide.

【Key words】   Designated hospital; Health monitoring; Program

2022年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输入,进入到“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第四阶段[1]。患者症状辨识度趋弱,传染性更加隐匿,早期发现和识别症状至关重要。健康监测被认为是早期阶段发现感染的有力手段。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在健康监测体系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2-5]。《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以下简称定点医院)要建立健康状况监测报告制度,每日报告工作人员健康状况[6]。地坛医院作为北京市的定点医院,人员构成复杂,人员状态多样,人员健康监测工作任务尤其繁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做好人员健康监测,实现健康监测全覆盖和网格化,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支撑起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是院感防控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地坛医院通过搭建以症状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健康码查验+工作区域定位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机制,发挥信息系统的健康监测预警作用,为全国定点医院相关工作的开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1  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存在的问题

1.1  全口径工作人员成分复杂,管控难度大。

地坛医院开放床位1000张,工作人员2600余人,包括编内外职工1700人,在读学生140人,劳务外包560人以及支援队伍200人,其中劳务外包涵盖护工、保洁、维修、保安等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每周都有离职和入职现象发生,支援队伍来自十几家兄弟医院,每隔3周轮换一批,每批在80~90人左右。面对如此大量的不稳定人群开展全口径健康监测,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全部管控到位,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给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7]。

1.2  健康监测涉及信息多样,收集上报效率低。

健康监测信息涵盖职工每日2次体温、本人和共同居住者11种疑似症状的出现情况及后续处置、本人和共同居住者与中高风险人群和地区的接触史、本人和共同居住者离返京情况、共同居住者是否有高危行业的从业情况、工作区位情况、本人健康码状态、被社区管控情况和当日核酸检测情况。最初,医院以科室为单位来划定健康监测的管理单元,由科室收集所管辖职工的健康监测情况并存档备查,遇异常情况由科室兼职健康监测员在医院的在线共享文档中报送。因各科室采取的管理方式不同,有些科室不建立台账,造成发生问题无法回溯,有些科室每天逐人电话核实,造成占用时间过多且上报延迟,有些科室未做到逐一核实员工的健康情况,造成防控出现漏点。面对全院100多个科室、480多个班组,管理部门每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催促提醒和数据汇总。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临床科室都亟需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健康监测的效率和质量。

1.3  工作区域变化频繁,核酸检测难于核实。

新冠定点医院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区域轮动工作,各工作区域健康监测要求不同,核酸检测的频次不同。隔离病区(新冠病人收治区)执行“3+1+1”工作模式,即隔离病区工作3周,酒店隔离1周,居家健康监测1周,然后再回到其他非隔离病区[8]。《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和《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定点医院要严格执行工作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要求,隔离病区内工作人员每隔1~2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非隔离病区工作人员每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9]。职工自行上报所在工作区位和核酸检测结果,管理部门只能通过抽查健康宝数据或从HIS系统调取数据来比对,容易出现漏检、漏报甚至瞒报的问题,不利于院感风险管控。

为解决职工健康监测存在的诸多问题,医院快速研发了健康监测小程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管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构建涵盖多种信息的健康监测小程序。

2  健康监测小程序运行思路

以实用性、即时性、合理性为原则[3],快速开发出灵活的、最小的可移动应用程序,将症状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健康码查验+工作区域定位,作为个人防疫的核心数据进行收集,将全口径人员纳入管理范畴。职工每天在手机小程序上进行健康状态、流调信息和区位状况的上报,遇变化可以随时修订,使职工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负责,提供即时身体情况,促进自我健康评估[10],又可以提高健康监测信息收集的效率并为逢阳处置提供线索。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健康监测程序自动对接北京市健康大数据平台,随时获取职工的健康码状态、核酸检测频率和时间,提高管理者对职工健康状况的监控效率。同时小程序分别面向职工本人、科室管理者、医院管理者,就出现的健康异常、流调异常、健康码异常、核酸检测超期等情况给出不同的风险提示和针对性的后续处理措施指引,指导各层人员有序应对。程序后台有完整的历史数据存储和数据呈现,能够按需生成各类管理台账,满足不同层级管理者的需要,使其及时掌握情况,判定风险,辅助决策和处置。

