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食品安全与思政教育结合研究

作者: 房媛 王孟 董林娟 林联君

新时期高校食品安全与思政教育结合研究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公众的关注。食品专业的大学生未来将在食品安全治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行为,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与社会公众安全观,从而使其更加重视食品安全质量,并愿意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时发挥积极作用。为此,高校应积极承担起育人职责,在教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将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培养具有复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研究背景

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会引发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和社会管理的担忧,进而产生恐慌情绪,影响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引发更多社会矛盾,最终降低对政府的信任度,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与和谐。因此,政府部门应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严厉打击影响食品安全的行为,提高不良商家的违法成本,并使用各类检测手段和制度阻止不安全食品流入消费市场。

除了政府部门加强立法、监管、执法之外,高校也应该通过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正义的信念,使其在未来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坚守道德底线,不做违背自身道德、良心的事情。

但是目前来看,一些高校在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时并未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存在教学内容的创新力度不够、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使得高校的食品安全教育很难引起大学生的重视,也就很难引导大学生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做出正确的行动和选择。因此,高校食品安全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工作需要更多的支持与投入,也需要更加有效的工作方法与理论进行指导,这样才能在思想方面培养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使其真正成为有解决问题意愿并且能解决问题的人才。

二、新时期高校食品安全与思政教育的整合策略

(一)开发课程资源

将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时,高校可以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对思政教育理念更加信任,并在实际案例的学习分析过程中应用思政教育理念,从而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知,理解该课程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具体来看,高校在开发食品安全课程时需要对各类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将食品安全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高校可以组织食品安全专业教师与思政课程教师进行合作教研,将食品安全教育以案例的形式与思政理论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思政教育理论。高校还可以利用国家食品安全相关网站以及各类微信公众号、网络视频和新闻报道等,为食品安全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信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帮助他们了解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措施,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社会实践方面,高校可以与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社区等主体合作,带领学生参观食品生产与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积极参与社区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从而在实践中加深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与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合理补充教学内容

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需要将这两项课程内容深度融合,通过梳理课程内容、规划课程体系,形成系统、有序的课程设置以及具有深度和实践性的课程内容。比如,可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着重讲解食品安全的发展史;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将食品安全内容作为案例和国家发展理论体系与指导思想结合;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增加食品安全法律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法律后果,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维护食品安全的能力;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中,讲解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发展规划,从而引导学生对国家食品安全的发展进行深度思考。

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项目探究学习等,鼓励学生提出对各类问题的看法,引导他们讨论与探究更多问题,从而拓展思维方式与思维深度,使学生对自身的想法与行动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三)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方面,师生可以在线下课堂中对各类问题进行积极讨论,参与更多的相关实践活动,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师生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包括各类电子书籍、视频、学习课程和各类文件等,突破时空限制,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进而为线下教学节省更多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目前,互联网直播、翻转课堂、金课和MOOC等都是广受欢迎且有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空间,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意愿,提高了学习效果。为了使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高校不仅需要开发相关的线上线下课程体系,还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实际需求开发新的校本资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三、新时期高校开展食品安全+思政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深化课堂教学体系改革

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课程的结合不仅涉及食品这个单一学科,还涉及教育学、生物学、社会伦理学、有机化学以及包装设计学等,高校在进行创新探索的过程中,需要将与之相关的各类学科进行整合,建立既系统又有深度的课程体系。比如,高校应将食品安全与思政课程作为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解读,更要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为此,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用各类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对食品安全以及思政课程的兴趣。

(二)强化教师队伍的相关素养

为了更好地提高食品安全与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高校需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性和综合能力的教师队伍,强化教师在食品安全和思政教育方面的认识,提升他们在食品安全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能力。为此,高校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其提供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他们在食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技能。

(三)开辟实践教学途径

为了将食品安全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实践教学必不可少。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学生还可以积极报名成为志愿者,参与社区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并在活动中了解各类人群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加深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有效调研,增强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学校应实施多种举措。比如,在课堂和校园活动中宣传普及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知识,提升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开展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活动,如知识问答、作文比赛、安全讲座、实验与检测展示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责任感。

总之,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在高校教育中,将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可以提升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责任感及实践技能,使其成长为既懂得食品安全知识又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2022年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生命科学概论”(2022SZSF-27)。

作者简介:房媛(1988—),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改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