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苏大学食品原料学课程为例 浅谈来华留学生教育改革

作者: 陶宏迅 陈啸尘 林琳 史册 崔海英

以江苏大学食品原料学课程为例  浅谈来华留学生教育改革0

食品科学是江苏大学的特色与强势专业之一,受到本校留学生的极大关注。食品原料学在食品科学专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几乎是本院留学生的必选课程。该课程包括的食品原料种类众多,内容繁杂、知识点零散,缺乏明显的连贯性,对留学生是一大挑战。本文以食品原料学课程为例,对目前食品科学专业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对策。

一、留学生教育现状

1.教学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食品原料学是一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课程,内容涉及很多极具中国地域特色的食品品种。如何在该课程中加强文化输出,同时满足留学生的专业需求,对教师来说挑战巨大。目前,虽然国内外与食品原料学相关的教材有很多(见表1),但却没有与本课程相吻合的英文原版教材,若直接将中文教材内容翻译成英文进行教授,会导致教学内容不完全准确。另外,中国高等教育中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留学生教学中也普遍存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对留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满意度。

2.留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尽管每年来我国留学的留学生数量很多,但主要生源国仍然是第三世界国家。食品科学专业目前还不是来华留学生的热门专业,因此生源质量总体不高。加之留学生的中文能力、学习能力与中国学生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学习程度很难达到中国学生的水平。

3.教师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食品原料学课程的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没有海/境外背景,有的教师不是食品科学背景,专职负责留学生教学的教师比例偏低,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有限,尤其对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食品原料学课程的理解存在困难,而教师与留学生之间的沟通又非常有限,除课堂之外很少有机会进行沟通,这也会影响留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提高留学生教育的对策

1.针对教学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想提高留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要解决教材匮乏问题。教师要对《食品原料学》英文教材进行筛选,并结合中文教材,重新整理出一套相关学习资料供留学生参考,使不同教材之间形成良好互补,这样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教学收益。其次要采用课上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课外实践研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紧密联系国内外食品学科发展前沿和产业发展需求,并突出我国食品科学学科的特色,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丰富留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留学生在实践研学中主动发现问题,开拓视野,构建食品专业的新型理论-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图1:食品原料学课程留学生教学体系设置

值得一提的是,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创新性地引入了“研学”模式,提出研学式实践教学新模式,着眼于学思知行有机结合,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使留学生对我国食品科学学科和产业特点有直观感受,为未来提升我国在本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埋下种子。

2.针对留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学校层面要健全招生评价体系,提高入学门槛,保证生源质量。其次,要发挥本校食品科学学科实力、教育资源等优势,吸引海外留学生。再次,在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前向留学生普及课程专业词汇,要求他们完成相关基础内容的预习,以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紧跟授课的节奏。针对留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结合留学生的生源国背景设置互动场景,着重讲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他们答疑解惑。最后,考虑到留学生对部分中国特色食品原料感到陌生的现状,教师要带领他们多进行实践,让他们尽快熟悉各种原料,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针对教师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留学生规模的逐渐增加,院校需要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优秀海外人才,逐步提高具有海/境外留学、工作经历的教师和外籍教师的比例。同时,要加大对本土教师的引导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和英语授课能力。另外,建议安排一位教师专职负责留学生教学,教师要经常与留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留学生的学习状态。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需要从教学体系、留学生素质和教师队伍三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开发适合留学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留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组建一支英语授课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来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中国食品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来华留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课题,以“研学”模式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科学留学生课程的实践与探索(5381360015);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食品卫生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资源平台建设(220504171272406);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知识资源平台建设(220504171270210);2022年江苏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22SZZD009、2022SZYB035)。

作者简介:陶宏迅(1988-),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安全。

*通信作者:史册(1991-),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安全。

崔海英(1979-),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安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