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滋补品概述(二)
作者: 琚萌萌 林小仙 王东亮
“山珍海味”是我国饮食业对珍贵的烹饪原料及其制品的统一称谓,在历朝历代包含不同的内容,早在周朝时就有“珍用八物”的说法,明清以后,海味逐渐列入佳肴,于是人们将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土里长的珍禽走兽归类为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和草八珍。业界对于海八珍的说法不太一致,本文就认可度普遍较高的八种名贵海产品进行概述,分别为:燕窝、海参、鱼翅、鲍鱼、干贝、鱼肚、鱼唇、鱼子。
燕窝
燕窝是雨燕科的金丝燕在繁殖季节用唾液及其绒羽筑成的窝巢,经过采摘、清洁和烹饪之后,成为珍馐美味和滋补佳品。燕窝的食用历史悠久且具有较高的滋补价值,自古以来便被视为珍贵补品和烹饪原料。
燕窝甘、淡、平,归肺、胃、肾经,具有滋阴润肺、化痰止嗽、健脾开胃、入肾滋水的功效。关于燕窝食性的最早记录,见于元代百岁养生学家贾铭所著的《饮食须知》一书,对三百余种食物的性味、相忌、相宜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也记载了燕窝“味甘、性平”的滋补特点。燕窝的药用疗效在清代时有了更详尽的记录。张璐的《本经逢原》中记载:“燕窝,甘平无毒,能金水相生,肾气上滋于肺,而胃气亦得以安,食品中之最驯良者。”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燕窝大养肺阴,化痰止嗽,补而能清,为调理虚损劳疾之圣药。一切病之由于肺虚不能清肃下行者,用此者可治之。”汪绂的《医林纂要·药性》记载:“甘能和脾,养肺,缓肝;咸能补心,活血,泻肾,除热。”
燕窝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唾液酸、维生素和无机元素等。过往人们对燕窝的认知多关注于其中的唾液酸,但现代研究发现蛋白质才是燕窝最核心的营养物质,使燕窝在美容养颜、免疫调节、促进子代智力发育和营养吸收、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燕窝虽为“食品中之最驯良者”,但最好避免和酸性食物以及茶、咖啡一同食用。发烧期间,人体的代谢功能可能处于紊乱状态,也会影响对燕窝营养的吸收。
海参
海参隶属于棘皮动物,全球现已发现约1200种,其中约有20种可以食用。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我国南海沿岸较多。
海参味甘、咸,性温,归心、脾、肺、肾经,具有补肾益精、滋阴养血的功效,适用于因久病体衰、经血亏虚、肝肾不足、心肺气虚所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消瘦无力、心悸气喘、畏寒肢冷、小便频频、肠燥便艰等症状。《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海参可“滋阴、补血、健阳、润燥、调经、养胎、利产。凡产后、病后衰老弱孱,宜同火腿或猪羊肉煨食之。”《食物宜忌》言其功效为“补肾经,益精髓,消痰涎,摄小便,壮阳疗瘘,杀疮虫”。从成分来看,海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还有独特的多肽、多糖、皂苷等活性物质,具有抗凝血、抗氧化、抗血栓、抗肿瘤和治疗伤口愈合等多种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海参要注意用量,特别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来说,食用时每天最好不要超过一只,否则容易引起上火,肾功能差者更不可贪多。此外,海参不宜与含鞣酸水果同食,比如葡萄、柿子、石榴、山楂等,以防其中的鞣酸导致蛋白凝固,影响消化吸收,引起腹部不适。
鱼翅
鱼翅取自于鲨鱼的鳍,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提取量通常只占鲨鱼体重的5%左右,稀有且难得,因而名贵。鲨鱼的鳍骨形似粉丝,但咬起来比粉丝更脆、口感更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鲨鱼“腹下有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到清代时,鱼翅已经成了南北方盛大筵席必备的最名贵的佳肴,有“无翅不成席”之说。
鱼翅味甘咸、性平,入脾胃经,有健胃益脾、补五脏之功效,对脾气虚弱、长腰力、消疮毒、消痰有效。但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鱼翅虽含97%左右的蛋白质,但缺色氨酸,属不完全蛋白质,除具有特殊咀嚼快感外,并不含有任何人体易缺乏或高价值的营养,所以吃鱼翅仅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现如今,市场上出售鱼翅的安全性也无法保证,因为很多鲨鱼生活的海域已经受到了污染,导致鱼翅中富集多种有害的微量元素,特别是水银和重金属含量超标。与此同时,现代捕鱼技术的发展也给鲨鱼的生存带来了灭顶之灾。所以,无论是从营养还是环保的角度,都不提倡食用鱼翅。
鲍鱼
鲍鱼不是鱼,而是一种贝类,古时称为明目鱼、镜目鱼等。鲍鱼的壳似耳朵状,壳内部有珍珠光泽,腹足很发达,是主要可食部分。鲍鱼生活在10米左右的海区,喜欢在水流急、海藻丛生的岩礁底爬行。全世界大约有一百多种鲍鱼,从热带到寒带都有分布。
