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 兽药残留量测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者: 管理 贾琳斐 刘卫娟 张鑫
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这3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成本低、易获得等特点,易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若在食物中残留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潜在风险,因此是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必检项目。2021年9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第388号公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牛可食性组织中氨丙啉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GB 31613.1-2021)等3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自2022年2月1日起实施。此次发布的标准全部为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其中GB 31656系列标准基质为水产品,GB 31657系列标准基质为蜂产品,GB 31658系列标准基质为动物源性食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22年版)规定,自2022年2月1日起,不同食品类别在检测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药物时,需强制采用388号公告中的特定方法。
本文对食品检测中包含3类药物共10种现行有效的检验方法进行了总体分析,并在对兽药检测方法验证和监督抽检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总结梳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完善兽药检测方法、提升兽药监管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一、三类药物残留量测定方法总体分析
目前,很多标准中都涉及了食品中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兽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对这些标准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6个结论:
一是3类药物检测方法中多数使用的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液质与液相相比有两大优点:更节省时间;通过母离子碰撞成子离子来确定目标物,更加准确稳定。二是前处理过程大部分使用固相萃取柱净化。三是新颁布的标准中,液质方法主要使用基质匹配方法来制备标准曲线,此方法能降低前处理过程及基质效应的影响。而且新颁布的标准中明确了标准曲线浓度点的大小范围,准确度回收率大部分在60%-110%。四是GB 31658.17-2021标准可以同时测定3类药物共计36个项目,称样量仅为1g,统一了36个项目的检出限、定量限,便于检验人员实施方法验证中的方法学评测及日常检验。五是新版监督抽查细则规定的检测方法中,提取主要使用EDTA.2Na-Mcllvaine溶液,少部分使用酸化乙腈,彻底取消使用乙酸乙酯。六是新颁布的标准中四环素类药物检测限、定量限都大幅度降低。
二、三类药物残留量测定存在的问题
1.参照GB 31658.17-2021进行兽药测定存在的问题。该标准的基质包括牛、羊、猪和鸡的肌肉、肝脏和肾脏组织。该标准的提取过程没有除油、沉淀蛋白等步骤,笔者在实际实验中遇到高脂高蛋白的样品时,提取过程用标准中规定的高转速冷冻离心也很难将提取液有效地分离澄清,进而在过固相萃取小柱时易造成小柱堵塞,从而影响目标物的净化洗脱。若样品中的某些蛋白质等成分没有去除干净就一同进入质谱仪,会与目标分析物争夺喷雾接口处的离子,进而影响目标分析物的离子化或者去溶剂化,导致兽药检测结果不准确。
2.疑难参数特殊耗材不明确。磺胺类标准中大部分的检测参数使用常规色谱柱就可以得到有效分离,但其中有一组质荷比相同的参数: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甲氧哒嗪、磺胺间甲氧嘧等用实验室常用的C18柱无法进行有效分离,笔者多次尝试几种不同品牌的色谱柱才确定了能同时检测三种参数的耗材。市面上的C18柱有很多品牌,填料主体相似,但官能团、成分比例略有不同,导致柱效针对某些具体参数时的差别很大。
3.多参数测定色谱方法不明确。10个检测方法都包含多个参数的测定,笔者进行方法验证时,一个色谱方法测定10个以上参数时标曲线性、精密度、准确度等方面都无法达到标准要求,而相关的实验标准也未对多参数测定色谱方法进行明确。
三、提高三类药物残留量检测效率的建议
1.适当公开检测方法的方法学研究资料。兽药残留测定中所有的相关方法标准都是经过行业管理部门的大量论证与研究后颁布的,适当地公开配套标准的方法学研究资料,明确提供不同基质、不同提取溶剂的实验比对结果,给予明确的耗材参数,标明多参数标准一次可以测定参数的上限,有助于基层检验人员充分理解标准内容、实验步骤,高效地开展批量检验,且对难以分离的项目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与物质消耗。
2.明确方法验证特性参数。现行有效的关于方法验证的指导标准包括《GB/T27417-2017合格评定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验证指南》《GB/T32465-2015化学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内部质量控制要求》《GB/T 35655-2017》等,笔者认为相关标准对于一线操作人员来说内容有些笼统,指导原则也不够明确,统计理论叙述内容则几乎没有。相关部门应针对兽药检测方法给出相应的方法验证操作实例文件,增加理论内容方面的指导,明确方法验证需提供的样品涵盖范围、具体性能参数、具体执行程序等内容,便于工作人员统一理解,并严格执行兽药检测方法。
3.开发新的前处理技术。净化使用固相萃取柱的结果与过柱液体的流速有很大关系,而且批量操作耗时耗力。目前已经出现了新的前处理技术,包括加速溶剂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及QuEChERS,这些技术都在朝着高灵敏、高速度、高通量、多残留、低成本的方向发展,未来需要不断开发新的前处理技术来提高三类兽药检测的准确度回收率。
综上,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测定是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关键性项目,笔者从基层实验工作内容出发,首先对食品中典型兽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总体分析,然后结合工作实际归纳了兽药测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希望能为完善食品中兽药检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简介:管理(1989-),女,汉族,陕西咸阳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检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