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作者: 刘娜 王雪洁摘 要: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愈发重视。农产品作为食品市场的初级产品,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农业经济发展有长远的影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增强人们“舌尖上的幸福感”的必要措施,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赤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农产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of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Products in Chifeng City
LIU Na1, WANG Xuejie2*
(1.Chifeng Center for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Products, Chifeng 024000, China; 2.Chife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food safety. As the primary products of the food market, agricultural products not only affect people’s physical health, but also have a long-term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Ensur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a necessary measure to enhance people’s “happiness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and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n Chifeng city,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 safety supervision,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Keywords: farm produce; quality safety; supervise
赤峰市地处辽河流域最上游,为西辽河流域的主要产流区,地处内陆,是传统的农业大市。
2023年,赤峰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 300 km2左右,粮食总产量达到650万t,肉类总产量146.3万t,蔬菜总播种面积1 033 km2左右,总产量750万t。本市范围内设施农业面积约为1 273 km2,产量达到510.7万t,面积和产量稳居内蒙古全区首位。一直以来,赤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农产品生产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建立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过程监管体系,不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赤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梳理了相关工作做法和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1 赤峰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1.1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
近年来,赤峰市制定印发了《赤峰市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推动监管下沉,建立了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且高效运行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构建“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网格化监管模式,并持续推动网格化管理落实落细,不断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2021—2023年网格化管理全面推开,目前全市144个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网格化管理100%对标达标。赤峰市实现“两个全覆盖,一个常态化”,即网格员监管培训全覆盖、信息和职能职责公示全覆盖,巡查检查、信息录入等监管工作常态化开展。目前,赤峰市纳入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与服务平台管理种养殖主体4 700余家,注册网格员2 500人,利用手持终端规范化开展巡查检查7 000家次左右。各旗县区也积极结合地区实际,尝试建立更具地方特色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例如,巴林右旗大板镇积极探索旗县、乡镇、行政村、村民小组四级监管模式。2023年,赤峰市松山区探索形成的“一书一图三员四定五查五项制度”网格化管理体系,不仅创新推动网格化管理提档升级,更是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基层农产品管理做出突出贡献,全面提升了全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水平。
1.2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
检验检测工作是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在检测体系建立和完善上,赤峰市起步较晚,但是进步相对较快。2017年赤峰市农牧业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正式取得了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证书)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颁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CATL证书),获得了“双认证”,具备了对农药残留116个参数和兽药残留36个参数的检测能力。在县级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方面,全市12个旗县区均建立有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实现“五有”——有机构、有牌子、有设备、有队伍、有保障。2022年,市级层面有意加强基层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积极推动旗县级质检机构“双认证”工作,制定了三年工作方案,加快推动全市检测能力提档升级,力争2024年底,再推动4个旗县区通过“双认证”,届时12个县级检测机构全部通过“双认证”。在乡镇速测室建设方面,2023年赤峰市借力内蒙古自治区转移支付资金为苏木乡镇配备了农兽药残留速测仪,为旗县区个性化配置常规农药残留速测胶体金卡,目前能够开展速测的苏木乡镇达到102个,占全部乡镇的70%。2024年计划继续支持建设33个苏木乡镇速测室,推进市级抽检、旗县定量、乡镇速测三级检测体系一步步完善,检测工作提档升级。
1.3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工作
赤峰市狠抓农畜产品质量抽检,2023年共完成产地农畜产品定量检测7 933批次,完成年初任务计划的126%,其中市县两级定量检测3 872批次,配合自治区级以上农牧部门完成4 261批次;共检出不合格样品23批次,总体合格率99.71%。完成农兽药残留速测筛查10.9万批次,其中常规药物速测筛查1.08万批次,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市农牧业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分析近年来检测数据,总结易超标品种18种、易超标农兽药20种,发布《赤峰市食用农产品易超标品种和易超标常规药物名录》,提高检测针对性。自2019年起,赤峰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
赤峰市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与公安、市场监管、工信、供销社进行合作,2023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5 690人(次),检查农资门店4 227家,抽查农资产品个数6 274个,各级农牧部门产地农畜产品监督抽查3 234批次,县均查办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2个以上。赤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为粮食生产和重要农畜产品的持续供应和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1.4 农畜产品重点品种管理和追溯体系建设