鲍壳即为中药石决明,性平,味咸,入肝肺二经,功能是平肝潜阳、除热明目、通淋。《海药本草》记载,石决明“疗肝肺风热,青盲内障”;《山堂肆考羽集》中写道:“能冶目,故曰决明”。现代中药处方中仍多用鲍鱼壳,是治疗高血压、头晕、坐骨神经痛、外伤出血和各种眼病的良药。
鲍鱼肉味甘咸,性平,入肝经,具有滋阴补肾、平肝明目、调经、息风、清热、润燥、利肠等功效。据《医林纂要》记载,吃鲍鱼可“补心缓肝,滋阴明目,又可治骨蒸劳热,解妄热,疗痈疸,通五淋,治黄疽。”鲍鱼含有蛋白质和相当丰富的脂肪、灰分、碳酸钙、胆壳素等,还含有精氮酸、天门冬氨酸等20多种氨基酸,营养价值很高,且肉质脆嫩、味道鲜美。
食用鲍鱼时要注意腌制时间不宜过长;孕妇、痛风患者、过敏体质者不宜食用鲍鱼肉,肾病患者忌多食。
干贝
干贝别名瑶柱、江瑶柱、马甲柱、角带子等,是以江跳扉贝、日月贝等几种贝类的闭壳肌干制而成。上好的干贝形状完整,呈短圆柱状,个头均匀,肉质带有纹理,坚实饱满,摸起来干度好、不粘手,闻起来带有腥味的清香,尝起来带一点自然的咸味,回味鲜甜。干贝的主要种类有两广干贝、石岛干贝、丹东干贝、浙江干贝、长山干贝等,其中以山东石岛干贝为佳。
干贝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具有滋阴补肾、和胃调中的功效,能治疗头晕目眩、咽干口渴、虚痨咳血、脾胃虚弱等症。从其成分来看,干贝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核黄素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降血压、降胆固醇、补益健身,还具有抗癌、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等保健功能。丰富的谷氨酸钠使得干贝的味道极鲜,且与新鲜扇贝相比,腥味大减。
干贝不宜进食过多,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平时少食,以免引起不适症状或诱发疾病;老人、儿童及患有胃肠道疾病等人群也不宜多食,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鱼肚(花胶)
鱼肚又被称为鱼胶、花胶、鱼鳔、鱼泡等,是将各类鱼的新鲜鱼鳔经过清洗等预处理,再脱水制得的一种鱼鳔干制品,是一种传统食品和补品,素有“海洋人参”之誉。
花胶味甘淡,微咸,性质平和、偏温,味厚滋腻,归肾、肝与胃经,能补益肝肾、滋精养血、补脾止泻、散瘀止血,主要用于治疗肾精不足、肾虚失于固摄、肝虚筋膜失养、脾胃虚弱等,亦可用于治疗吐血、咯血、尿血、妇女经血逆行、崩漏、慢性溃疡、痔疮疼痛等病症。《拔萃良方》《证治准绳》均对花胶有记载,称其“治肾水不足,阴虚血虚之症”,“治肾虚封藏不固,梦遗滑泄”。
花胶营养价值丰富,以高胶原蛋白、低脂肪著称,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钙、锌、铁、硒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具有补肾、补血、止血等营养和药用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女性在特殊时期,如产后恶露还未排净时及经期是不能吃花胶的;有呼吸道疾病以及胃肠道感染的情况下也不建议食用;不可与强酸、强碱、辛辣的食物搭配同食。
鱼唇
鱼唇是用鲨鱼或其它大型鱼类上唇部的皮或者连带鼻、眼等部位的皮经过处理而制成的一种干制品,以犁头鳐上唇制成者质量最佳。鱼唇主要产于舟山群岛、渤海、青岛、福建、广东一带。
鱼唇味甘,微咸,性平,入肾经,具有益气滋阴、补虚壮腰、行水化痰的功效,适宜于久病体虚或是虚劳的补益等。明代《本草纲目》记载,食用鱼唇有“补虚下气”的功用。现代研究发现,鲨鱼制品对风湿性关节炎、干癣、红斑性狼疮等皆有改善效果,患有心血管疾病、癌症、免疫性疾病的人适合食用。
鱼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主要是胶原蛋白,还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是一种很好的美容养颜食物。但需要注意适量食用,以免食用过多给肠胃增加负担,从而引起不良症状。此外,有痛风、患疮痒、湿热体质的人不宜食用鱼唇。
鱼子
鱼子是雌鱼未受精的卵子,一般可作食品,鲟鱼的硬鱼子是古代八珍之一,现用以制作鱼子酱。鱼类虽有淡水和海水之分,但鱼子的营养成分没有太大不同。
鱼子性平、味甘,归肝、脾、肾经,具有补脾健胃、利水消肿、安胎通乳、解毒等功效,适宜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等人群食用。
鱼子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钙、磷、铁等矿物质,并且含有脑磷脂一类营养素,也富含胆固醇,是人类大脑和骨髓的良好补充剂,有助于提高大脑功能,促进智力发育和骨骼生长,还有助于保护视力,治疗眼疾、脚气。
不过,鱼子虽然很小,吃下去却难消化,也很难烧熟透,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所以不建议多吃。尤其是患有癌症、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等人群,尽量少食用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