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签检测的重要性及方法研究
作者: 王海
食品标签是消费者第一时间获取食品信息的直观来源,作为食品的“身份证”,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对于消费者了解食品的成分、营养、食用方法及安全风险至关重要。同时,标签也是企业展示产品的有效途径,可使企业的产品占领有利地位,获得更好的销量和口碑。因此,标签检测是预包装食品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也是食品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讨论了食品标签检测的重要性,详细论述了当前食品标签检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对标签信息完整性、准确性及合规性的检测,通过分析食品标签的典型案例,指出食品标签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以期有效规范食品标签,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食品标签检测的重要性
(一)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饮食健康
消费者通过食品标签,可第一时间读取食品的基本信息,并据此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规范、准确的食品标签有助于消费者系统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潜在风险,满足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如过敏人群会特别关注食品成分。同时,通过食品标签,消费者也能了解每日营养素摄入量,科学合理地选择膳食,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二)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行为
食品标签检测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标注食品信息,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和诚信度。规范的标签标注还可减少企业因标签问题引发的法律风险,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
(三)维护食品安全
2021年,食品标签投诉量为1072件,同比增长76.6%,主要涉及食品安全、价格问题以及误导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等。
2022年,食品标签投诉量为4215件,占全年投诉总量的29.73%,同比上涨36.32%,主要集中在食品的质量、安全、价格、虚假宣传等方面。
2023年,食品标签投诉量为3101件,占食品类投诉总量的85.29%,主要问题包括: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不规范;食品销售或生产过程中涉嫌无照无证、虚假宣传、夸大功效;食品经营许可证与经营场所地址不一致;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篡改保质期继续进行销售等。
从近年来的投诉情况可以看出,食品标签投诉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在总投诉中的占比也逐年增加。
二、食品标签检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完整性检测
食品标签信息完整性检测主要通过目视检测法和与相关法规标准对照的方法,检查食品标签是否包含法律规定的必要信息,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以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二)准确性检测
食品标签信息准确性检测以及配料表准确性检测主要用于核实配料表中所列成分是否与实际食品相符,是否按照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该项检测可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食品中的成分进行检测,并将其与配料表进行对比。营养成分表准确性检测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是否与标签上标注的一致,常用的方法有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如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准确性检测主要用于检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标注是否清晰、准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可以采用查看包装上的印刷质量、与生产记录进行对比等方法。
(三)合规性检测
食品标签格式合规性检测用于检查标签的格式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包括字体大小、字符高度、颜色、位置等。食品标签用语合规性检测用于检测标签上的用语是否规范、准确,以及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问题,可结合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判断。
三、食品标签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典型案例及分析
1.食品标签虚假。产品名称:红薯粉条;配料表:红薯淀粉、饮用水、食用明矾。案例产品为近期网红直播带货中的一款粉条,经检验,该红薯粉条送检样品未检出红薯源性成分,而是检出木薯源性成分,与事实不符,涉嫌虚假标注。
标签造假现象普遍,不法商家的造假成本之低,令人咋舌。所谓的“进口水果标签”,甚至可以从网上直接买到,每贴只要两三分钱。例如,包装盒上印满日文的秋月梨,其实来自山东;替换标签后,南非橘子立刻“变身”澳柑;国产葡萄披上“洋外衣”,从6元/斤暴涨到66元/斤。此外,还有虚假标称“神效”的保健品、“超级减肥”食品、“绿色有机”食品、“0添加”食品、“0热量”食品等。这类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即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经营者对其提供的标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食品标签真实的重要性,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食品的真实属性,不得弄虚作假,虚假宣传。虚假标签会受到相关部门处罚,包括罚款、停产等。
2.食品标签瑕疵。产品名称:酥饼;食品标签营养成分表标注:能量2128.2kJ、蛋白质8.12g、脂肪23.8g、碳水化合物54g、饱和脂肪酸1g、钠75.5mg。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规定,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饱和脂肪酸、钠的修约间隔分别为1、0.1、0.1、0.1、0.1、1。由此可见,该项产品标注不符合规定(应标注为:能量2128kJ、蛋白质8.1g、脂肪23.8g、碳水化合物54.0g、饱和脂肪酸1.0g、钠76mg)。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该案例属于食品标签存在瑕疵,希望生产企业引起重视,建议改正并规范化。
食品标签瑕疵还有以下情形:文字、符号、数字的字号、字体、字高不规范,或者外文字号、字高大于中文;出现错别字、多字、漏字、繁体字,或者外文翻译不准确,但不会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误解;净含量、规格的标示方式和格式不规范,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配料使用的俗称或简称等不规范,营养成分表、配料表顺序、数值、单位标示不规范,或者营养成分表数值修约间隔、“0”界限值、标示单位不规范,但不会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误解;对没有特殊贮存条件要求的食品,未按照规定标注贮存条件;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其他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食品标签瑕疵虽不影响食品安全和食品标识内容,但也是标签意识不强、麻痹大意的表现,需要企业引起足够重视。
(二)近年来的检测结果统计
通过对2021—2024年期间食品标签检测结果不合格批次数进行统计,得出统计结果,如表1和图1所示。
数据显示,标签不合格批次逐年增多,且信息合规性的不合格率尤为突出,反映了企业存在隐瞒食品中的某些成分、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问题,且形势严峻。同时,信息完整性的不合格率相对较低,说明企业对于标签需要展示的内容较为清晰,缺项概率较低。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1.原因分析。首先,部分企业对食品标签重视不足,认为食品标签不是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在食品标签标注上存在不规范、不准确、不合规的情况,如故意隐瞒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夸大食品功效等。其次,检测技术和方法有待提高。当前的食品标签检测主要依靠人工感官检查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效率较低。再次,检测机构对标签检测人员的配比相对较少,且检测人员的相关培训也不够,导致相关人员经验不足,检测能力有限,对于新型食品标签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最后,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在食品标签检测方面存在人员不足、检测设备落后等问题,对于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也不够,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2.解决对策。首先,加强企业培训和宣传,提高企业对食品标签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企业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注食品标签。其次,增加食品标签检测从业人员,并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再次,创新检测技术和方法,加大对食品标签检测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广应用快速、准确、高效的检测技术,如智能化检测设备、大数据分析等,并加强对新型食品标签技术的研究和检测。最后,加大监管力度。食品标签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之一,监管部门通过检查食品标签,可以及时发现和查处不合格食品,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市场秩序。因此,监管部门要增加人员和设备投入,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对食品标签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威慑。
综上所述,近来来,食品标签问题愈发突出,食品标签的规范化刻不容缓。食品标签检测作为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措施,通过对食品标签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合规性进行检测,可以有效规范食品标签,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针对当前食品标签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要加强企业的标签标注意识、更新检测技术和方法以及加大监管力度,从而确保食品标签真实、准确、合规,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食品信息。
作者简介:王海(1989—),男,汉族,贵州六枝人,工程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