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与食品包装设计的融合

作者: 于解放

民间艺术与食品包装设计的融合0

民间艺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并流传下来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方式反映了特定地域的历史、民俗和生活方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与审美价值。将民间艺术融入食品包装设计中,不仅能赋予产品独特的视觉冲击力,使其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还可以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民间艺术概述

作为源于民间、传承于民间的艺术形式,民间艺术是劳动者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一种具有浓郁民间特色、民族风格的艺术,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民间艺术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民间艺术的形式多样,包括剪纸、泥塑、木偶、皮影、年画、刺绣等,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民间艺术却面临传承断代的危险,一些传统技艺甚至已经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中。为了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我们不仅要对传统的艺术形式进行保存,更要将它们融入现代生活,比如将民间艺术与食品包装设计融合,使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民间艺术与食品包装设计的融合策略

(一)挖掘民间艺术资源,寻找传统文化与食品包装设计的契合点

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巧妙融合民间艺术元素,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还能为品牌带来独特的优势。设计师应积极主动地去发掘那些未被充分挖掘的艺术资源,并结合最新的设计理念、技术手段,创造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市场竞争力的作品。

1.深入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及风格特点。中国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涵盖剪纸、皮影戏、刺绣、陶瓷等众多门类,每一项都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审美趣味。为了创作出富有内涵和生命力的食品包装作品,设计师应加强对中国民间艺术资源的探寻与研究,从中发掘出能够代表品牌价值、产品故事的视觉符号,从而为食品包装设计提供更多灵感及素材。一是从民间艺术形式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脉络入手,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以“剪纸艺术”为例,设计师可以查阅文献、实地走访,了解中国各地剪纸艺术的发展过程、作品内容及风格,感知其被赋予的特殊寓意,并从中提炼出可用的符号,用于食品包装设计。二是广泛搜集实物、图片以及数字化资料等各类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作品,并按照一定标准集中整理、科学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民间艺术的独特风格,让其成为食品包装设计丰富多样的素材库。三是关注和记录那些濒临失传或正在逐渐消失的传统技艺,并选取合适的方式将其融入现代设计中,使其在新时代环境下得以创新应用、传承发展。

2.寻找与产品特性及目标消费者相匹配的设计切入点。一是明确产品特性和目标消费群体。每一种产品都有其独特的定位和用途,不同消费群体有各自的审美偏好和生活方式,因此设计师在选择民间艺术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这种艺术形式能否与产品特性、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契合。例如,针对年轻且追求时尚的群体,可以采用更为抽象或现代化表现手法的民间艺术元素,创作出新颖、有趣的食品包装设计作品;面向中老年消费者的食品,则可以更多地运用传统、具象的民间艺术形式,设计出具有浓厚传统色彩或者经典、雅致的食品包装。二是考虑民间艺术与产品特性的匹配度。每一种民间艺术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有的注重色彩搭配,有的强调线条流畅性,有的则擅长通过复杂的图案来讲述故事。在选用民间艺术元素时,设计师必须考虑该元素能否与产品的功能、用途以及品牌形象相协调。比如,对于健康有机的食品品牌来说,选用自然和谐的中国水墨画元素较为合适;对于追求时尚潮流的年轻群体,则可以考虑使用更具有现代感、创意性的剪纸或年画等艺术元素。

(二)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新民间艺术元素的表达方式

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应用,是实现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关键。设计师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时,不仅要尊重和保留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也要对传统图案、色彩和工艺进行重新解读、创新设计,从而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使更多传统民间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1.理解与尊重民间艺术及其文化,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剪纸、刺绣以及各地的木版年画等民间艺术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各地的历史记忆、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设计师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食品包装设计时,应当深入研究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理解其创作理念和象征意义,避免生搬硬套。例如,设计师在将苗族的刺绣元素融入食品包装设计时,应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拜访专家等一系列方式,系统了解苗绣的历史起源、图案设计原则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捕捉到苗绣的艺术精髓,从而更好地把握其精神内涵,保证融入食品包装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

