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4年锡林郭勒盟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与分析
作者: 佘佳芮 巨振洋*
摘 要:食品安全是公共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食品消费结构的多样化和食品流通渠道的扩展,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本文以2022—2024年从锡林郭勒盟12个旗(市、县)采集的500份食品样本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和评估锡林郭勒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掌握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为制订更加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策略提供数据支持,以进一步提升区域食品安全水平。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500份食品样本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最高(7.20%),其次是沙门氏菌(5.40%)、致泻大肠埃希氏菌(4.2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40%),其中生禽肉、调理肉制品和金针菇是主要的高风险食品类别;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检出率较高;散装食品的致病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预包装食品。未来,应对高风险食品加强监管,完善冷链运输和储存条件,推动食品生产加工规范化发展,以保障区域食品安全。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风险监测;食品安全;锡林郭勒盟
Abstract: food safe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ublic health.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the expansion of food circulation channels, food safety problems show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is paper, 500 foo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12 banners (cities and counties) of Xilingol league from 2022 to 2024 were taken as research objects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contamination status of foodborne pathogen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types of food in Xilingol league, and to grasp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 trend of pathogens. It provides data support for formulating more effective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further improve regional food safety lev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ction rate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500 food samples from Xilingol league was the highest (7.20%), followed by Salmonella (5.40%), diarrhea Escherichia coli (4.20%)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3.40%). Raw poultry meat, prepared meat products and golden mushroom were the main high-risk food categories. The detection rate was higher in the first quarter and the fourth quarter. The detection rate of pathogen in bulk foo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re-packaged food.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high-risk food, improve the cold chain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conditions, and promote the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food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to ensure regional food safety.
食品安全作为公共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结构日益多样化,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地理环境独特,气候寒冷,资源丰富。该地区的食品生产和消费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如牛羊肉制品、奶制品等种类繁多。然而,随着食品种类的增加和食品流通渠道的拓展,食品安全风险随之上升。因此,对锡林郭勒盟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系统性的风险监测,对于保障公众健康、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能够通过污染的食品传播,引发胃肠道感染和其他严重疾病[1-2]。这些致病菌的存在不仅反映了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状况,而且揭示了食品供应链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监测和控制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3-5]。
本文以2022—2024年从锡林郭勒盟12个旗(市、县)采集的500份食品样本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和评估锡林郭勒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掌握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为制订更加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策略提供数据支持,以进一步提升区域食品安全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备与试剂
生物安全柜,益世科(江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移液枪,爱本德科技有限公司;冰箱,海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微生物培养箱,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PCR仪,杭州博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飞行时间质谱仪,安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沙门氏菌选择性培养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选择性培养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环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营养琼脂培养基,北京路桥生物公司。所有培养基均在有效期内,并严格按照生产厂商说明书进行储存和使用。
1.2 样品采集
按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手册》的指导原则,2022—2024年锡林郭勒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组织人员分批前往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阿巴嘎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正镶白旗、正蓝旗、镶黄旗、太仆寺旗和多伦县采集样品。采样地点涵盖大型超市、特产超市、小摊位等多种销售场所,以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和随机性。同时,按季节和月份均衡分配采样任务,确保每个旗(市、县)的超市、特产店及小摊位等销售场所全年至少覆盖1次。
2022—2024年共采集有效样本500份,涵盖预包装食品(203份)和散装食品(297份)两大类,25个细分品类。其中,预包装食品包括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料),发酵乳及风味发酵乳,半固体复合调味料,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动物性海产品,速冻面米制品(生制品),巧克力及其制品、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其制品,预包装冷藏熟肉制品(非真空包装,可即食),即烹预制菜,巴氏杀菌乳、调制乳、发酵乳,火腿肠,预制调理水产品,香辛料调味油;散装食品包括生畜肉,嚼克、楚拉、酸酪蛋、毕希拉格,奶皮子、奶豆腐,烧烤类即食食品,动物性淡水产品,金针菇,即食蔬菜制品,即食水果制品;散装与预包装均采集的食品类别有生禽肉、熟肉制品(禽肉)、动物性海产品、食药物质食品。
每类食品采样量依据《食品风险监测任务书》动态调整,确保数据代表性与统计学意义。将样本无菌分装至独立容器,避免交叉污染。样本采集后立即置于4 ℃冷藏箱,24 h内送达实验室检测。
1.3 致病菌检测和鉴定
本文重点监测4类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即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检测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6),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测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 4789.6—201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0—2016),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0—2016)。
2 结果与分析
2.1 致病菌总体检出情况
由表1可知,2022—2024年锡林郭勒盟500份食品样本的4类致病菌总体检出情况如下。①沙门氏菌,共检出27例,检出率为5.40%(27/500)。其中,生禽肉阳性率最高,为30.00%(18/60),其次是即烹预制菜、生畜肉、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料)阳性率分别为10.00%(1/10)、10.00%(6/60)、6.67%(2/30)。②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共检出21例,检出率为4.20%(21/500)。其中,生禽肉阳性率最高,为18.33%(11/60),其次为生畜肉、即食水果制品、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料),阳性率分别为11.67%(7/60)、10.00%(2/20)、3.33%(1/30)。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共检出36例,检出率为7.20%(36/500)。其中,金针菇阳性率最高,为90.00%(9/10),其次为预制调理水产品、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料)、生畜肉、生禽肉、即食水果制品,阳性率分别为30.00%(3/10)、26.67%(8/30)、16.67%(10/60)、8.33%(5/60)、5.00%(1/20)。④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检出17例,检出率为3.40%(17/500)。其中,速冻面米制品(生制品)和即烹预制菜阳性率最高,均为20.00%(2/20),其次为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料)、阳性率为13.33%(4/30),再次为嚼克、楚拉、酸酪蛋、毕希拉格和预制调理水产品,阳性率均为10.00%(3/30,1/10),最后为奶皮子、奶豆腐及生畜肉,阳性率分别为7.50%(3/40)、3.33%(2/60)。
从总体数据来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依次是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2 各季度致病菌检出情况
由表2可知,锡林郭勒盟第一季度食品样本总数为29份,致病菌检出数为8例,检出率为27.59%(8/29),其中检出沙门氏菌1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第二季度食品样本总数为206份,致病菌检出数为39例,检出率为18.93%(39/206),其中检出沙门氏菌10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2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第三季度食品样本总数为218份,致病菌检出数为42例,检出率为19.27%(42/218),其中检出沙门氏菌11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6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第四季度食品样本总数为47份,致病菌检出数为12例,检出率为25.53%(12/47),其中检出沙门氏菌5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2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由此可以看出,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食品样本的致病菌检出量相对较高,但检出率较低,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因样本量少导致检出量较少,但检出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