赤峰市以“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盯紧11个重点品种,结合本地区农牧业生产实际,开展专项监测,加大巡查检查频次,规范开展重点品种速测筛查,加大力度打击滥用农药和兽药等违法行为[1]。赤峰市预计完成包括重点品种在内的速测筛查70 000余批次,积极组织技术专家开展用药指导和技术培训,同时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对涉农涉牧旗县区宣传覆盖率达到了100%。最近几年,赤峰市加大对追溯体系建设力度,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与服务平台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息化升级。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有461家企业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注册,重要农产品产地溯源信息导入国家平台1 233家,4 828个规模以上生产主体纳入大数据监管与智慧平台。赤峰市在产地开证、市场索证方面双向发力,着力推广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落实;累计推动全市503家生产主体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动274家生产主体开具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共开具6 685张,附电子合格证上市产品7.34万t。各级农牧部门到超市、农贸市场等流通环节宣传推广,与市场监管和教育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推动学校食堂、单位食堂等机构向直供主体索取并留存承诺达标合格证。内蒙古绿水青山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经过推荐和审查,成为赤峰市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追溯监测点”,通过“搭建一个框架、打造一批样板、完善一套体系”的方式,推动全市追溯管理向智能化转型提升,提升监管效能。
2 赤峰市农产品发展现状
2.1 食用农畜产品标准化
赤峰市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持续提升优质畜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加速推进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以及大力发展绿色农畜产品。近10年来,赤峰市围绕杂粮杂豆、肉牛肉羊、蔬菜、鸡蛋、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制修订地方标准100余项。2023年征集上报《旱作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技术规范》《昭乌达牛选育种公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赤峰小米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管理规范》等16个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均通过市场监管部门立项评估。赤峰市农牧业标准化委员会也在积极筹备建设中,届时赤峰市农牧业标准化工作将迈上新台阶。此外,赤峰市还围绕赤峰谷子、赤峰番茄、赤峰鸡蛋、牛家营子桔梗等产品开展现代农牧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工作。其中,赤峰谷子被列入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
2.2 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
发展“两品一标”等特色农畜产品,对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具有积极意义[2]。截至2023年底,赤峰市有效使用绿色食品企业168家,认证产品548个,年产量72.01万t;绿色食品生资认证企业1家2个产品,年产量1.9万t;有机产品认证企业92家,产品571个,年产量40万t;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名特优新农产品有效名录内产品81个,有效名录生产经营企业142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2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用标企业122家。同时,赤峰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赤诚峰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积极推动绿色、有机等认证产品与“赤诚峰味”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形成品牌叠加效应,推动优质优价。根据《“赤诚峰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商标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绿色、有机、全国名特优新、特质农品等认证产品可申请使用“赤诚峰味”区域公用品牌商标,借力“赤诚峰味”广阔宣传平台强势推广。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赤峰市紧紧抓住农业农村部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机遇,积极谋划部署。2017年喀喇沁旗获得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命名,成为引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的标杆。2023年,松山区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目前,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个,自治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4个。赤峰市组织已挂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开展“亮牌”行动,擦亮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金字招牌;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畜产品品牌打造,授权45个生产主体和86款优质农畜产品在包装上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字样;开展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效保持“回头看”,第四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储备和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动态增补储备工作正在进行中;宁城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申报方案已完成。
2.4 优质农畜产品培育
2016年,赤峰市率先颁布实施《赤峰市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按照《奖励办法》规定,由赤峰市和旗县级两级财政出资对认证(登记)绿色、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优质农畜产品进行奖励。《奖励办法》实施以来,全市优质农畜产品认证登记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其中,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数量激增5.6倍;从2016年21家企业、82个产品,增加至目前168家企业、548个产品;从传统的杂粮产品扩展到养殖业、种植业初加工及精深加工产品。杂粮杂豆、蔬菜、水果、牛羊肉、水产类等地方优势特色产品均获得了认证。其中,林西县恒丰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产的杂粮产品认证绿色食品后,企业年销售额翻番,年均带动农民增收4 000元/人。2023年赤峰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赤峰市优质农畜产品认证(登记)奖补办法》,继续对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进行奖补,并且奖补资金由每年200万元增加到每年500万元。与此同时,赤峰市第一次将良好农业规范、特质农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纳入奖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