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及有效策略分析
作者: 姚振松摘 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是确保食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符合安全标准的重要手段,在保障公众健康、促进食品行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食品检测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如检测技术落后、检测设备不足、检测与数据处理不规范以及监督与管理机制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旨在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减少食品安全隐患,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测;检验检测机构;监管机制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and Effective Strategies in Foo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YAO Zhensong
(Weifang Government Service Center, Weifang 261071,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sure that food meets safety standards at all stages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safeguarding public health,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food testing field, such as outdated testing technology, insufficient testing equipment, non-standard testing and data processing, and inadequat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targeted measure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level of foo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reducing food safety hazards, and protecting consumers’ health rights and interests.
Keywords: food safety; food testing;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regulatory mechanism
食品安全是关乎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仍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可能对公众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进而保障公众健康。
1 食品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1.1 保障公众健康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安全问题不仅可能引发公众的不满和恐慌情绪,还可能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都可能受到污染,如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微生物污染等[1]。这些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因此,通过对食品进行全面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公众健康。
1.2 促进食品行业发展
食品检验检测不仅关系到消费者健康,也对食品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食品检验检测可以评估食品的感官质量、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等,确保食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食品的整体品质,还能增强消费者对食品的信任度,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高质量的食品往往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通过食品检验检测,食品生产企业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从而在市场上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
1.3 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引发公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食品检验检测也是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食品的全面检测,及时发现并查处不合格产品,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可以通过快速、准确的检测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保护公众利益,进而维护社会稳定。
2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
2.1 检测技术相对落后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相对落后,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①快速筛选技术不成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快速筛选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样品进行初步筛查,但当前我国的快速筛选技术在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在面对大量食品样品时,其可能无法快速、准确地识别潜在风险因子,从而增加了食品安全隐患。②残留检测方法较少。对于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检测,我国现有的检测方法相对有限,尤其是针对一些新型污染物或复杂基质中的有害残留物,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导致部分有害物质可能无法被检测出,限制了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广度和深度。③超痕量分析技术存在空白。超痕量分析技术是对极低浓度物质进行检测的关键技术,但在我国食品检测领域,这一技术尚不成熟或存在空白。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害物质可能会以极低的浓度存在于食品中,而超痕量分析技术的缺失使得这些有害物质难以被准确检测,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2.2 检验检测设备不足
鉴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多样性,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配置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检测机构受资金限制,无法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或设备数量不足[3]。因此这些地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食品中的一些有害物质会因设备性能不足而无法被准确检测出来。此外,在设备配置相对完善的地区,也可能存在设备性能不足或灵敏度低的问题。例如,一些老旧设备的检测灵敏度、准确性等方面已无法满足当前食品安全检测的需求,但仍被继续使用,这就导致了其检测出的结果存在误差或偏差,从而影响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风险的准确评估和有效控制。
2.3 检测与数据处理不规范
部分食品检测人员在数据处理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导致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食品的真实质量状况,从而无法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可靠依据。①部分食品检测人员在工作中未遵循科学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流程,导致检测数据出现偏差或错误。②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如样本采集、存储、处理等环节的不当操作,都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③未能及时采用最新的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导致数据处理效率低且结果不准确。因此,检测过程不规范或数据处理不准确都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偏离真实情况,使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因误导性结论而做出错误决策,从而影响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2.4 监督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食品检验检测领域存在监督与管理机制不健全问题,主要体现在职责不清、监管盲区和缺乏有效监督3个方面[4]。①职责不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并不清晰,在应对食品安全事件时,各部门可能会因职责不明而出现推诿、扯皮情况,严重影响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②监管盲区。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主要集中于资质深厚或正规注册的大型企业,对于小作坊、小企业等规模较小的食品生产者,监管力度相对较弱。这可能导致一些小规模的食品生产者在生产环境、原料选用等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的可能性。③缺乏监督。食品检测机构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是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有效执行的基础。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些食品检测机构存在受贿等不法行为,这严重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3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质量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提升检验检测技术
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领域,先进的技术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和检测效率的关键。针对当前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技术落后的问题,应积极推动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5]。①加强快速筛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应增加对快速筛选技术研发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以提升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确保在面对大量食品样品时,快速筛选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子。同时,应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加速研发成果产业化,以推广快速筛选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②扩展残留检测方法。针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检测,应加大研发力度,创新和优化检测技术,开发出更多高效、精确的检测方法。特别是对于新型污染物或复杂基质中的残留物,应建立对应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以实现对有害残留物的特异性检测。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广度和深度。③填补超痕量分析技术空白。加大对超痕量分析技术的研发投入,引进或自主研发先进的超痕量分析仪器和方法。建立超痕量分析技术的标准和规范体系,确保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准确应用,以提高对极低浓度有害物质的检测能力。
3.2 检验检测设备更新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应积极引入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提升自身的检验检测水平。①增加设备资金投入。针对偏远落后地区,相关职能部门应增加对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更新和升级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确保各地区检测设备的基本配置和性能达标。②优化资源配置与共享机制。建立跨区域的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共享平台,允许不同地区间借用或共享高端检测设备。同时鼓励大型食品企业或检测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投资建设高水平的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实现资源共享。③推动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国产检测设备的创新与发展,以提高设备性能和检测灵敏度。此外,应定期对现有设备进行评估,以识别并逐步淘汰那些性能不再满足现代食品安全检测需求的老旧设备。
3.3 规范化检测过程与数据处理
通过对检验检测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合规性,为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①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应定期对食品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科学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流程。②制定详细的操作手册,明确样本采集、存储、处理等环节的规范操作要求,同时加强对检测人员操作的监督,确保他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规范。③鼓励和支持食品检测机构采用最新的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并对检测数据进行严格审核,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3.4 加强检验检测的监督与管理
加强对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有助于提升检验检测领域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保障公众的切身利益。①明确各部门职责。对食品安全监管涉及的相关部门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确保各部门在应对食品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行动。同时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在职责交叉或模糊地带,各部门能够协同工作,共同应对食品安全问题。②加强监管盲区管理。加大对小作坊、小企业等小规模食品生产者的监管力度,确保他们的生产过程及成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推行食品安全认证制度,鼓励小规模生产者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来提高产品质量;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特别是对小规模生产者的监督。③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食品检测机构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加强对食品检测机构的外部监督,包括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等,防止检测机构出现不法行为;推行食品检测机构资质认证制度,以提高检测机构的准入门槛,确保其专业性和公正性。
4 结语
综上,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作为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环节,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目前,在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检测技术、检测设备、检测数据处理和监督与管理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提升检测技术、加快设备更新、规范化检测过程与数据处理、加强监督与管理等应对措施,以期为食品检测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展望未来,相关部门及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应不断探索和创新,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食品环境。
参考文献
[1]董森.食品检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食品界,2022(11):99-101.
[2]赵丹阳,安思雨,苏晓雪,等.食品安全检测的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食品工业,2021(8):66-67.
[3]邢志超.食品检验检测中的质量控制及问题分析[J].现代食品,2019(17):113-115.
[4]朱晓薇.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现代食品,2020(23):49-51.
[5]杨颖.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探究[J].中国食品工业,2023(8):72-74.
作者简介:姚振松(1989—),男,山东无棣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