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应用于桡动脉周围浸润穿刺的效果观察

作者: 邹昕

超声引导下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应用于桡动脉周围浸润穿刺的效果观察0

【摘要】  目的  分析桡动脉周围浸润穿刺中应用超声引导利多卡因和硝酸甘油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7月- 2021年12月经皮桡动脉穿刺治疗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用药选择36例采用利多卡因+硝酸甘油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选择36例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穿刺情况、血压变化、手术和痉挛情况。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用时、RA复跳用时、疼痛模拟评分(VA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动脉穿刺中通过超声引导实施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用药,可显著提高穿刺质量和效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手术稳定性,降低痉挛风险。但是与利多卡因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硝酸甘油使用较易导致血压降低,应注意预防低血压。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周围浸润;超声引导;利多卡因;硝酸甘油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1--03

经皮桡动脉穿刺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轻,穿刺后可较快恢复。该疗法通常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采用此种方法可动态监测动脉,术后不必制动下肢,具有诸多优势。实施此种穿刺时,常发生痉挛,痉挛导致手术难度提高,降低手术效率,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痉挛导致手术无法继续进行,增加手术风险。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的目的是舒张动脉血管,抑制痉挛,促进血流动力学稳定。在此种穿刺中,不同用药方法实际应用效果存在差异[1]。本研究对桡动脉穿刺患者应用超声引导利多卡因和硝酸甘油联合用药的方法,观察其对桡动脉周围浸润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0年7月- 2021年12月经皮桡动脉穿刺治疗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用药方法。纳入标准:心肌梗死确诊,符合桡动脉穿刺指征;资料完整;自主意识清晰;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桡动脉闭塞史;Allen试验阳性;凝血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异常。根据穿刺用药选择36例采用利多卡因+硝酸甘油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选择36例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1.2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方法

以超声仪设备(型号为SonoSite B)设置探头频率参数10MHz。采用20G动脉穿刺针,外径1.1mm规格导管。手术实施前,全部患者经超声扫查桡动脉情况,确保桡动脉侧支循环良好,符合穿刺指征。患者自然伸展右上肢,垫臂托与腕部垫巾,促进穿刺肢体充分伸展。右手掌心朝上,使穿刺部位充分暴露,规范消毒处理。评估患者状态,对于过度紧张患者肌注地西泮(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2683;规格:10mg×10s)10mg镇静处理。根据实际情况桡动脉穿刺,通常选择右手桡骨茎近心端1.0cm位置作为穿刺点。

1.3  麻醉方法

1.3.1  对照组  0.6ml利多卡因(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9049;2%浓度)皮下注射给药。

1.3.2  观察组  0.3ml利多卡因(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9049;2%浓度)与500μg硝酸甘油(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649),对患者实施皮下注射给药。

1.4  观察指标

(1)穿刺情况:统计穿刺时间、次数、RA复跳时间以及疼痛程度。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总分0~10分,评分越高,患者疼痛越严重。统计穿刺成功率。

(2)血压变化:用药前、用药后分别检测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

(3)手术情况:包括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手术成功率、痉挛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穿刺情况、血压变化)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手术、痉挛情况)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情况比较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7.22%,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RA复跳时间、穿刺次数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压变化比较

用药前,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发生低血压、痉挛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88.89%,对照组为69.44%,观察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是比较先进的穿刺治疗方法,较之传统穿刺方法此种穿刺耗时较短,安全性较好,促使穿刺并发症风险显著降低。桡动脉穿刺具有诸多应用优点,在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造影中应用效果较好。受老龄化和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冠心病在现代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并且渐趋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必须予以科学治疗。在诊断冠心病时,通常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以及对患者实施PCI等,在治疗过程中桡动脉穿刺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医学研究显示,桡动脉穿刺不易造成机体显著损伤,穿刺后创口可较快恢复,在实施该类手术后无需下肢制动,同时减少并发症风险,临床穿刺时股动脉穿刺逐渐减少,桡动脉穿刺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桡动脉穿刺也存在一定缺陷,即该类动脉血管管径狭窄,在穿刺刺激下较易发生痉挛,因此穿刺操作难度较高,常见穿刺失败。痉挛可能延长手术时间,导致手术难度提升,影响手术顺利实施。相关调查显示,桡动脉穿刺时,痉挛发生率为4.4%~10.0%。基于上述原因,在桡动脉穿刺中解除痉挛具有必要性[2]。在抑制痉挛临床用药时,通常使用利多卡因,该药为局部麻醉剂,药效持续时间良好,麻醉作用较强。硝酸甘油药物成分可促进血管平滑肌舒张,抑制血管痉挛。

