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落汤钱
作者: 黄超鹏
落汤钱是潮州的一种传统小吃,因其形状如铜钱大小,且需投入开水中煮熟,故得此名,又被称为“胶罗钱”或“软果”。有意思的是,虽然落汤钱中有个“汤”字,但却不带汤水。
落汤钱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母亲常对我们说,糯米性温,能养胃,偶尔吃点对身体有益,但是用一般的煮法煮熟的糯米比较难消化,做成落汤钱后更容易消化。所以,落汤钱不单单是一种零食小吃,其实也是一味药膳。
落汤钱的做法很简单。将糯米饭加温水和成团(冷水和的团容易开裂),然后用手捏成一个铜钱大小的圆饼,有人还会在中间戳个洞,看起来更像古代的铜钱。所以,潮州孩子在吃落汤钱时会喊:“吃落汤钱,吃落汤钱,吃了赚大钱!”其实,在中间戳洞的做法除了因为其像铜钱,有好寓意之外,中空的形状还能让落汤钱更快熟透,一般浮起来就算是熟了。
落汤钱煮熟后,可以直接拌糖粉吃。潮州的糖粉一般是将花生、黑白芝麻等碾成粉后加糖而成,除了增味,还能防止彼此粘黏。不喜欢吃水煮的,也可以直接蒸熟,再用刀切成一颗颗,蘸着佐料食用,类似于广州的糯米糍。
在广州的街头,经常看到有人骑着自行车,车后面放一个白铁桶,桶内放糯米糍,桶下留一长条出口。有客人买的时候,摇一摇,糯米糍就慢慢挤出来,师傅会用铁片将其切成颗粒状,然后掉入装有糖粉的铁盘中,翻滚几下让糯米糍沾满糖粉就可以装起来,用牙签戳着吃。
想要落汤钱的口感更好一点,可在煮熟捞出后趁热加入葱油,并用擀面杖不停搅拌使其起胶,这样更有嚼劲。酒楼还会把搅拌好的落汤钱放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切块后加糖粉摆入盘中,表面香脆,葱香气浓郁,且卖相更佳。夹上一颗落汤钱放入口中,口感软糯顺滑,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2019年,“潮州落汤钱(糯米糍)制作技艺”被列入潮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落汤钱也成为了每一个漂泊他乡的潮汕人心中一直挂念的地方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