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措施研究

作者: 祁小菊

摘 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对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当前食品安全现状出发,分析了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并提出了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管理措施,以期为食品相关行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影响因素;措施

Abstract: Strengthening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ing food quality and safety.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current situation of food safe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food safety, 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ensure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od-related industries.

Keywords: food safety; influence factor; measure

食品是生存的基础,食品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关乎人们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发展,食品从生产到消费都构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链条,涉及生产、加工、管理与销售等诸多环节,而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食品质量安全。近年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需深入分析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举措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1 食品安全现状

1.1 农产品中的农药超标

农业科技的发展为各种食品原材料的种植与管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科学应用农药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从而确保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提升。然而,从农作物种植实践来看,农作物存在滥用农药的现象,甚至多频次使用超强功效农药,导致农作物中含有农药残留,从而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1.2 食用动物体内的激素种类及数量严重超标

可食用动物,如鸡、鸭、牛、羊、鱼等是食品中的重要原材料,它们的生长培育周期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养殖户的资金、时间投入、经济收益。随着各种动物生长激素的应用,很多养殖户为了减少养殖成本,过于追求短期内增肥增重的养殖效果,在养殖过程中违规滥用各种动物激素,加速动物的生长进程,导致很多动物体内出现激素或药物超标的问题。

1.3 添加剂的类型和数量超标

随着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被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如防腐剂、甜味剂等,在延长食品保质期限、提升食品口感与外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有些食品加工企业为了提升食品口感、外观等,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规使用各种食品色素,这些食品流入市场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1.4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工业生产会产生富含铅、镉等重金属类物质,部分地区存在工业排污处理不当的问题。工业废气、废水等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会排入环境中,可能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等途径对灌溉用水、饮用水等造成污染,经农作物或可食用动物等进入食物链。消费者大量食用,可能对肾脏、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可逆的损伤[1]。

2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2.1 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食品从生产到销售中间有很多环节,任何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微生物污染的出现,从而影响食品安全。食品加工行业调查数据显示,部分食品加工厂存在食品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在食品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由于操作不当,出现细菌污染、真菌污染、病毒污染,而食用受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发生。

2.2 化学性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为了提升食品原材料的产量与品质,在农作物或畜牧养殖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些化学性物质,化学性物质使用不当会对食品原材料造成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人们已意识到这类污染的危害性,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停止生产与使用剧毒性化学物质的规定,但从国家相关监督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来看,很多食品检测出禁用的高毒农药。

2.3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垃圾、工业废物增加,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部分农作物种植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一些污染元素会被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并在植物体内富集,最终通过生产加工与销售流向消费者[2]。

2.4 食品流通秩序混乱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从食品相关行业的大数据来看,从事食品行业的企业众多,有厂商也有经销商,其中个体工商户占有很大比例,部分食品企业没有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再加上缺乏科学的食品经营管理,导致食品在流通环节秩序混乱,食品质量与安全难以得到保障。食品都有保质期,食用超出保质期的食品可能对身体带来伤害,然而不少厂商或者经销商因贪图私利,出售过期、变质食品,严重扰乱了食品市场的秩序,这种现象在偏远乡村更为常见[3]。由于食品安全意识的匮乏,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不会认真核验食品保质期,而误食过期食品,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部分食品厂商会回收已过期的食品,通过修改生产日期、保质日期等方式让过期食品再次流入市场进行销售。

2.5 食品生产管理水平低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迅猛,各类食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行业内鱼龙混杂,有实力雄厚、操作规范的大型企业,也有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的小型食品企业。企业规模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食品产业链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性,从而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3 食品质量安全应用措施

3.1 从源头入手,保证原材料安全

原材料污染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要想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就要从源头入手,加强对食品加工原材料的筛选与检测,最大限度地提升食品原材料的品质,减少其中有害物质的残留与富集。①食品企业在选择原材料供应商时,要加大对供应商的调查与审核力度,结合自身食品生产需求,挑选具有相应资质的供应商。②食品企业需要求供应商在每次供应原材料时提供相应的具有权威性的质量检验合格报告,以确保食品原材料符合食品生产与加工要求。③食品企业也要做好原材料的抽查工作,对原材料进行质量、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全方面检验,通过多措并举确保食品原材料的安全性。

