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高端化延续 是机会还是陷阱
作者: 行者
2021年,当华润雪花向市场推出500元一瓶的啤酒时,高端啤酒并不被看好,回应华润的是“泡沫太大了”“喝不起”等质疑声。如今三年过去,国内高端啤酒市场正在形成。财报显示,2023年各大啤酒巨头净利润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端产品的拉动。比如,行业龙头华润啤酒产品的平均售价同比上年增长4%,带动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6%。
事实上,高端化的背后是近些年国内啤酒市场步入存量时代,啤酒企业意识到靠规模增长已不再可取,进而发力高端市场,开辟第二增长曲线。高端化重新为市场注入活力,成为酒企突破瓶颈的不二法门,但随着竞争加剧,啤酒高端化恐怕很快将迎来内卷。一方面,酒企竞相入局加剧高端化竞争,酒企面临着成本上升、收益下降的风险。另一方面,高端化是把双刃剑,在创造业绩增量的同时,可能导致存货增加、负债率上升等问题。
国内高端啤酒市场正在形成
2023年,华润啤酒实现营收389.32亿元,同比增长10.4%;归母净利润为51.53亿元,同比增长18.6%,是当下毋庸置疑的国产啤酒老大。然而,华润啤酒明显不是“以量取胜”。
财报显示,2023年,华润啤酒整体啤酒销量约1115万千升,同比仅增长0.5%,几乎与上年持平,其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价格的提升。2023年,华润啤酒平均销售价格比上年增长4%,为3306元/千升,其中次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约250万千升,较去年上升18.9%,喜力、雪花纯生、老雪等高端产品销量均取得双位数增长。华润啤酒在财报中也明确表示,2023年公司“毛利率上升受啤酒销量及营业额上升,以及部分包装物的成本下降”推动,其中的啤酒销量主要指中高端产品。
另一巨头青岛啤酒的业绩增长同样受益于高端战略。财报显示,2023年,青岛啤酒实现营业收入339.37亿元,同比增长5.49%;归母净利润为42.68亿元,同比增长15.02%。和华润啤酒类似,青岛啤酒的总销量同比下降0.82%,中高端以上产品实现销量324万千升,同比增长10.5%。青岛啤酒在财报中透露,2023年公司加速打造主力大单品、高端生鲜及超高端明星产品,巩固提升了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优势。
老牌巨头燕京啤酒也靠着高端化转型迎来了“第二春”。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42.13亿元,比上年增长7.66%;归母净利润为6.45亿元,增长83.02%。要知道,从2013年起燕京啤酒营收就开始疲软,净利润更是从2014年的7.26亿元一路下滑,至今未回到巅峰。
在财报中,燕京啤酒不止一次提到业绩变动受中高端产品矩阵更加丰富,以及燕京U8销量提升等因素影响。其中,燕京U8是公司近几年全力打造的新品,被燕京啤酒视作切入中高端市场的一把“尖刀”。2021年,燕京U8销量接近30万吨,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燕京U8销量同比增长50%至39万千升;2023年,燕京U8销量达到53.24万千升,同比增长36.9%。
统计显示,包括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重庆啤酒在内的众多国内啤酒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高端产品。通过布局和耕耘,重庆啤酒高端产品营收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已经从2018年的15.99%上升至2022年的34.65%,2023年更是接近48%。
高端啤酒在整个啤酒市场中的占比也逐年攀升。数据显示,2018年时国内高端啤酒市场规模为1848亿元,2019年涨至1998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略降到1966亿元,但疫情之后很快复苏,预计2024年国内高端啤酒市场规模将达2800亿元,占整体大盘的40%。
成为存量市场下的发展新趋势
现代啤酒发源于欧洲,虽然很早就被引进国内,但真正风靡全国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21世纪之后。
经过长期的市场教育和生产端的推动,2006-2016年国内啤酒行业进入成熟期,啤酒销量也达至巅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啤酒行业产量达到顶点,为4982.79万千升。但随后便经历了长达7年的下跌,2020年产量仅3411.11万千升,并且基本达到产销平衡,标志着国内啤酒市场开始步入存量阶段。
投射在啤酒企业身上,便是业绩增长乏力,甚至下滑。华润啤酒从2014年到2019年的6年间,营收非但没有增长,还从344.82亿元降至331.90亿元;青岛啤酒营收从2013年开始基本经历了三连跌,直到2019年才恢复到2013年的水平;燕京啤酒从2013年起则经历四连跌。
