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尿酸功效食品开发及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作者: 綦艳 邓幸飞 李聪 庄艺协 许庆鹏 杨俊业
摘 要:降尿酸功效食品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与其相关的产业也在不断增加。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研究发现的降尿酸功效食品及活性成分在产品开发中的运用情况,系统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降尿酸功效食品在产业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降尿酸功效食品的深度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我国降尿酸功效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尿酸症;功效食品;产业发展;非法添加
Research Status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Foods to Reducing Uric Acid
QI Yan, DENG Xingfei*, LI Cong, ZHUANG Yixie, XU Qingpeng, YANG Junye
(Guangdong Testing Institute of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Foshan 528000, China)
Abstract: Functional foods to reducing uric acid have become new research hotspots, and the related industries are also increasing.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effective substances and active ingredients to reducing uric acid in products discovered in the study. More importantly, it systematically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foods to reducing uric acid in our country, such as false advertising, lack of evaluation system and illegal addition of chemical drug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depth development,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foods industry in China.
Keywords: hyperuricemia; functional food; industry development; illegal addition
高尿酸血症成为继糖尿病后又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1-2]。《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提出,高尿酸血症急性发作期,推荐尽早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者糖皮质激素药物抗炎镇痛。高尿酸血症慢性期,建议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和丙磺舒等药物降低体内尿酸含量,但这些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3-5]。
研究表明,一些食源性的动植物及其天然产物中多种活性成分可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甚至可有效降低血尿酸含量[6]。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上升使降尿酸功效食品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与其相关的产业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一般只着重于降尿酸功效食品中降尿酸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对降尿酸功效食品及产业的相关研究未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基于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研究发现的降尿酸功效食品及活性成分在产品开发中的运用情况,分析探讨了现阶段我国降尿酸功效食品产业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总结分析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期为降尿酸功效食品产业的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
1 降尿酸功效食品及活性成分在产品开发中的运用
目前,发现许多食源性动植物或其提取物在动物水平具有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的功效。统计降尿酸功效食品及活性成分在产品开发中的运用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下3类。
(1)具有降尿酸功效的日常食品、药食两用食品[7]。如一些常见的新鲜果蔬(藜蒿﹑香菜等)、茶叶、药食两用的食物(高良姜、菊苣等)。这一类产品是研究最多最早,也是产业化最成熟的降尿酸功效食品。这类产品属于最初级的产品,因原料来源复杂,功能特性也不稳定,所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2)具有降尿酸功效的动植物提取物[8]。常见的有海洋鱼低聚肽、菊苣提取物、高良姜提取物、芹菜籽提取物和普洱茶提取物等。目前,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从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升级成超声辅助提取法、酶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在提取率、能耗、提取周期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对产业化生产,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9]。但由于提取物定向制备困难、成本高,国内的相关企业机械化和产业化程度低,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品种的降尿酸功效的动植物提取物成品上市。
(3)具有明确化学结构和活性作用机理的化合物。目前研究发现的种类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白杨素、芹菜素、木犀草素、高良姜素和杨梅素)、酚酸类化合物(咖啡酸、绿原酸、没食子酸和茶氨酸)等。这类活性化合物稳定性差,提取工艺要求更高,以国内现有的设备设施还无法完成产业化生产,而市面上销售的宣称是这类活性化合物的产品,因无相关标准和检测方法对其功效成分的真假进行鉴定,所以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2 降尿酸功效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2.1 冒充保健食品,虚假宣传
本研究团队从淘宝、拼多多、京东这三大主要网购平台采购了具有“降尿酸、改善痛风”功效的108款产品,几乎覆盖了市面上所有的降尿酸功效食品类型。经统计发现(表1),降尿酸功效食品申请的是含茶制品、固体饮料、糖果、方便食品等普通食品的生产许可证,其中含茶制品的类别最多,占比将近一半,采用的是粉剂、硬胶囊、软胶囊、片剂和丸剂等类似保健食品常用的剂型包装。这些产品标签上虽然没有带有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也没有明确写明“降尿酸、改善痛风”的保健功能,但是产品名称很多含有“消酸”“排酸”“清风”等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相应产品网址的宣传广告上也显示具有降尿酸、改善痛风的作用。
