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医学人文教育推进医学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宋瑞佳 郑书深 宋香全 董泽飞 张英军 安素红 李辉
【摘要】 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和教学及发展现状,研究并落实探索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措施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医学人文教育教学体系;实施“四阶式”全过程医学人文教育并建立全员联动机制;强化医学人文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贯通;建设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医学人文教育案例集;开展课堂革命,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开创医学人文教育第二课堂,营造浓厚人文氛围。
【关键词】 医学人文;医学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09--04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medical humanistic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anquan education——Take Xingtai Med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Song Ruijia, Zheng Shushen, Song Xiangquan, Dong Zefei, Zhang Yingjun, An Suhong, Li Hui. Xingtai Medical College, Xingtai 054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China and abroad, and explores the reform practice of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 Sanquan Education", and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The specific measures are as follows: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build a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ystem; implement the "four-tier" whole-process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establish a full-member linkage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ideology; build a student-centered , Problem-oriented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case collection; carry out classroom revolution, reform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create a second classroom of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create a strong humanistic atmosphere.
【Key words】 Medical humanities; Medic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1]。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育祖国卫生事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教育过程中,更要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医学教育应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理念与新要求。医学人文教育将人文精神、职业素养与医学专业教育相结合,是践行医学生医德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更深入挖掘和发挥医学人文教育的育人作用成为当今时代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从三全育人[2]视角,深化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探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医学人文教育模式,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质量,推进医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1 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将人文教育放在了医学教育的重要位置。欧美国家修改本国医学教育目标,加强人文学科与医学教育的融合。美国医学人文教育先驱唐尼J.塞尔夫提出医学人文教育的两大教学方法:经典人文学法-情感培养法和人文心理学法-认知培养法[3]。英国学者则提出医学教育和实践中加入更多的平衡课程以达到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自然学科的相互渗透[4]。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目前虽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仍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国内医学人文教育教学体系尚待健全,顶层设计尚待完善。各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参差不齐,且绝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设立的医学人文部门[5]。据统计,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占比较低,平均约为8%,而国外如美国、德国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占比多达20%~25%[6]。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缺乏统一规范的课程标准及教材,且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多集中开设在某一个学期,未形成循序渐进、过程连续的全程育人模式。大部分高校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都是专兼结合,或者由思想政治类老师担任,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全员联动参与的育人氛围。此外,当前医学人文教育偏重理论知识的构建,缺乏针对性、灵活性与实践性,与医学专业课融合和渗透不足,教学形式单一、方法陈旧、成效欠佳。
在2019年“全国医学人文教育”论坛上[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在致辞中提出:要创新人才教育模式,强调人文教育的实践性;要推动人文教育的全程性,人才培养要全过程、全方位的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韩启德院士提出:医学人文呼唤医学的温度,医学人文研究需要问题导向、研究真问题,需要有学术支撑的深入研究。
基于此发展现状,本研究尝试对医学人文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如下实践举措,并取得一定成效。
2 医学人文教育实践途径
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核心,将医学人文教育从顶层设计、过程实施、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堂融合、课外渗透等环节进行创新改革,并分析改革前后学生学习效果及综合素质情况。具体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2.1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医学人文教育教学体系
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制定医学人文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将医学人文教育和医德培养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医学生具有以仁爱之心为灵魂、精湛医技为基础、探索创新为方向、优质医疗服务为宗旨的职业素养[8]。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探索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传统文化、劳动教育、医学生职业素养为一体的德育培养体系。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改革,从“立德树人”“造就良医”的高度来定位和发展医学人文教育。构建“医学人文课程+专业课程人文+专业人文实践”的医学人文教育教学体系,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人文关怀作为医生的神圣职责,让医学赋有情怀与温度。
2.2 实施“四阶式”全过程医学人文教育
根据医学生培养特点,推动人文教育的全程性。实施入学初期、临床前期、临床见习期、临床实习期“四阶式”全过程医学人文教育。
第一阶新生入学初期,进行沉浸式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如:开展医学生誓词宣讲活动、参观人体生命科技馆、中医药文化展馆与校史馆等,亲身体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感受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引导医学生从珍爱生命开始,培养职业责任感与荣誉感。
第二阶临床前期,实施“医学人文课程+专业课程人文+专业人文实践”的育人模式。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以医学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传统文化、医学心理学、医学美学、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职业素养等课程为核心。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根据不同年级医学生知识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医学人文教育内容。同时,整合公共基础课程中医学人文教育内容,挖掘提炼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中蕴含的医学人文元素,在专业教育中融合渗透。此外,鼓励学生假期开展专业人文实践,从医疗现状、医患关系、社区养老、儿童健康、疾病预防角度,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开展调研实践。形成具有医学人文特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
第三、四阶分别是临床见习期与实习期,医学人文教育以临床实践为主。发挥学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老年养护中心人文教育资源优势,建立和完善临床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管理制度[9],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开设床边教学,病房即课堂,使教学环境与实际诊疗情境“零距离”对接。教学内容即患者真实诊疗服务过程。学生与患者直接接触沟通交流,教师从医学人文视角进行专题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医学生将医学人文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使临床见习、实习既是医学专业技能的实践过程,也是医学人文素质的养成过程。
2.3 建立医学人文教育全员联动机制
全程医学人文教育对医学生成长、成才以及后续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证育人效果,需要让学校教师、医院带教医师以及学生管理工作者参与其中,形成全员联动的育人机制。建立专兼结合的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对人文专业的教师加大医学知识与实践培训;对医学专业教师加大人文知识培训,为其制定人文教育培训计划和研究项目,提供到国内外医学院校交流学习的机会,以提升全员人文素质水平与人文教育能力。
2.4 强化医学人文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贯通
发挥医学人文课程的思政职能,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10],实现医学人文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贯通。构建“四位一体、分层融入”的医学人文课程思政体系,从专业群、专业、课程、课堂四层面统一推进课程思政,制定专业群思政目标、专业主线、课程主题、课堂议题。厚植爱国情怀,筑牢信仰之基爱党爱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专业群文化、“崇德励志,精业笃行”的校园文化,实现医学人文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培育有思想、有文化、有温度的新时代优秀医学人才。
2.5 建设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医学人文教育案例集
教师与学生管理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访谈的形式,收集学生在四阶段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与困惑。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导向,制定解决对策,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启迪心智,挖掘内心真善美。将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类归纳,梳理成案例集。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人文教育真实案例与学生分析讨论,激发其学习兴趣,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制作案例分析微视频,开设《医学人文教育案例分析》线上课堂,全方位与学生互动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将人文精神内化于心。
2.6 开展课堂革命,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深挖课程中的医学人文元素。利用学习平台,建设一系列医学人文与专业人文线上课程,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开展“问题/案例”启发式教学,推进医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将医学人文教育元素在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渗透给学生。课前,从实际临床问题出发,以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课中,通过研讨式、探究式、互动式、情境式教学法,强化学生关爱病人、敬畏生命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精神。课后,通过布置团队型任务与作业、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与奉献精神。整个教学过程将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