3  健康监测程序功能构成

健康监测程序根据需求主体的不同分为个人界面、科室界面和管理员界面。

3.1  个人界面

个人手机界面主要包括五类信息。第一类是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工号、工作岗位、所属科室,个人无法修改。第二类是症状监测信息,由个人进行选择或输入。①个人需手动输入早晚2次体温情况。②对自己和共同居住者是否出现新冠疑似症状进行选择,若选择是,则要在新冠11类疑似症状中再行选择。选择后,程序会自动出现“请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进行筛查”或“请到医院筛查区接受筛查”的提示语。第二类是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由个人进行选择或输入。①对本人和共同居住者是否属于高风险排查人员中进行选择。②对共同居住者是否从事高风险职业进行选择。③对本人或共同居住者是否存在离返京情况进行选择,若选择是,需要输入具体人员、时间、车次等信息。第四类是工作区位信息,由个人在已定义好的选项内进行选择,选项包括本院在岗、顺义分院在岗、隔离病区工作、病区酒店隔离、病区居家隔离、社区隔离、CDC隔离、居家办公、休息和其他。凡选择本院在岗、顺义分院在岗或隔离病区工作这三种类型之一的,程序会自动出现班次类型和办公地点的选项,包括白班、夜班、24小时班、休息以及院区内各楼宇名称。第五类是从北京市健康大数据平台调取的实时数据,包括健康码状态(绿码、弹窗、黄码或红码)、最近一次核酸检测时间和结果、疫苗接种的针次,具体见图1。

当个人填报完以上信息后,程序会自动调取所有已填报信息并弹出展示界面,由本人再次确认查看并手动勾选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方可成功提交。信息提交后,程序将自动提示职工应该在几日内完成下一次核酸检测。此外,程序中还设置有“特殊事项说明”功能,一旦打卡后健康信息将会被冻结,不能再修改,若后期相关信息出现变化,职工可以再次点开程序,在“特殊事项说明中”进行备注更正,且可以多次提交。

3.2  科室界面

科室手机界面通过授权可以登录查看,科室主任、班组组长和科室兼职健康监测员经授权,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查看所管辖范围内人员总数、当日已打卡人数、每人打卡时间、体温填报信息、流调异常情况、上岗班次和区位情况、核酸检测情况、健康码变化情况。对于各类异常情况,程序以红色字体显示;对于体温异常或出现疑似症状人员,程序会自动提示科室管理者密切关注异常职工并指导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接受筛查,不得带病上岗;对于有风险接触的人员,程序会自动提示科室管理者要密切关注其行踪;对于有核酸检测超期人员,程序会提示管理者要加强督促和管理。通过以上设置,辅助科室对所辖人员进行及时管理和指导,切实落实科室层面的管理责任。

3.3  管理员界面

管理员界面由人事处统一管理。在手机界面上,程序会自动计算各科打卡的完成率,管理员可以随时发现和督促当日打卡率低的科室,适当情况下做出全院通报,可以查看当日全院管理的全口径人员总数、已打卡的人数、人员在各工作区域的分布情况、各科室核酸检测完成情况、流调异常信息总数并定位到具体的科室和人员,并逐层进入到每个科室、每个职工的界面进行详细查看,具体见图2和图3。管理员还可以登录电脑后台,对全口径人员信息进行实时维护,并可以按照项目进行分类查询、多维度分析与统计,导出各类数据台账,如人员在岗班次和区位台账、人员健康监测台账、人员风险接触台账、离返京人员台账、弹窗人员台账,以支持不同的工作判断,具体见图4和图5。管理员还可以按照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和需求,将查看权限授给院领导、医务、疾控、院感、党办和纪检等部门,让他们了解全口径人员的健康监测总体情况,对异常情况的处置形成部门联动,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真正做到闭环管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