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高压力下的年轻人健康指南

作者: 张宇 苏伽鑫

快节奏、高压力下的年轻人健康指南0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强度压力,让很多年轻人呈现出一种“久坐不动、饮食无度、过劳少休”的生活状态,这不仅会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健康问题日益增多,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工作和学习效率。2019年11月,中国青年报社、中青校媒与丁香医生对大学生健康问题展开调查,样本量覆盖40余所高校的万余名大学生。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受调查者表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十分自信,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肥胖等不良健康状态,以及熬夜、饮食不均衡等不良健康习惯。2017年,功能神经外科华夏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颈椎病高发年龄段比原来提前了10岁。2019年发布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精神障碍发病率已达16.57%,其中,18-34岁年龄组患多种类型精神障碍的比率最高。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上半年,中国人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长是48.6小时,对于上班族而言,每个工作日有8-10小时的久坐时间,往往会带来眼部、腰椎、颈椎等方面的健康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群体面临的健康挑战,严格遵守健康四大基石,即均衡膳食、合理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

均衡膳食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摄入营养素是基础,只有保证摄入多样的食物种类,身体才能全面吸收各类必需的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作为人们日常活动与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必须摄入足够的量才可以维持身体的运转。WHO指南指出,与较低(<40%)或较高(>70%)的摄入量相比,适当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占总能量摄入量的40%-70%)有助于降低死亡率。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推荐,每天碳水化合物供能占50%-65%。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根据最新的膳食指南,儿童每天的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在50克左右,成年人在60-70克,而青少年、孕妇、乳母等特殊人群的蛋白质需要量每天在80克左右。鸡胸肉、鱼类及豆类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对于肌肉的强健与修复至关重要,应确保每餐均衡摄入。

脂肪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储存形式之一,可以起到储存能量、保护内脏器官等作用。我们应该多摄入含有优质脂肪的食物,如茶籽油或橄榄油、坚果及鱼类等,这些食材不仅美味,更有助于维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也至关重要。维生素有增强免疫力、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维持皮肤健康等好处;矿物质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材料,参与人体代谢过程、维持酸碱平衡、参与酶的活性调节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吃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它们就如同自然界的宝库,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助力身体各系统和谐运转。

水作为生命之源,对于维持生命活力与运动表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运动前后及过程中,要根据强度、环境及个人状况适时补水,建议每隔15-20分钟饮水150-300毫升,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带来的不适。同时,建议携带干净、便捷的饮水容器,方便随时补水。

众所周知,科学、合理地控制总能量摄入,是管理健康体重的不二法门。我们应依据个人活动量及代谢状况,灵活调整饮食搭配和数量,不要走饥饿与暴饮暴食两个极端,尤其需警惕睡前进食。另外,高盐、高糖、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及含糖饮料,往往是体重增加与慢性疾病的幕后推手,要减少摄入这些食物。

针对工作繁重或对体重管理有特殊需求的人群,饮食调整更显关键。高强度工作者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健康脂肪的摄入,以支持其旺盛的能量需求;超重或肥胖者则需严格把控总能量摄入,优选低热量、高饱腹感的食物,并辅以适量运动,共同助力减重目标的实现。

合理运动

合理运动是改善身体健康的基石之一,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还能有效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感。这是因为运动能促使身体释放内啡肽等使人感到愉悦的“快乐激素”,从而优化情绪状态。鉴于年轻群体空余时间碎片化、工作后劳累无暇运动,可以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工作强度和时间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比如,选择短时间的间歇训练,将运动分散到一天的不同时间段进行。

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和平衡训练是较为优质的运动方式,可以满足有不同健康需求的人群。其中,有氧运动适合希望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血管健康、减轻体重或维持体重、提升整体健康水平的人,此类运动包括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力量训练适合希望增加肌肉力量、改善体型、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强骨骼密度的人群,不仅有助于塑造肌肉线条,提高身体的整体力量,还能增强关节稳定性,预防运动损伤。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平衡训练则有助于增强核心稳定性和下肢力量,从而改善身体的平衡能力。

