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屠宰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

作者: 李冬艳 范丽

肉类食品是人类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屠宰场作为肉类生产的关键环节,从畜禽入场到产品出厂历经多个复杂工序,面临诸多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对于确保屠宰场输出合格、安全的肉类产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一、屠宰场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一)生物性风险

1.致病微生物污染。畜禽在饲养、运输及待宰过程中易感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微生物,若屠宰工人工序操作不当极易造成微生物扩散,污染肉品。例如,放血不完全可使血液残留,为微生物滋生提供营养环境;脱毛环节温度控制不佳、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内脏处理不及时、不彻底,会使肠道内微生物污染胴体;屠宰车间的卫生清洁不达标、通风不良好等,也会为微生物的滋生与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2.寄生虫感染。部分畜禽体内有绦虫、囊虫、旋毛虫等寄生虫,在屠宰过程中如果检疫检验不严格,未能及时发现并剔除感染寄生虫的部位,这些寄生虫及其虫卵就可能一直附着在肉品上,一旦被消费者食用就可能引发健康问题。例如,猪旋毛虫幼虫可在猪的肌肉组织中形成包囊,人误食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猪肉后,幼虫在人体肠道内会发育为成虫,继而侵入肌肉组织,引起发热、肌肉疼痛、水肿等症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二)化学性风险

1.兽药残留。为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养殖户养殖畜禽时常使用抗生素、驱虫药等兽药。若养殖户不遵守休药期规定,在畜禽临近屠宰时仍违规用药,这些药物来不及在动物体内代谢分解就会残留在肉品中,长期食用这类肉将对健康带来危害。比如,常见兽药氯霉素可抑制人体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疾病。

2.非法添加物。个别不法屠宰场为牟取暴利,在屠宰过程中向畜禽体内注水、注药,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使肉品增重、色泽鲜艳,误导消费者。这些非法添加物不仅会破坏肉品的原有品质,降低营养价值,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同时,屠宰车间使用的消毒剂、清洁剂若残留超标也会污染肉品,影响食品安全。

(三)物理性风险

1.异物混入。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因设备老化、维护不善,刀具、挂钩、链条等部件可能发生断裂、脱落并混入肉品中;操作人员佩戴的首饰、手表、手套碎片等也可能不慎掉入肉品;加工车间的照明不足、卫生清扫不彻底,地面的石子、玻璃碎片等异物也容易被裹挟进肉品。这些异物若被消费者误食,可能划伤消化道等,带来安全隐患。

2.加工不当导致品质劣化。屠宰加工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如烫毛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使肉品表面的蛋白质过度变性,影响口感与嫩度;冷却速度过慢易造成微生物滋生,加速肉品的腐败变质;腌制、熏制过程中添加剂用量不准确,加工时间和温度失控会使肉品产生有害化学物质,如亚硝酸盐超标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危害人体健康。

二、屠宰场构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策略

(一)源头管控

1.畜禽入场检验。严格执行畜禽入场查验制度,对入场畜禽的产地检疫证明、免疫标识、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核查。比如,设立专门的检疫人员和检疫室,配备必要的检疫设备,如体温计、听诊器等,对畜禽进行临床检查,观察其精神状态、采食情况、体温、呼吸等是否正常,严禁接收患病、死因不明或未经检疫的畜禽,从源头上杜绝疫病传入屠宰场。

2.养殖信息追溯。与畜禽养殖场建立紧密的信息共享机制,获取养殖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饲料使用、兽药使用、免疫接种等。建立电子追溯系统,赋予每批入场畜禽唯一追溯码,详细记录其养殖历史,以便在后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迅速追溯到源头,精准定位问题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二)屠宰加工过程控制