3.2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规避食品安全问题

3.2.1 生产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生产与加工环节最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者要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重要性意识。①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科学规范食品生产与加工的各项操作,做好食品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②食品生产企业要强化企业内部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对食品生产计划的制订、生产组织与协调及检测和研究,确保质量安全工作中的有效开展。③食品生产企业要加强员工培训,通过普及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生产的理论与各项操作,强化员工质量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进而从意识和行动上保障食品安全。此外,食品生产企业还应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与更新食品生产与加工设备,优化食品生产理念与方法,通过新设备、新工艺减少食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微生物污染、化学性污染。

3.2.2 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是保障食品工程质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切入点。如果消费者足够重视食品安全,食品生产企业必然会自觉地规范食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等各个环节。消费者应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在采购商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经营许可等生产厂商信息,包括产品包装、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产品基本信息[4],以避免买到过期、变质的食品。

3.3 合理使用添加剂,避免发生食品化学性污染

虽然很多食品需要使用食品添加剂,但食品加工企业要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在生产与加工环节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选择与使用添加剂,并严格把控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数量,通过结合食品生产与加工需求,建立完善的食品添加剂规章制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此外,如果条件允许,食品加工企业可以开发或采用绿色环保型的食品添加剂,在保障食品口感、外观、保质期的同时提升食品品质与安全。

3.4 优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是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食品企业要加强对自身实际管理需求的调查,优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完善对食品生产、加工与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以充分发挥管理模式对食品安全的积极促进作用。我国很多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制订安全管理模式通常会借鉴国外一些优秀的管理经验,但并非所有优秀的管理经验都能与企业自身相匹配,要有针对性地予以处理与优化。

3.5 健全食品安全法规,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食品质量安全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食品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合作,结合国际食品安全管理法规条例与我国国情,健全食品安全法规,为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相关执法部门的有效监管提供依据。

3.5.1 做好农产品源头的监督与管理

鉴于很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源于食品生产与加工的原材料,如农作物农药残留、可食用动物激素含量超标等,食品监管相关部门应制定明确的食品原材料安全参考标准,规范食品类原材料准入机制,将监管触手延伸到食品生产与加工的初始环节。与此同时,逐步完善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体系,引进先进的食品检测技术与设备。通过加大食品原材料的检验执法力度,抽查其中的农药、兽药、激素等残留含量等,防止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原材料进入市场,进而从源头上为食品质量安全把关。

3.5.2 加强对食品生产过程管理控制

食品监管相关部门加强与食品行业协会的联动,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信息与协调方面的功能与优势,实现食品生产过程中常规化与规范化的管理,如不定期对食品添加剂使用量、食品微生物含量进行抽查等,确保食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

3.5.3 加强食品市场管理和监督

食品监管相关部门应健全食品市场管理与食品生产许可证,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与流通秩序制度,对食品市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例如,要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资格与资质审查力度,不定期对食品流通各环节进行抽查,并对食品流通中出现的主观性错误进行严厉处罚,以避免过期、变质食品流入市场。

3.5.4 加强信息监测,提升安全查验便捷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食品监管相关部门要重视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与检测体系,详细录入食品生产原材料产地、加工企业、规格、价格和检测结果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信息,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线上查询的平台,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全面性与便捷性。

3.5.5 建设食品安全典型示范工程

食品监管相关部门还应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典型示范工程建设,以发挥典型示范工程行业“领头羊”作用[5]。可以通过在食品行业内不定期评选食品安全生产之星、消费者信赖之星等,并给予相应的典型示范称号和特殊政策倾斜等方式,充分调动食品企业规范安全生产与管理的意识与行为。

4 结语

食品企业应提升食品安全意识,结合实际发展需求优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项环节中落实食品安全理念,做好各项防范举措,将影响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降至最低。同时食品监管相关部门也应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手段,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胡长鹰,余稳稳.“食品包装安全”在食品安全课程中的设计与实践[J/OL].包装工程,2019(增刊1):58-60[2022-01-20].DOI:10.19554/j.cnki.1001-3563.2019.S1.015.

[2]滕文垒,李振,孙鸣乐.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浅析[J].区域治理,2018(7):178.

[3]张琪.浅析食品质量管理中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作用[J].现代食品,2019(8):131-133.

[4]尹喆.唐山市2017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98-101.

[5]邢慧娟.浅析食品工程质量及食品安全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5):29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