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居民居家药学服务模式及其应用效果

作者: 吴燕 李春燕

签约居民居家药学服务模式及其应用效果0

【摘要】  目的  探讨签约居民居家药学服务工作模式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 2021年5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0例慢性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常规组与签约组,每组4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管理模式,签约组应用签约居民居家药学服务工作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分、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高脂饮食、高盐饮食、吸烟、喝酒、缺乏运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呕吐、头晕、腹泻腹痛、胸闷心悸)以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  居家药学服务工作模式实施后,签约组患者MMAS-8评分高于常规组,高脂饮食、高盐饮食、吸烟、喝酒、缺乏运动等慢性病危险因素暴露比例低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上述观察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签约居民居家药学服务模式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慢性病危险因的暴露程度,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签约居民;居家药学服务;用药依从性;慢性病危险因素;不良反应;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19--04

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其影响因素较多,包括职业、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等,其中吸烟、不科学饮食、运动量不足是主要危险因素[1-2]。慢性病的病程长,且难治愈,尤其是高血压与糖尿病,至今仍无特效疗法,患者需终生用药,这不仅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经济压力,影响治疗的依从性。所以,应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实施用药指导,以确保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药学服务指由药学人员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一种护理服务,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与合理性[3]。签约居民居家药学服务是传统药学服务在医院外的延伸,通过建立签约居民居家药学服务流程,让签约居民在医院之外同时享受科学的药学服务,使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证,病情得以稳定控制[4-5]。为了进一步探讨签约居民居家药学服务模式及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针对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患者开展对比实验,探讨签约居民居家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依从性、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3月- 2021年5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0例慢性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常规组与签约组,每组40例。常规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53~88岁,平均69.11±5.52岁;病程3~22年,平均11.48±2.55年;疾病类型:高血压15例,2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7例,冠心病5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20例,初中与高中14例,大学及以上6例。签约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53~89岁,平均69.15±5.49岁;病程3~22年,平均11.51±2.53年;疾病类型:高血压16例,2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6例,冠心病5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21例,初中与高中14例,大学及以上5例。两组以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年龄53~89岁;经医生问诊、采集病史及化验检等检查确诊,满足慢性病各疾病类型的诊断规定;病情稳定;患者或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晓,自愿加入。

(2)排除标准:主要器官功能衰竭、精神障碍、沟通障碍、癌症、血液系统疾病、不配合研究。

1.2  签约居民居家药学服务模式

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管理模式,于患者就诊时为其提供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生活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口头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并告知用药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嘱其定期复诊。签约组患者应用签约居民居家药学服务模式,主要内容如下。

(1)建立签约关系:社区慢性病患者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由签约医生团队中的药师建立居家药学服务个人信息库,提供个性化的居家药学服务,依托云药房系统提供互联网诊疗药学服务,对病情稳定的慢病患者提供慢病长处方全程化药学服务管理。

(2)提供居家药学服务:内容包括①建立档案,为签约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完整记录其基本信息与病历资料,重点记录病情、用药情况等信息。②处方审核,对患者的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审核,评价医嘱与临床诊断、患者病历记录的符合情况,包括药品的剂型、用法、用量等。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尽量为其推荐能够承担的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③用药指导,对患者加强用药宣教与指导,告知药品的功效、适应证、主治功能、用法用量、常见不良反应等。说明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重要性,并指导患者注意观察自身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就诊、复查。嘱咐患者用药时必须遵从药理学特征,严格按照医嘱的给药时间、用量、方法执行,以确保用药安全。④咨询服务,为签约居民提供线上咨询、线上沟通服务,针对患者的病情提供用药指导及建议,依据患者既往史、用药风险与现病史,向其介绍药物代谢基本原理。⑤生活指导,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使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3  观察指标

(1)用药依从性:于管理前、后,运用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进行评定,总分8分,评分越高越好[6]。

(2)慢性病危险因素暴露程度:慢性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脂饮食、高盐饮食、吸烟、喝酒、缺乏运动。

(3)临床疗效: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有效、无效。有效为病情得到控制,相关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干预期间未复发;无效为未达有效标准。

(4)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腹泻腹痛、胸闷心悸。

(5)生活质量:于管理前、后,运用生活质量(SF-36)量表进行评定,内容包含8个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越好[7]。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实施社区用药管理前,两组患者MMAS-8评分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MMAS-8评分均有所提升,但实施居家药学服务模式的签约组患者MMAS-8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签约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好,见表1。

2.2  两组患者慢性病危险因素暴露程度比较

居家药学服务工作模式实施后,签约组患者高脂饮食、高盐饮食、吸烟、喝酒、缺乏运动等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暴露程度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居家药学服务工作模式实施后,签约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居家药学服务工作模式实施后,签约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社区用药管理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明显升高,但实施居家药学服务模式签约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慢性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防治。高血压、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均需终生用药方能有效控制病情,但长时间用药易引起不良反应,会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慢性病还会相互影响,如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会明显加重病情,导致治疗难度加大[8]。因此,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非常重要,这对其病情的稳定控制具有显著意义。

居家药学服务是指医疗机构为患者居家药物治疗提供个性化、全程、连续的药学服务和普及健康知识,开展用药评估、用药教育,帮助患者提高用药依从性,保障药品贮存和使用安全、合理、进而改进治疗结果[9]。居家药学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及易发生药物相关问题的重点服务人群[10]。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层层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 ”的药学服务模式已经初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的多数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为居民提供居家药学服务就是体现工作模式转变的重要内容[11-12]。

通过签约居民居家药学服务模式,社区药师利用自己的药学知识服务签约居民,可以提高居民感受度和满意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签约组患者管理后的MMAS-8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对照组高,且具有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暴露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表明签约组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更好,且安全性更高,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签约居民居家药学服务模式在社区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暴露程度,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马岩,张颖,栗芳,等.临床药师开展慢病门诊药学服务的实践与探讨[J].临床医学,2022,42(3):10-13.

[2] 莫豪行,刘晓青,官昌.药师参与家庭医生团队对社区慢病患者药学服务的实践[J].中国处方药,2021,19(6):50-52.

[3] 郭琼杰,史文宗,安迪,等.药学服务联合个性化管理在糖尿病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北医药,2022,44(17):2603-2606.

[4] 晏琼,黄芳,杨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药师参与高血压患者药学服务效果的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2021,2(7):238-239.

[5] 杨丽娟,刘思彤,杨雅麟,等.国内外居家药学服务现状及补偿机制探讨[J].中国医院,2021,25(1):41-43.

[6] 周君,万树平.基于知信行模式的院外延伸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J].中南药学,2022,20(7):1669-1673.

[7] 郑娅军,刘彦孜,于智慧,等.全程化药学服务对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3,45(1):96-98.

[8] 付乐宸,宋智慧,董蕊,等.基于电话随访的药学监护对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的影响[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1,23(6):298-303.

[9] 王美玲,符映均.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治疗有效性的荟萃分析及对药学服务工作的思考[J].药学服务与研究,2022,22(1):50-57.

[10] 李思佳,李赛楠,潘颖,等.药学监护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30):186-189.

[11] 周萃,李婉姝,顾颖杰,等.基于“互联网+”探索针对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的创新型药学随访服务模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0,37(18):2281-2286.

[12] 杨丽,宋再伟,胡杨,等.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15):2340-2342.

[2023-05-26收稿]

基金项目:2020年杭州市下城区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编号:B202003)

作者单位: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药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