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下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陈玲 吴笑

快速通道下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0

【摘要】  目的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予以快速通道下团队协作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9月- 2021年11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5例,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给予快速通道下团队协作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焦虑/抑郁情况等。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及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予以快速通道下团队协作护理干预,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而且能为患者争取到最佳救治时间,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自理能力得到快速恢复。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快速通道下团队协作护理;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3--03

脑卒中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的血管发生破裂或者血管发生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正常流入大脑所引发的脑组织损伤的一种血管疾病[1-2]。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比较高,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基于此,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救治措施,对提升其生存率及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比较复杂,发展迅速[3-4],对急救措施及相关护理要求极高。本研究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予以快速通道下团队协作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9月- 2021年11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5例,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基本资料完整;患者能够完成量表评估。排除标准: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疾病;患者有精神疾病病史。对照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55~78岁,平均62.29±3.45岁。观察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56~79岁,平均63.32±2.55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家属均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帮助其挂号,进行各项检查,并且配合医师实施救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

1.2.2  观察组  采用快速通道下团队协作护理干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建立急性脑卒中急救小组:小组成员由急诊科医护人员、神经科医护人员、检验科医护人员组成,在对患者展开急救前,需要给予有关急救措施的培训,使小组的急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小组成员共同研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

(2)提升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护理人员经过定期培训,使其急救意识得到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以后的45min内做好治疗和护理方案,在患者入院、各项检查、治疗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的时间规定,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为患者争取到最佳的救治时间。

(3)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要先给予抢救再挂号,先进行救治再付款的原则。患者到院后,医护人员要马上将其送到急诊室,提前做好急救准备,保证患者入院5min把实验室检查安排好,并且把检测结果第一时间告知主治医师。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做相关影像学检测等。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和吸痰措施,并且准确、快速的为患者建立好静脉通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实施严密监测,时刻掌握患者的病情,并结合神经科医师的意见,帮助患者办理住院,对需要手术的患者需要提前告知家属,护理人员把手术的有关准备工作做好。

(4)心理护理: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病情变化较快,随时威胁到患者生命,患者往往存在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使治疗的依从性下降,给急救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告知患者负面情绪会给血压带来波动,致使一些应激反应的发生,加重病情。同时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为其介绍恢复较好的病例,让其充满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2)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量表(ADL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分值越高,提示其自理能力越强。

(3)焦虑/抑郁评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估,评分越高,代表其心理状态越差。

(4)救治时间:包括等待救治时间、入院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治疗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升高,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比

经过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都有所改善,并且观察组HAMA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对比

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在近年来有所升高,并呈现年轻化发展。急性脑卒中是由于患者的丘脑下部位置受到损伤,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有体温高、多汗、恶心、呕吐、应激性溃疡等。该病具有极高的突发性及较高的致残率。有关资料显示,脑卒中发病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就会引发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癫痫等相关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直接的威胁[5-6]。为此,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对患者生存期的延续,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得出,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予以快速通道下团队协作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的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得到改善,从而提升其治疗效果,为患者的救治争取到更多宝贵时间,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的恢复[7-8]。

综上所述,快速通道下团队协作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不仅可以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而且减少对其神经功能的损伤,提升其治疗效果,快速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韩海玲,崔慧娟,李翠芳,等.基于跨理论模型和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和mRs评分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17-21.

[2] 张娜娜.康复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2,17(1):186-188.

[3] 林玲,傅丽桑,陈培英,等.急诊优化管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及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147-149.

[4] 龙瑞菊,石国凤,赵金菊,等.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结合中药热奄包预防老年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131-133.

[5] 王姝,邹圣强,徐华兰,等.改良加固面罩在ICU脑卒中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吸氧中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83-86.

[6] 宋琼,白金文,陈长香,等.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心理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24(1):26-30.

[7] 白莹莹.CNP模式对溶栓治疗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院内救治时间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12):1510-1512.

[8] 刘琳.急救护理联合卒中单元监护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患肢功能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12):1525-1526.

[2022-01-17收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