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玉米芯蘑菇种植的意义、问题及对策

作者: 钟月

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施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工作的头等大事,兴旺发达的产业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先决条件。玉米芯蘑菇种植产业正是利用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打造符合东北特色的“合作社+企业+菇农”模式,引导当地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玉米芯蘑菇、创建特色小镇、形成旅游新业态,以解决东北部分农村地区收入低、就业难的问题,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发展玉米芯蘑菇种植的意义

1.变废为宝。玉米是中国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的一种农作物,在多数人眼中,玉米芯毫无利用价值,处理方式主要是用于厨房灶台生火或低价出售,很大一部分被当作农业废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即便作为制作原料的玉米芯,也只是将玉米芯中的半纤维素转化成相应产品,而对于玉米芯其他成分的利用却微乎其微,可以说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很多农民都在推广菌种,而菌种所需的原料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玉米芯就是如今菌种行业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料。玉米芯的糖分较高,含有淀粉以及丰富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有机物质,具有产量高、用工省的优点,种植技术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当低,能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既解决了蘑菇生产原料紧张的问题,又帮助养殖户解决了玉米芯加工难的问题,从而带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齐头并进,实现双丰收。企业上门收购蘑菇渣,对蘑菇渣进行合理处理利用,也可以给菇农带来一笔意想不到的收入。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玉米芯的价值逐渐被发掘出来,种植玉米芯蘑菇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原材料消耗,提高营养价值,既环保又创造了经济效益,有利于资源的再利用,而且节约空间,玉米芯资源也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2.带动就业。发展产业不仅是农民增收、实现脱贫的现实基础,还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的长效措施。当前,农村地区交通仍不发达,基础设施也不完善,劳动力资源不断流失,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越发增多,加之耕种技术落后,致使作物产量大幅降低。在此背景下,政府对玉米芯蘑菇种植技术进行大力投资,建设农村企业,做好就业帮扶,给予惠民补贴,使务工人员回归家乡扩大生产、就业创业,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同时,返乡入乡劳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人力资本,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大动力,还能够减少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的出现,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美满的家庭。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思路,以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做到“种地、顾家、挣钱”三不误。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就业工厂,吸纳更多群众就业,不断拓宽群众稳定增收渠道,有利于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就近脱贫、致富奔小康,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3.助力新农村建设。蘑菇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健康养生的绿色食品,长期坚持食用,不仅能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能美容养颜和减肥。如今,蘑菇深加工的食品、药材和各种副食品都十分畅销,蘑菇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大。中国作为全球蘑菇出口大国,不仅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国外市场潜力也十分可观。

虽然玉米芯蘑菇种植得到菇农喜爱,但没有被大范围普及推广,农民受益不多。因此,应以“合作社+企业+菇农”的形式进行玉米芯蘑菇种植,增加产量,扩大宣传,将玉米芯蘑菇种植发展为当地主业并促进农民增收,真正把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在乡村振兴中,农民既是创建者,又是利益的享受者,要充分激发农民创新发展的活跃性,坚定走好乡村振兴的每一步发展战略,建设一支生机勃勃的新型农民队伍。农村要振兴,要实现共同富裕,一要靠“留”字当头,二要靠“引”,把本土农民留下来。最懂农村的是农民,最希望乡村振兴的也是农民,要引进新的技术,以创新科技带动发展,促进乡镇百业兴旺,发展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增加收入和稳定就业,为乡村振兴提高“温度”,从而打开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二、玉米芯蘑菇种植存在的问题

1.营养搭配不合理。合理的营养搭配是玉米芯蘑菇种植的重要一环,部分菇农为了减少成本、增加利润,凭借自身经验自发育种,甚至去不具备生产资质、制作工艺匮乏、经营管理不善的菌种站购买,使得菌种质量低下、抗病力差,影响出菇量,间接导致菌种缺乏营养的合理搭配。

科学的营养搭配要求所用粉碎玉米芯干燥、无霉变,以每100m2栽培面积为例,配方为玉米芯3000kg、棉籽壳500kg、干牛粪1000kg、尿素300kg、石灰60kg、石膏粉80kg、过磷酸钙50kg,并添加少量麦草以增加堆肥的透气性。在配置养料时,更要留意观察温度和配比,以及发酵期间玉米芯蘑菇的生长状况。菇农要精心挑选质量上乘的菌种,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久的发展和口碑,要充分利用玉米芯资源,提高利用率和转化率,提高玉米芯蘑菇种植的质量和产量,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2.外界环境影响大。对于草地贪夜蛾、黏虫、玉米螟等玉米病虫害,一般会使用杀虫剂或杀菌剂,而专门用于蘑菇种植的玉米芯都要经过检测,农药残留不能超出一定的限量,这样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蘑菇。

玉米芯蘑菇种植过程中出现枯萎,主要就是因为管理不善或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比如没有施加充分的培养料,或者由于气温条件的变化导致菇房持续高温,水分蒸发加速,新陈代谢加快,导致小菇因为缺乏营养和水分而枯萎死亡。玉米芯蘑菇种植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温度偏差过大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对品质的影响也相当大。

