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与传统菜肴在快节奏当下的“博弈”

作者: 宝磊

预制菜与传统菜肴在快节奏当下的“博弈” 0

预制菜作为一种方便食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生活节奏快、没有充足时间准备一日三餐的工薪阶层来说,预制菜不仅满足了其对食品口味、菜品的需求,更迎合了其快节奏的生活特点。因此,我们有必要就预制菜在当代居民生活中的定位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当代居民食谱的变化与饮食习惯的改变,明确当代居民对饮食营养的需求,进而为饮食行业的发展提供启发与参考。

一、预制菜的界定及分类

根据中国烹饪学会制定的《预制菜》团体标准,预制菜指的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加工而成的预包装菜肴或半成品菜肴。业内人士对预制菜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将预制菜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种类型。

常见的八宝粥、罐头食品、压缩军粮等均属于即食食品范畴,这类预制菜的特点是无需二次加工,打开包装可直接食用。即热食品指的是已完成烹饪与加工步骤,食用时进行必要的加热,使食品“变熟”就可食用,速冻水饺、速冻汤圆之类的就属于此类。即烹食品指的是需要一定加工的半成品菜肴,方便面就是典型的即烹食品。即配食品是完成度最低的预制菜类型,通常只进行了初步加工,免去了准备食材和配置调味品的时间,居民可以自己决定菜肴的烹饪方法和口味。从完成度来说,即食食品完成度最高,即配食品完成度最低,但即配食品在菜肴口味、烹饪方式、配菜及作料等方面的选择性更大。预制菜分类及其代表性产品详见表1。

二、预制菜和传统菜肴的特点及对比

1.预制菜的特点。预制菜的特点集中在“预制”这一关键词上。预制就是提前准备好菜肴的材料,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与加工,使其可直接食用或再进行简单加工就可食用,以简化人们烹饪的程序,达到节约烹饪时间的目的。和传统菜肴相比,预制菜最大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对人们的烹饪水平要求较低。

不过,预制菜也有被人们诟病的地方。尤其是即热、即食类预制菜,为了延长保质期、增加口感和颜色,通常会添加大量的防腐剂、色素、增味剂等化学添加剂。长期食用含有这些添加剂的菜品,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2.传统菜肴的特点。此文中所说的传统菜肴是指现做的菜品,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逐渐积累和沉淀下来的饮食文化。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传统菜肴主要发挥着以下三方面功能——满足口腹之欲;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能保证菜肴的新鲜度与健康。

与预制菜相比,烹制传统菜肴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即使是最简单的菜肴,也需要花费十多分钟才能完成。此外,要想烹制出美味的菜肴,需要制作者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厨艺基础。传统菜肴和预制菜的特征对比如表2所示。

三、预制菜与传统菜肴

在快节奏当下的“博弈”

1.预制菜抢占了传统菜肴的市场份额。随着预制菜工艺的发展以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预制菜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接受,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数据显示,2014-2022年间,预制菜销售额从1300亿元跃升至5000亿元,预制菜生产企业也从1000家扩张至6.4万家。更有专家指出,随着预制菜工艺的逐渐成熟,最迟在2026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超万亿。

预制菜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必然会对传统菜肴市场造成冲击。截至2022年底,预制菜市场占有率已超46%,几乎与传统菜肴持平。2023年6月,网络上开始讨论“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还有自媒体展示了广西某地区婚庆宴席上,16道菜品中有9道为预制菜。另外一组数据显示,在上海超过43%的居民每周都会食用预制菜,16%的居民每天都会选择预制菜,2.8%的居民每天通过电商平台购买预制菜。

因此,从市场的角度来说,预制菜与传统菜肴呈现替代关系,预制菜市场占有率的扩张对传统菜肴的市场地位产生了冲击,预制菜为居民的饮食提供了新的选择。

2.预制菜菜品增加丰富了居民的饮食结构。传统菜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沉淀,东坡肉、四喜丸子、宫保鸡丁等菜肴甚至有着专属的历史故事。预制菜是传统菜肴与现代工业碰撞的产物,以传统菜肴菜谱为基础,利用流水线作业的形式批量化生产食品,相对于传统菜肴,预制菜缺乏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深厚底蕴,因此遭到了很多美食爱好者专家的批评。然而,随着预制菜标准的日益完善和制造工艺的进步,预制菜的菜品不再局限于八宝粥、自热火锅、方便面等简单菜品,有些预制菜甚至比现场制作的传统菜肴更加精致,从而丰富居民的饮食结构。而且,标准对预制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预制菜的营养性将得到保障。

3.预制菜打破了厨师的局限。传统菜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厨师的个人经验,而预制菜的出现打破了在餐饮领域存在的“厨师垄断”,解决了餐饮企业连锁化发展的一大难题。而且,对于许多工新阶层和没有能力做饭的中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而言,预制菜能把他们从厨房中解放出来,让任何人都能畅享美食。总的来说,相较于传统菜肴,预制菜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两端都不再受限于“厨师”,使所有企业都有能力生产美食,所有居民也都有机会享受美食。

4.预制菜与传统菜肴存在赛道差异。对于中国居民而言,传统菜肴更多地承载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它具有传递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独特功能,这是预制菜永远难以实现的。因此,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传统菜肴的优势在于能够进行情感的传递,让人享受烹饪过程。但对于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的人群而言,预制菜和传统菜肴其实没有太大差异,甚至对于不擅长厨艺、不喜油烟的居民而言,预制菜可能是更为便捷的选择。

从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预制菜与传统菜肴实际上并不属于同一赛道。预制菜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中央厨房”,是餐饮企业为了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缩短就餐时间而研发的,后来在疫情的影响下,预制菜以其便捷性和多样性满足了居民对饮食的需求,从而得到快速发展。在形式上看,预制菜更像是具备延展性的“盒饭外卖”,强调效率与便捷。因此,预制菜与传统菜肴实际上属于两种不同赛道的餐饮形式。

总的来说,预制菜并非传统菜肴的替代品,它们是两种不同的餐饮形式,预制菜强调的是饮食的效率与便捷,而传统菜肴则注重饮食中的文化与情感。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预制菜有效满足了工薪阶层在厨艺不精、不喜油烟、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对个性化饮食的需求,因此得到了广泛认可。未来随着预制菜制造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标准的日益完善,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预制菜,其前景依然十分广阔。而传统菜肴可以满足人们交流感情、体验烹饪乐趣的需求,未来也一定不会消亡,反而会愈加精细化、高端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