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肉对身体危害大 正确吃肉需做到五点

作者: 阮光锋

不吃肉对身体危害大 正确吃肉需做到五点0

肉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然而最近几年,不少人谈“肉”色变,年轻点的人担心肉吃多了长胖、变丑,年纪大一点的人担心吃肉会导致“三高”。不少人加入一些“养生群”“减肥群”,里面推荐的基本都是无脂肪蛋白质饮食,“不吃肉”甚至被推崇为“健康养生秘诀”。近期,#这5种常见的促炎食物要少吃#话题还登上微博热搜榜,红肉及加工肉排在“促炎食物”第一位。

不过,不吃肉真的对身体好吗?长期不吃肉,身体到底会怎么样?

适量吃肉不会升高血脂

一些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不愿意吃肉,是因为他们往往有“三高”,尤其是高血脂。血脂是因为脂肪太多导致的,在“三高”人群的观念里,“不吃肉=减少脂肪摄入=有利于降低血脂”。实际上,这个逻辑只是听起来有道理而已,适当吃肉并不会引起血脂升高。

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酯、磷酸和脂肪酸,我们常说的高血脂主要是指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高了。

甘油三酯(简称TG)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人体分解甘油三酯可以获得能量,同时肝脏、脂肪等组织可以合成甘油三酯,并在脂肪组织中贮 存。

人体内的甘油三酯一部分来自饮食,一部分由自身合成。不过,目前认为,饮食中的脂肪并非肝脏甘油三酯的主要来源。可以简单理解为:想控血脂,依靠少吃肉可能达不到目的。

实际上,当人们吃东西的时候,身体会将多余的能量转化为甘油三酯,储存在脂肪细胞里。除了肉食,米饭、馒头等其他东西吃多了,这些多余的能量也会转化成甘油三酯。

胆固醇跟甘油三酯有点像,大约70%-80%由肝脏合成,只有很小一部分来自饮食,所以无需过分担心适量吃肉会升高血脂。

当然,注意日常饮食对于血脂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很有必要,毕竟饮食不健康也是高血脂的一个风险因素。不过,高血脂人群需要控制的并不仅仅针对一种食物,而是应该从总体的饮食结构来调整。

实际上,目前针对心血管、血脂疾病人群等的指南也建议,高血脂人群应均衡饮食,每天的食物中确保有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同时也应该包含适量的乳制品、畜肉、水产品、豆类、坚果等食物。

“吃肉致癌”的说法有点危言耸听

还有些人说吃肉致癌,因为“红肉是Ⅱ类致癌物,加工肉是Ⅰ类致癌物”。的确,早在前几年时,世界卫生组织(WHO)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发布了一个红肉及加工肉制品评估报告,将加工肉制品评定为Ⅰ类致癌物,红肉则为2A类致癌物。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吃肉就一定致癌,完全不能吃了。

IARC的致癌物等级不等于危害强度,致癌物分类的依据并不是谁致癌的能力更强,而是科学证据的确凿程度。越是致癌证据明确的,级别越高,而致癌的能力则与分级没有必然联系。世卫组织在该报告中称,每天食用50g加工肉制品,患结肠癌的风险会增加18%,如果每天食用100g(2两)红肉,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提高17%。可以理解为,如果不吃肉的人得肠癌的风险是1%,那么吃肉的人患癌的风险是1.18%,总体风险依然很小。

IARC的报告也指出,对于个人来说,吃加工肉制品患大肠癌的风险依然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国膳食宝塔推荐平均每人每天吃畜禽肉的量大约是40-75g,只要正常食用,并不用太担心会使人致癌。

况且,癌症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由多种因素造成,遗传、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都可能产生影响,并不能简单地将原因归为一种简单的食物。所以,大家大可不必因此就不敢吃肉了。