冠心病治疗中,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股动脉作为穿刺入路,随着桡动脉入路技术逐渐成熟,桡动脉穿刺成为更优选择。通过桡动脉穿刺,可在低创伤情况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压迫止血难度显著降低,同时有效减少出血并发症。股动脉穿刺后需要实施下肢制动,而桡动脉穿刺无此要求。实施此类治疗后,患者可较早下床活动,患者满意度较高。

血管痉挛是桡动脉穿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桡动脉管径较小,受到刺激后常见痉挛,影响穿刺成功率和后续手术进行。相关研究显示,诱发桡动脉痉挛的原因构成复杂。桡动脉属于肌性动脉,动脉构成中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因此对刺激灵敏度较高,较易发生痉挛。此外,桡动脉管腔狭窄,对穿刺刺激耐受度较低,多次实施穿刺后较易引起痉挛。在桡动脉血管壁中,α受体含量较高,β受体含量相对较少,受此影响,桡动脉较易受到儿茶酚胺刺激,发生痉挛。患者个体因素也是引起痉挛的主要原因,在实施手术前,患者常见紧张焦虑等情绪,此种消极情绪状态较易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加速儿茶酚胺活性,进而刺激血管,造成血管痉挛。除此之外,部分患者桡动脉狭窄、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糖尿病以及身体质量指数较低等,是引发桡动脉痉挛的危险因素。另有研究显示,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在桡动脉穿刺时较易发生桡动脉痉挛,低龄患者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也显著高于成年患者[3]。

为降低桡动脉痉挛风险,科学用药具有必要性。在抑制痉挛时可采用多种用药方案。硝酸甘油是常用血管扩张剂,可促进静脉、动脉血管舒张,在抑制痉挛中具有针对性效果[4]。通过皮下注射用药,促使药物成分在桡动脉血管中发生作用,通过释放内源性NO抑制细胞钙离子,促使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舒张血管平滑肌,从而实现桡动脉血管放松,抑制痉挛。该药具有较短半衰期,采用皮下注射给药方法,药效发挥持久。通过该药局部浸润可促进桡动脉痉挛缓解和消除[5]。相关文献认为,该药用药时科学控制剂量可减轻全身循环受到的药物影响,不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6-7]。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不同经超声引导穿刺用药后,观察组穿刺和手术成功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更符合预期。穿刺相关数据差异显示,观察组显著缩短了穿刺耗时,并且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穿刺次数。观察组RA复跳时间相对较短。VAS评分显示,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减轻,与对照组相比,该组疼痛干预效果良好。

血压变化表明,观察组在用药后血压显著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指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观察对照组数据变化,可见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幅度较小,血压稳定性较好。该结果表明,观察组用药对患者血压影响相对较大,具有明显减压影响。结合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数据可知,观察组用药后低血压风险较高,应在此类用药时加强血压监控,积极预防低血压。在此方面,对照组安全性更好。

综上所述,在桡动脉穿刺中采用超声引导利多卡因和硝酸甘油联合用药方案,对于提高穿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可减少穿刺次数,促进穿刺成功,舒张血管缓解痉挛,降低机体疼痛感,改善手术结局等,应用效果显著。在此类用药中,应动态监控血压变化,及时处理预防低血压,降低治疗风险。

4  参考文献

[1] 李干,黄园鹭,张学康.不同剂量硝酸甘油复合利多卡因对女性桡动脉直径及穿刺置管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11):1159-1163.

[2] 赵晓宝,邵新峰,丁彦玲,等.超声引导下不同桡动脉穿刺点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9):114-117.

[3] 李干.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硝酸甘油复合利多卡因对女性患者桡动脉直径及穿刺置管的影响[D].南昌:南昌大学,2021.

[4] 罗威庭.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用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临床观察[D].南昌:南昌大学,2021.

[5] 华通.桡动脉穿刺置管失败的患者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D].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

[6] 白岚,张文超,金红永,等.超声引导短轴平面外桡动脉穿刺在老年骨折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8,52(2):176-178.

[7] 杨虎,王波,姜静,等.利多卡因持续表面滴注麻醉患者桡动脉穿刺点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农垦医学,2020,42(5):413-416.

[2022-01-20收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