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体能状况和锻炼目标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运动前,热身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宜进行全身性的轻量级运动,如慢跑、快走、动态拉伸等,有助于提高灵活性,从而降低受伤风险。运动中,建议少量、多次补水,避免饮用过量影响运动表现,应根据出汗量和感觉及时补水,也可以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来帮助恢复。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达到快速减重的目的,会进行大量的运动,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过度运动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磨损等。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身体的反应,如果出现头晕、胸闷、呼吸急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帮助。

戒烟限酒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年轻人面临的诱惑与挑战与日俱增,部分人群会通过吸烟饮酒缓解压力,其实这些行为对健康的潜在威胁也不容小觑。

尤其是吸烟,这一看似寻常却潜藏巨大危害的行为,正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无数年轻人的健康。吸烟和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生殖健康等有着直接的联系,不仅直接影响个人健康,二手烟还会波及周围无辜者,对儿童与孕妇的影响尤其严重。

对于有意戒烟的年轻人,建议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减少吸烟量,并主动寻求专业的戒烟服务或加入戒烟社群,以获得必要的鼓励与帮助。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与吸烟相关的环境和人群接触,减少触发吸烟欲望的机会。在戒烟初期,可以携带口香糖、零食等替代品,以应对烟瘾发作时的冲动。

酒精虽然没有吸烟的危害大,但同样是众多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尤其是过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肝脏,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肝病,甚至可能引发肝癌。酒精还容易刺激胃部,长期、过量饮酒会诱发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同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酒精对神经系统也有麻痹作用,长期、过量饮酒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甚至发生脑萎缩等,增加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酒后的不可控行为会大大增加社会风险,如酒后驾车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因此,年轻人应当自觉限制饮酒量,依照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尽量避免酒精摄入,如摄入每日不超过15克。在社交场合中,不妨选择低度酒品或无酒精饮料,同时避免空腹饮酒及劝酒行为,共同营造文明的饮酒文化。

心理平衡

在当今时代,年轻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挑战,长期的压力、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更对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维护心理平衡已成为守护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此,年轻人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学会恰当地释放压力。年轻人可以通过运动、投身于兴趣爱好、参与社交活动等多种途径放松身心,舒缓紧张情绪。同时,要调整好心态,以积极、乐观的视角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与困境。

其次,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家庭、朋友还是同事,都应保持顺畅的沟通与互动,掌握与人建立和谐关系的技巧,这不仅能有效缓解孤独与焦虑,更能在遇到难题时获得来自各方的帮助与支持,共同应对挑战。

最后,寻求自我成长与发展。通过学习新知、精进技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自信,将使个体在面对生活变迁时更加从容不迫。同时,关注个人兴趣与内心需求,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亦能为心理健康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对于已经出现心理困扰的年轻人,建议尽早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的心理医生能够精准识别并处理负面情绪,提供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除了上述四大基石,年轻群体尤其是学生和上班族还应注意体态问题。由于长时间坐着或站着,容易导致肌肉紧张和僵硬,进而导致驼背、圆肩、颈部前倾,这些不良体态不仅影响美观,更对脊柱以及其他关节的健康带来挑战,极有可能引发长期疼痛与脊椎疾病、腿部静脉曲张。为了保持良好体态,守护自身健康,年轻一族在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定期活动身体,久坐人群应每半小时活动一下,可以走动、做简单的伸展运动或眼保健操,能有效缓解身体僵硬,促进血液循环。二是调整工作环境,如使用人体工学椅、调整电脑屏幕高度与角度等。三是保持正确坐姿,即双脚平放在地面上,膝盖与髋关节成90°角。四是注意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使用时要注意环境光线适宜,尽量平视屏幕,并调整屏幕亮度和对比度,减少对眼睛的刺激,建议每使用30分钟就放松一下眼睛。

本文是2024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社会教育(社科普及)重点资助项目《社科普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案例研究》、2024年度苏州市科学科普资源项目《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苏州老年人群健康指南》和2024年度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苏州“一老一小”苏味时令食物与营养食谱》健康普及读物阶段成果之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