此后,受到消费结构升级、年轻消费者的推动等因素影响,市场对高质量啤酒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端化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这让正在经历阵痛的啤酒企业看到了希望,于是纷纷发力高端市场。
华润啤酒早在2021年就推出售价999元/盒的“醴”产品。去年,公司正式开启“决胜高端”的关键阶段,围绕“高端制胜、卓越发展”主题发展,在整体进度上形成了“中国品牌+国际品牌”的高端啤酒品牌矩阵。未来,华润啤酒将继续深化高端业务的增长,巩固高端化竞争优势,夯实中档及其他细分的业务和规模。
2020年,青岛啤酒推出了售价为388元/瓶的“百年之旅”,2022年继续推出价值1399元的“一世传奇”。2023年,公司官宣“未来工厂”开工,集高端特色啤酒、时尚酒吧、文化旅游等多业态为一体,建成后可进一步提高青岛啤酒各类高端特色产品的产能。公司财报也显示,2023年,青岛啤酒加快落地青岛啤酒主品牌“1+1+1+2+N”产品组合发展,优化产品结构升级,加速打造主力大单品、高端生鲜及超高端明星产品,实现全系列多渠道产品覆盖。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巩固提升了青岛啤酒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优势。
此外,百威亚太、重庆啤酒、燕京啤酒等众多酒企也或早或晚不同程度地推动高端化进程。
在此背景下,啤酒市场价格稳步上升。数据显示,百威亚太、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珠江啤酒五家龙头企业的啤酒销售均价,从2021年的3828.68元/吨上升至2022年的3937.29元/吨。
随着前期积累的消费势能得到释放,啤酒企业的业绩普遍反弹。2020-2023年,华润啤酒营收逐年上涨,分别为314.48亿元、333.87亿元、352.63亿元、389.32亿元;青岛啤酒从2020年开始营收三连涨,从277.6亿元涨至339.37亿元,几乎增加了一倍;燕京啤酒营收从2020年的109.28亿元涨至2023年的142.13亿元。在净利润方面,2020-2023年,华润啤酒从20.94亿元飙至51.53亿元,青岛啤酒从22.01亿元涨到42.68亿元,燕京啤酒从1.97亿元升至6.45亿元,分别增加了1.46倍、0.94倍、2.27倍。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啤酒产业的高端化是啤酒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在无法做大市场规模的情况下,必然要做“高”产品结构。
高端市场已成红海
啤酒的生产工艺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麦芽汁的糖化制作、啤酒发酵酿造和灌装过程。客观来说,高端啤酒生产难度不大、入围门槛不高,这是导致市场容易内卷的根本原因。
典型如精酿啤酒,在优布劳、泰山原浆等品牌将精酿啤酒带火后,青岛啤酒、百威亚太、燕京啤酒、重庆啤酒等企业也先后推出了类似产品,快速抹平先发者的优势。如今,随着啤酒企业竞相高端化,这种行业固有的特性很可能被再次“激活”,加剧高端赛道竞争。一旦市场变成红海,为了争抢客户,酒企很可能会不惜代价推广自己的产品。
在国内,这种趋势已初见端倪。为了抢占中高端市场,酒企纷纷加大推广力度,花费巨资请流量明星代言、冠名热门综艺节目等。比如,雪花啤酒的代言人有王嘉尔、王一博、龚俊,青岛啤酒的代言人有华晨宇、杨洋、肖战,重庆啤酒旗下的乌苏则请来了吴京。
这最终导致酒企成本增加,直接体现在销售费用上。2020-2023年,华润啤酒的销售费用逐年上升,分别为61.23亿元、67.43亿元、67.50亿元、80.65亿元;青岛啤酒从35.73亿元增加至47.08亿元;燕京啤酒这四年的销售费用分别为4.40亿元、8.24亿元、15.86亿元、15.75亿元。所以,一旦酒企之间打起价格战,高端啤酒竞争将演变成一场氪金游戏,决定胜负就看谁的“弹药”更充足。
与此同时,随着酒企疯狂扩产,不少企业负债增加,甚至可能酿成风险。根据公开财报显示,2022-2023年,华润啤酒短期借款从5.12亿元上升至9.31亿元,长期借款更是从5.88亿元飙升至41.81亿元;燕京啤酒资产负债率在2018年降至最低的22.24%后,2023年又回升到30.4%。
盲目跟风扩产也给企业带来了库存压力。财报数据显示,华润啤酒存货额度近几年持续上升,从2020年的60.14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95.02亿元,其中2023年的存货额度占到当年营收的24.4%;青岛啤酒则从2020年的32.81亿元涨至2022年的41.52亿元,随后回落到35.4亿元。
目前国内啤酒市场已经出现明显的寡头垄断趋势,前五家龙头企业百威亚太、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及燕京啤酒占据8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中,百威亚太、华润啤酒、青岛啤酒是第一档,年营收皆在300亿元以上;重庆啤酒、燕京啤酒是第二档,年营收介于100亿元-300亿元;其它则为第三档。
在高端化趋势下,市场将进一步集中,行业优胜劣汰提速,行业格局将会加速演进。对酒企来说,啤酒高端化究竟是机会还是陷阱?谁又将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