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英语翻译的教学创新实践策略研究

作者: 张海云

食品英语翻译的教学创新实践策略研究0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的准确使用和准确翻译更是保证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从事国际饮食业的相关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才能与国际销售员进行有效沟通,食品行业才能走向国际市场,从而提高中国的经济效益。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很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加强对食品行业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为中国食品行业国际化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一、食品英语的特性

食品英语是一门高度专业化、客观化的学科,对译者的素质和学识要求很高。在食品专业领域,大部分英语词汇都属于专有名词,虽然有一些偏门,却能准确地传达出它们的意思,比如木质素(lignin)、甜味素(sweetener)。由于这些词汇在日常交际中很少使用,而且语音比较复杂,有些词汇甚至一词多义,使得译者很难理解。另外,由于食品工业的业务范围很大,包括生物、医药、经济贸易等各方面,因此,从事食品行业的英语翻译人员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些英语词汇。

二、食品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1.受传统教育观念制约,教学效果不明显。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很多高校仍然沿用理论式的英语教学方式,把英语的知识和技能当作一种单边知识,把食品英语视为大学的一门学科,对食物英语的语言翻译缺乏足够的重视。另外,目前很多大学的英语课程存在着以自我为核心的问题,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甚至没有完全认识到食品行业英语翻译的重要性,忽略了结合时代背景革新教学观念的重要性,致使我国高校的食品行业英语翻译教学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一些大学教师在课堂上仅凭以前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未能与当前的英语改革相适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缺少创造性思维,以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课程设置不完整,课程目标不明确。首先,目前大学食品专业英语翻译的教学模式仍以教科书为主,不管是在教室里进行语法学习还是在课外进行实践,都是以书本里所学的知识为核心,导致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其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无法适应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其次,目前大学的课程体系中尚未单独开设食品英语课程,仅限于传授知识和学习的辅助性手段,英语翻译教学也由于缺乏对翻译原理和文化环境的重视,致使其现实含义逐渐被淡化。

三、食品英语翻译的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1.丰富教学内容,向多元化发展。当前,我国的食品英语翻译教学仅限于教科书,缺乏实际应用培训,致使学生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实际的英语应用水平还很低,从而制约了我国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实现多样化的教育目的,就必须摆脱单一的教学形式,应在英语教学中按照课本的知识要点安排情境式教学,使学生利用情境来进行实际的翻译练习,并与时事相联系,设定翻译题目,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

另外,在传统的食品英语教学中,枯燥的翻译书本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为此,食品英语翻译教学老师可以构建多元化教学内容,如引进政治、经济、文化等教学素材,丰富的食品英语翻译素材不仅能够有效弥补教材的不足,还能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知识库,从而提高英语翻译技能。

2.创新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手段。首先,大学的英语翻译课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学生听课、做笔记等,这种教学方式将严重制约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应加强英语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调整,使其与各种教育方式有机结合。例如,可以综合采用分组讨论、轮番发言、相互学习、互相督促、对比翻译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其中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转变以教师为主导的现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知识,巩固技能。在此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一个有利于促进食品英语教育的互动氛围。在进行团队协作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及时评估,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不足,从而作出相应的改进。

其次,在从事英语实务工作时,很多大学生往往自信不足,教师要经常在食品英语翻译实践教学中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鼓励、多表扬。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即时教学”,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增进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以提高食品专业英语翻译能力为目标,布置课后作业。为了提高学生的食品英语翻译能力,教师要抛弃常规的作业布置方式,可以采取团体协作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教室之外进行协作交流,通过课外拓展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在每周一次的教学课程中组织安排小组形式的英语文章翻译,指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翻译结束后让小组自行评估。如果在翻译过程中出现难题,学生们要集体讨论,以求解惑。在这种“参与、评价、协商”的开放式团队活动中,学生从以往的独立完成转变为团队协作,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扩大知识面。

另外,在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中,教师还应充分发挥作业的空间和时间特性,引导学生将“受限”的部分拓展到课外团体合作的作业中,通过拓展教学活动范围,为食品英语翻译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魅力。

4.创新食品英语翻译实践教学。首先,教师必须针对目前的食品产业发展情况来设置教学目标,把握好翻译的核心理念,基于对食品英语翻译的认识,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系统。英语翻译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特殊性,持续学习专业知识,这样才能确保教学中英语翻译的准确性。

其次,大学英语翻译课程要突破现行的教育方式和实习培训方式,结合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和人才要求,不断加以改进和创新。

最后,要加大实践训练力度,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翻译中,提高对食品英语词汇的理解能力,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翻译水平。

5.注重体现食品英语翻译的价值。首先,高校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各个高校需要思索的问题。教师应重视对食品英语翻译的应用,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设立相应的课程,使食品英语翻译教学得到最佳效果。

其次,教师要注重食品英语翻译知识教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识,并能够将熟练掌握的基本知识应用于实际。在从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在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具体贡献,使得食品英语翻译人才不断为国效力,促进中国食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6.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作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素养始终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产生着决定性作用。为此,大学教师要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自己的崇高品德为学生做好榜样,为其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根基,还要在食品英语翻译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充分掌握食物英语翻译知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教育学生。各个高校也应持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逐步形成高水平、高实践、高教育能力的师资力量。

7.明确食品英语翻译的教学目标。对食品专业的学生进行英语翻译教学,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要知道将学生培养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培养方式,应针对市场和国内外贸易发展需要来制定教学计划,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翻译在食品贸易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强和创新食品英语翻译教学方案,促进食品英语翻译工作有效进行。

其次,大学食品英语翻译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成熟的教材规划,改革食品英语翻译实践,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人才需要。

最后,要把翻译原则、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等基本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出翻译理论的指导功能,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食品行业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此,高等院校应把加强食品英语翻译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加强师资力量培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英语翻译教学更加丰富,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市场人才需求,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英语翻译技巧,为食品行业培养高质量的英语翻译人才,从而推动我国食品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作者简介:张海云(1982-),女,汉族,吉林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