1.建设标准化的屠宰车间。按照食品卫生标准和屠宰加工工艺要求,规划设计标准化屠宰车间。车间布局应合理区分宰前检疫区、屠宰加工区、副产品处理区、检疫检验区、冷却排酸区等功能区域,各区域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隔离,防止交叉污染。地面、墙壁应采用易清洁、耐腐蚀的材料建造,并配备完善的通风、照明、排水系统,以确保车间内空气清新、光线充足、环境整洁,为屠宰加工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2.规范屠宰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科学的屠宰操作流程,对宰杀、放血、脱毛、烫毛、开膛破肚、内脏处理、胴体修整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同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流程作业。例如,在放血环节,要求一刀准确切断血管,确保放血充分;脱毛、烫毛时应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微生物滋生和肉品品质劣化;内脏处理要做到彻底、干净,防止肠道内容物污染胴体。屠宰场还要建立操作流程监督机制,定期对操作人员的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规操作,确保操作流程的有效执行。

3.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建立健全屠宰场卫生消毒制度,明确消毒范围、消毒方法、消毒频率等内容。每天生产结束后,应对屠宰车间的地面、墙壁、设备、工具等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定期对通风系统、排水管道等进行清洗消毒,防止微生物滋生和异味积聚。人员进入车间前必须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口罩、胶鞋等防护用品,并进行洗手、消毒、风淋等程序,以防止人员携带微生物进入车间。运输车辆在装载肉品前后也应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三)产品检验检疫

1.检疫检验人员配备与培训。配备专业的检疫检验人员,要求其具备兽医、食品检验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定期组织检疫检验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学习最新的疫病诊断技术、兽药残留检测方法、食品安全标准等知识,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鼓励他们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行业前沿动态,为提升检验检疫工作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2.检验检疫项目与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确定全面的检验检疫项目,包括致病微生物检测、寄生虫检验、兽药残留检测、重金属残留检测、肉品品质检验等。屠宰场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兽药残留、PCR 技术检测致病微生物核酸、感官检验结合理化指标测定评价肉品品质等。屠宰场要建立规范的检验检疫记录档案,对每批肉品的检验检疫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数据、判定结论等,以确保检验检疫工作的可追溯性。

3.不合格产品处理。对于经检验检疫被判定为不合格的肉品,屠宰场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比如,设立焚烧炉、化制池等专门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对患有烈性传染病的畜禽胴体、内脏及其他不合格肉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不合格肉品流入市场。同时,屠宰场要建立不合格产品追溯制度,查找问题根源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四)人员管理

1.健康管理。建立屠宰场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要求从业人员在上岗前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复查,重点检查其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皮肤病等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疾病。一旦发现从业人员患病,应及时将其调离工作岗位,待痊愈后方可重新上岗,以确保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不会通过接触肉品传播疾病。

2.培训教育。加强对屠宰场全体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包括食品安全知识、卫生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通过开展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使从业人员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卫生要求,增强职业道德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杜绝违规操作行为。

(五)信息化建设

1.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并应用屠宰场食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涵盖畜禽入场、屠宰加工、检验检疫、产品出厂等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录入、存储、查询与分析功能,对肉品全生命周期进行信息化管理,实时掌握肉品的生产进度、质量状况、流向等信息,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2.远程监控与预警。在屠宰车间、检验检疫室等关键部位安装高清摄像头,监管部门和企业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随时查看现场情况。一旦发现违规操作、异常情况或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系统便立即发出预警信息,相关人员则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屠宰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运行与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屠宰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人员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检验检疫制度等,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定期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并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更新及时调整制度内容,以确保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加强内部监督与考核

成立内部监督小组,对屠宰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制度执行情况、操作流程是否规范、设备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卫生消毒是否到位等内容。同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规操作、失职渎职的员工进行严肃处罚,激励员工积极参与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三)强化外部监管协作

屠宰场应主动接受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的监管,与监管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汇报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情况;对于监管部门提出的问题和整改要求,迅速落实到位。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协作,借助外部科研力量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综上,屠宰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源头管控、加工过程控制、检验检疫、人员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通过全面分析食品安全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并确保防控体系的有效运行,能够显著降低屠宰场的食品安全风险,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肉类产品。

作者简介:李冬艳(1983—),女,汉族,云南弥勒人,兽医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畜牧兽医。

范丽(1973—),女,彝族,云南弥勒人,高级畜牧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畜牧兽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