2.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创新民间艺术元素的表达方式。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如果直接复制民间艺术元素,可能会导致设计缺乏新鲜感,从而无法引起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兴趣。因此,设计师在借鉴民间艺术元素时,应当深入理解民间艺术的内在精神,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技术手段进行创意性转化,创作出既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包装作品。以“胡婆婆”香菇兔肉豆干包装设计为例,为了更好地传达胡婆婆品牌的核心价值,确保消费者对品牌有统一的认知,设计师在设计兔肉豆干包装时,特意加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这一民间特色艺术元素,并与留白手法相结合,创作出抽象、简约而又不失韵味的食品包装,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精髓,又包含现代感,从而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在将民间艺术与食品包装设计融合的过程中,设计师还可以运用数码印刷、3D打印等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包装设计,提高食品包装的辨识度,促进民间艺术的创新表达及灵活应用。

(三)注重情感共鸣,丰富消费者体验

优秀的食品包装设计不仅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从而建立起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连接。在融入民间艺术元素时,设计师要善于挖掘和传达每种艺术形式背后的故事,并将其转化为视觉语言,融入包装的整体构思中,创作出特色鲜明且能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的包装作品,以期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让消费者获得别样的体验,有效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

1.借用民间艺术的美好寓意,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情感共鸣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系的一种方式,也是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重要因素。设计师在将民间艺术元素与食品包装设计相融合时,可以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进行深入挖掘,捕捉其中蕴含的独特情感,并通过提炼、重组、抽象表达等方式,巧妙地融入产品设计中,进而引发消费者对产品或者品牌的共鸣及认同感,激发其对产品的兴趣与购买冲动。比如,年画是中国春节期间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以色彩鲜艳、寓意吉祥而著称。设计师在设计“春节糖果盒”时,可以将鲤鱼跃龙门、喜鹊登梅等寓意吉祥的年画图案融入食品包装中,不仅与浓厚的春节气氛相适应,还能传达出“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促使消费者在看到产品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并在心理上产生积极联想,从而加深对产品的喜爱与购买欲望。

2.通过趣味设计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一是挖掘地域特色,讲好品牌故事。每一种民间艺术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设计师可以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的地域文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包装设计中,从而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品牌故事。例如,四川的泡菜品牌可以川剧脸谱作为包装的主要图案,不仅突出产品的地域特色,还能营造出浓厚的四川文化氛围,使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时感受到品牌背后的故事,增加情感共鸣,进而提高对产品以及品牌的忠诚度。二是创新互动设计,提升参与感。为了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设计师可以在食品包装设计方面融入更多的互动元素,使消费者在打开包装或使用产品时获得更多的参与感、愉悦感。例如,在设计中秋月饼包装时,设计师可以用传统剪纸图案作装饰,将其与包装结构巧妙结合在一起,使包装具有互动功能,消费者在拆开礼盒时,既可以欣赏到精致的剪纸艺术,还可以动手操作,将礼盒内部部件组合成一个立体的剪纸模型,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拆箱体验。

(四)融入环保意识,创造可持续绿色包装

随着环保政策的实施,人们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对绿色包装设计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设计师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融入民间艺术元素时,应将环保元素也融入设计中,通过创新材料选择、结构设计、视觉表现等,设计出兼具美观性、功能性、绿色环保性的食品包装。

1.创新应用材料与工艺。设计师在设计食品包装时,可以优先考虑可降解或再生材料作为包装基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浪费。例如,使用带有民间艺术元素的纸质包装代替塑料制品,或采用印有传统民间艺术元素的手工编织篮子、陶瓷容器作为食品包装,这样既保留了传统手工艺品的独特质感,又避免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在食品包装印刷方面,用大豆油墨替代石油基油墨,可以大幅降低有害化学物质的释放量,从而保护自然环境。

2.通过视觉传递绿色环保的理念。除了采用绿色材料、简约结构,设计师还可以在食品包装中以生动的图案、合适的色彩表现自然生态主题,或者在包装上添加环保知识相关的文字介绍,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激发他们践行绿色消费的意识。例如,设计师可以在包装上添加“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等口号或提示语,提醒消费者注意环保问题,并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鼓励大家在超市购买食品时选择包装少或者可循环使用的商品,或是优先考虑购买当地生产的新鲜蔬果,以支持可持续农业发展。

作者简介:于解放(1977-),男,汉族,河南开封人,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