长期不吃肉对老年人的危害尤其大

有些人受“素食养生”“减肥塑身”之风的影响,不仅不吃肉,甚至蛋奶都不吃,其实这样做危害很大。如果长期不吃肉,身体会出现很多严重问题,尤其是老年人。

1.贫血。很多女性都知道,贫血是很严重的问题,不仅面色苍白、不好看,人还总是头晕、易疲劳、打不起精神。肉类中血红素铁含量丰富,是造血的原料,而且吸收利用率也高。如果总是不吃肉,又没有专门去补铁,很容易导致出现最常见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此外,长期不吃肉还有可能让人缺乏维生素B12,也会导致贫血等严重问题。因为维生素B12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植物里没有,不吃肉的人尤其容易缺乏。2010-201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贫血患病率为12.5%,7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贫血率为17.7%。为了改善老年人的贫血状况,建议适量吃肉。

2.肌少症。肌少症的主要表现就是肌肉质量减少、萎缩、力量减退,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接近一半的老年人都会得这种病。其实,肌少症对老年人非常不利,一旦肌肉持续减少,力量下降,跌倒、骨折、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的发生率都会随之大大增加。要知道,对于老年人来说,意外摔倒、跌倒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比如不算少见的髋部骨折,一年内的死亡率可能会超过20%,最高甚至能达到50%。

肌少症的一个重要病因就是蛋白质摄入不足。肉类是很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老年人对蛋白质的需求其实并不比年轻人少,65岁以后还会增加。如果不吃肉,又没有其他办法补充,就很容易缺乏蛋白质,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肌少症,甚至出现其他营养不良问题。2010-201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显示,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16%和37%,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为25.1%。正因这一系列健康风险,我国膳食指南明确建议老年人要吃足量的肉类,以保证获得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鱼虾、禽肉、猪牛羊肉等都是很好的肉类。

健康吃肉的五个建议

肉类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还含有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矿物质,尤其是铁、锌等,同时富含维生素A和D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不过,肉类吃多了也不好,何健康吃肉需要注意以下五点:

1.适量吃。我国膳食宝塔建议,普通人每天可以吃畜禽肉类40-75g,或是鱼虾等水产品40-75g,以及蛋类25-50g(大约一个鸡蛋)。

2.多吃几种肉,换着吃。现在有一个普遍现象,人们吃肉的种类比较单一,很多人要么总是吃猪肉,要么总是吃牛羊肉。其实,肉的种类太单一对健康并没有好处,也不符合营养均衡、食物多样的膳食原则。建议让餐桌丰富起来,牛羊肉、鸡鸭肉、鱼肉、贝类等可以轮换着吃,既能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也不会产生吃腻的感觉。

3.少吃红肉,多吃白肉。红肉一般是指猪、牛、羊、马等家畜的肉,白肉一般指禽类及水产品类的肉,例如鸡肉、鱼肉、虾等。膳食指南建议,最好将鱼肉、禽肉作为老年人的首选肉,因为相对红肉来说,它们的脂肪含量低,而且肌纤维短、细、软,更易消化吸收,很适合牙口不好的老年人。有条件的可以多吃一些海鱼和虾,做到每周吃2-3次海鲜水产。

4.少吃肥肉和腌制肉。像五花肉之类的肥肉,还有油炸、烧烤的肉,不仅脂肪的含量多,还含有很多饱和脂肪,吃了既容易胖,又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因此应尽量少吃。香肠、火腿、培根等加工肉的含盐量较高,对“三高”患者也不利,建议少吃或不吃。

5.可用牛奶、鸡蛋、豆制品、营养补充剂代替肉类。如果有些人确实不爱吃肉,可以喝牛奶、吃鸡蛋,这也是很好的优质蛋白来源。此外,豆腐、豆干等,包括最近几年火起来的人造肉、素肉等豆制品,是除了肉类之外的一种优质蛋白质来源,平时不妨多吃点。市售蛋白粉也可以有效提供蛋白质,如果不吃任何动物食品,可以适当吃一些蛋白粉。由于不吃肉容易缺铁和一些维生素,所以建议跟铁剂、维生素B12等膳食补充剂搭配着吃,同样能很好地满足不吃肉人群的营养需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