因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有27类,但不包括有辅助降尿酸的保健功能声称,存在市场需求与监管体系冲突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为了规避风险,国内生产的降尿酸功效食品只能以普通食品形式进行产业化。很多生产企业为了突出降尿酸功效食品的保健作用,利用消费者的心理,打着纯天然的旗号宣称能“降尿酸、改善痛风”,冒充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甚至夸大功效欺骗消费者。所以,降尿酸功效食品虚假宣传方面主要表现在宣称其产品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未经批准擅自发布违法广告、利用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采用非法花式营销等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超范围经营以及与普通食品混淆售卖等问题。
2.2 功效成分评价和含量检测方法标准不完善
对降尿酸功效食品中活性物质的评价分为体内和体外评价两种,体内评价方法是通过建立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评价活性物质对高尿酸血症动物的血尿酸水平的影响以及体内其他代谢指标的情况[10]。体内评价方法选择范围广,但不同方法复制的高尿酸血症模型原理、模型维持时间存在差异[11]。体外评价法主要通过各类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技术测定活性物质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强度。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强度的测定从早期的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发展到液相色谱法、电化学法、酶传感器法等。与体内评价方法相比,体外评价方法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降尿酸活性物质的筛选,具有高效、灵敏、准确和经济等特点,特别适合高通量物质的筛选。但检测的指标单一,不能充分反映活性物质对动物的作用机理和代谢过程。
经过评价具有降尿酸功效的活性物质,能否在降尿酸功效食品按照剂量添加后定量检测,是衡量保健食品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因此,降尿酸功效食品中活性物质的功效评价和含量检测成为降尿酸功效食品产业开发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些活性化合物在降尿酸功效食品原材料及加工成品中的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较少,仅部分活性物质在单一的食品原料中的含量测定被开发,例如白杨素、高良姜素、木犀草素、芹菜素、茶氨酸和茶氨酸等。目前,降尿酸功效食品种类繁多,产品的原料来源以及功效作用没有经过系统评价,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未经过保健食品的审批流程进行审核验证生产,因此安全性和功效性都无法保证。这为降尿酸功效食品的质量控制带来了较大困难,不利于降尿酸功效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导致目前市面上的降尿酸功效食品的质量参差不齐,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生产企业缺乏生产规模大、产值高、具有品牌效应的主导品种。
2.3 降尿酸功效食品非法添加化学药物问题突出
一些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利,向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了化学药物,减肥类、抗疲劳、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压和降血糖类保健食品是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重灾区。在降尿酸功效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问题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目前,研究者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测定降尿酸功效食品中的化学药物。杨园园等[12]采用HPLC检测降尿酸类伪保健食品的8种激素类药物,并发现部分样品中含有地塞米松和醋酸氟氢松。邓幸飞等[13]采用HPLC-MS/MS测定68批次痛风类保健食品中丙磺舒、别嘌醇和苯溴马隆药物,其中1批次样品检出别嘌醇药物。勇艳华等[14]采用HPLC-MS/MS检测10批次抗痛风类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17种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发现1批次检出地塞米松,1批次检出泼尼松龙醋酸酯,3批次检出醋酸泼尼松,5批次检出吲哚美辛,2批次检出双氯芬酸钠。KIM等[15]采用HPLC测定保健食品中抗痛风和抗骨质疏松药物,其中包括别嘌醇、秋水仙碱、地塞米松、丙磺舒、多氯酚酸钠和非布司他这6种痛风药物。应用该方法对116个样品进行了分析,其中16批次样品中检出了地塞米松。
研究发现,在降尿酸功效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问题突出,添加的药物种类主要是缓解痛风症状的抗炎止痛药物,由于效果显著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此外,降尿酸类化学药物的检测不够全面,只检测了其中几种,且未充分考虑不同药物性质差异较大等特点。
3 结语
降尿酸功效食品研究发展迅猛,但是相关产业的发展却比较缓慢。相关部门需重视市场需求的发展,放开该项保健功能的宣称,生产企业才能以保健食品的形式审批生产,有效减少虚假宣传。此外,相关部门和协会需建立统一的功效成分评价体系和检测标准,开发一种高通量快速测定降尿酸功效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的检测方法,对降尿酸功效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进行监测,才能区分产品的质量,有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RAGAB G, ELSHAHALY M, BARDIN T. Gout: an old disease in new perspective -a review[J].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2017,8(5):495-511.
[2]MAJOR T J, DALBETH N, STAHL E A, et al. An update on the genetics of hyperuricaemia and gout.[J]. 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2018,14(6):10.
[3]邓雪玉.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治疗研究现状[J].中国处方药,2020,18(1):24-26.
[4]王帅.风湿病应用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观察[J].北方药学,2019,16(2):177-178.
[5]KIM S C, NEOGI T, KANG E H, et al. Cardiovascular risks of probenecid versus allopurinol in older patients with gou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8,71(9):99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