在玉米芯蘑菇种植过程中,每隔两三天要浇一次水,保证土壤足够湿润,保证玉米芯蘑菇顺利生长。另外,蘑菇对阳光相当敏感,遇光就会停止生长,所以隔离光线是必不可少的。总之,只有解决好各种各样的外界影响因素,才能减少玉米芯蘑菇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灾害次数,以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3.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农村地区的宣传工作较为薄弱,对重大方针政策缺乏了解,创新性不足,无法打开更大的宣传市场,乡镇领导以及村干部也没有认识到宣传的重要性,对于玉米芯不会进行创新性利用,仅局限于眼前利益。农村常见的宣传方式以广播喇叭、宣传栏、横幅、墙体标语等传统媒介为主,更新速度慢,耗费时间多,成本也大。

如今,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村民的平均文化程度比较低,实用型人才紧缺,客观上为农村宣传工作增加了难度,致使村民们对玉米芯蘑菇种植了解甚少。基于此,应当建立合作社以及实验基地,让人们敢加入、愿意加入销供一体的模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解决劳动力不足、技术不强、利益模糊化的难题,加强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推动农民向着共同富裕稳步前行。

三、促进玉米芯蘑菇种植发展的对策

1.科学配置养料。在用玉米芯进行蘑菇种植时,先配制科学的培养料,混合搅拌玉米芯、尿素、磷酸二氢钾、生石灰水,再装袋杀菌,处理后取出,置于洁净的室内,并放在遮光处培养,菌丝长满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配制方法:按配方比例称量,在拌料场地翻拌均匀,堆闷2h,翻拌后检查含水量在65%左右,以手抓食材握紧,指缝间有水珠形成,但不能滴落为度。然后建堆发酵,中途翻堆2-3次,待料温再次升至60℃时,保持36h,进行二次翻堆,调整水分,以后每日一次,三次翻堆时加尿素和过钙。直至培养料呈棕褐色,腐熟均匀,色泽一致,质地松软有弹性,并伴有清香味,料内有一定数量的“白线菌”时,即为发酵成功的材料。这时加入0.1%的美帕曲星,再闷24h就可以散堆降温,等料温降到30℃以下就可以装袋接种了。后期要加强通风换气,适当控温,让土壤稍微湿润一些,这样就会慢慢向菇类的实体拉伸。

2.综合防控病虫害。(1)农业病虫防治。昆虫具有趋化性,先准备1000倍80%敌敌畏、1-2个盘子、少许烂果或者酒精,再将菇房里的烂果或酒精放置到盘中,然后在盘中加入1000倍80%敌敌畏,最后随时观察烂果和酒精的变化。万不得已之时,可选择农药喷洒,但是一定要合理使用药物,在距离大棚一定距离时喷射杀虫剂和敌敌畏,棚外及通风进出口的消杀效果显著且药物残留成分微弱;使用含有噻虫胺成分的喷剂可以预防病虫害的滋生,使用低残留低浓度药物予以喷洒可以阻止害虫的进入。出菇时期的农药用量极其考究,不仅要保证阻断大部分残毒,避免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要保障蘑菇的正常生长状态,为蘑菇的生产数量起到加持作用。

(2)物理防控。在大棚旁边加入防虫网,防止昆虫进入;在厕所等有异味的地方,喷清新剂、摆放绿植,减少因环境问题而增加的害虫问题;在大棚房顶安装灯光,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再配合高压电网击杀害虫;每天早上和傍晚对大棚进行消毒,及时清除腐烂的玉米棒,减少病虫的繁殖。在菌袋发菌期间要控制培养场地的空气湿度,采用大堆发酵时要注意防虫,避免空气湿度大而增加菌袋污染率,重点做好出菇期间的温湿度控制和通风工作。

3.加大精准化宣传力度。村干部或村里的青壮年要集中发力,开启网络销售直播模式,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带货,发布玉米芯蘑菇种植供需信息,介绍玉米芯蘑菇的特色,并做好售后服务,让直播带货的可信度更高。注重打造品牌效应,发挥玉米芯蘑菇种植企业的“造血”功能,使原材料从单一的棉籽壳向玉米芯方向转变,由一年一熟的玉米向“种植+种植”的玉米芯蘑菇种植转变,使玉米芯变废为宝。建设实体经济,推动就业,宣传当地的特色文化,“线上+线下”齐发力,攻坚克难,带动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助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4.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设立美丽乡村入口牌坊“玉米芯蘑菇种植基地”,间隔一定距离放置仿古工艺蘑菇亭,既代表当地特色,又能让人们歇息乘凉。增加蘑菇的有机质含量,由单一经济向实体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就业,推动农民增产增收,形成经济收入的“致富伞”,奏响产业“致富曲”。给予员工一定的补贴和帮助,使员工在物质上得到满足,精神上也得到富足,并适当举办一些小型比赛,让大家有主人翁意识,尽最大努力振兴乡村。

基金项目:通化师范学院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菌’临天下——玉米芯蘑菇种植”(202210202012)。

作者简介:钟月(2002-),女,汉族,吉林辽源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