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饮食习语及其文化内涵研究
作者: 权彦宁
学习英语不仅需要掌握语言用法,还需要对语言背后的文化意蕴进行解读,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得心应手,进而获得良好的交流效果。受文化传统、地域特点、社会阶层、历史背景、相关典故等影响,英语饮食习语形成了相应的文化内涵。本研究通过分析英语饮食习语及其文化内涵,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英语饮食习语,进而进行更加准确的应用。
一、饮食习语综合概述
饮食习语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食物或饮食行为与某些概念或现象联系起来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饮食习语通常十分生动形象并富有表现力,能够让人们通过食物或饮食行为来理解更为复杂的概念或现象。比如在汉语中,可以用 “饭碗”比喻工作,用“吃闭门羹”来形容遭受冷遇,用“画饼充饥”来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在英语中也有很多类似的饮食习语,比如用“eat humble pie”用来道歉或认错。
饮食习语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食物和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饮食习语能够发挥以下作用:一是反映社会文化。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饮食习语体现了人们在特定历史、地理、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比如,“old friend and old wine are best”反映了酒与朋友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对于友情和社交的认识。二是推动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饮食习语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不同文化中的饮食习语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于食物和饮食生活的关注和认识,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的饮食习语,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比如通过学习“eat to live,but not live to eat”这个习语,不仅有助于人们体会其中的深刻哲理,也能对英语文化中关于生存与饮食关系的思考逻辑有所了解。三是加深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作为语言的一部分,饮食习语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饮食习语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另一方面,饮食习语作为文化的载体,能够传递和表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有助于人们更好理解其中的文化意蕴。
二、英语饮食习语的分类
1.与食物形象有关的习语。食物的形象比喻习语是一种通过将食物与人的行为、特点或情感等联系起来而形成的表达内容,比如“The apple of one’s eye”的字面意思是“某人眼中的掌上明珠”,因为都是圆的,所以apple被比喻为瞳孔,后来又逐步引申为“掌上明珠”;“The fruits of one’s labor”意为“劳动成果”,其中fruit原意是“水果”,而在这个习语中引申为“成果”;“Bring home the bacon”的意思是“养家糊口”,bacon是“咸猪肉”,这个习语的字面意思是“把咸猪肉带回家”,而带肉回家后能让家里人填饱肚子,因此逐步引申为“养家糊口”,表示通过工作或努力赚取钱财来维持家庭生计;“A tough cookie”的意思是“一个难对付的人”,cookie本意是“饼干”,tough cookie直译为“硬饼干”,“硬饼干”很难嚼动,所以引申为一个人很强硬且难以对付或者难以相处。
2.与饮食习俗有关的习语。饮食习俗是指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比如在西方国家中,人们闲来无事时会在嘴里放一块猪肉慢慢嚼,以打发当下的无聊时光,于是“Chew the fat”这一俗语产生了,意思是“闲聊”,指长时间地聊天或无聊地谈论;“Have bigger fish to fry”的意思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从饮食习俗上分析,英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捕鱼国之一,通常将鱼类食物作为重要的饮食类型,进而使得鱼类食物在英国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很多习语也由此形成。用餐习惯和礼仪也属于饮食习俗的范畴,并由此产生了很多饮食习语,比如“To have a sweet tooth”的意思是“爱吃甜食”,“To break bread with someone”的意思是“与某人共进餐”,“To be in hot water”的意思是“处于困境或受到惩罚”,“To butter someone up”的意思是“奉承或巴结某人”。
3.与营养和健康有关的习语。营养和健康是饮食中非常受关注的两个方面,很多的英语饮食习语都与营养和健康有关。比如,“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的意思是“每天一个苹果,远离医生”,旨在引导人们要多吃水果来保证健康;“You are what you eat”的意思是“你吃什么就是什么”,强调了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Breakfa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al of the day”的意思是“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说明早餐对于人们一整天的活动和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吃早餐是一天开始的好习惯;“Eat your greens”的意思是“吃你的蔬菜”,鼓励人们要多吃蔬菜,因为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三、英语饮食习语的文化内涵
1.文化传统。从英语饮食习语中能了解到英语国家饮食文化的习惯和特点,反映出英语国家对饮食的重视和特殊观念。比如,“piece of cake”意为“小菜一碟”,暗示着事情非常容易做到,而在英国的下午茶中,蛋糕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句习语反映出了英国的下午茶文化;“sour grapes”是一个描述嫉妒和自我安慰的习语,来源于阿克里斯神话中的故事,即通过表达葡萄不好吃来安慰自己,从这个习语中也可看出英国文化中对嫉妒和自我安慰的态度;“a chicken and egg situation”表示“不能确定起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这个习语源自古代的哲学问题,英语中chicken是雏鸟的意思,egg是蛋的意思,反映了英国文化中对于起因和结果之间永远无法确定孰先孰后关系的思考。
2.地域特点。英语饮食习语的表达方式丰富多样,且与不同地域的不同饮食文化有着紧密关系。比如,apple pie(苹果派)是美国最传统的甜点之一,也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as American as apple pie”的意思是“和苹果派一样美国”,就表现出了美国人对于这种经典食物的喜爱和认同感;hamburger(汉堡包)是美国人最喜欢的快餐之一,进而引申出了“ham it up(卖弄、夸张)”这个习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故意夸大或夸张的表现方式,体现了美国人在生活中追求自由和享乐的态度;“to have a stiff upper lip”的意思为“嘴唇紧闭”,指的是英国人在面对困难或面临挑战时的坚强态度,这个习语来自于英国人饮用烈酒时,以嘴唇紧闭的方式来克服辛辣的感觉;“to have a full English breakfast”的意思是“吃完整的英式早餐”,因为英式早餐比较丰盛,有熏肉、香肠、烤蘑菇、煎蛋等,所以这句习语反映出了英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讲究。
3.社会阶层。英语饮食习语可以反映英国不同社会阶层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比如,“high tea(高级下午茶)”一词源自英国贵族社会,指的是在下午4点后的正式茶点,通常包括精美的糕点和糖果。英语饮食习语还可以传达出社会地位和社交礼仪,在许多英语国家中,用餐礼仪被视为社交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些饮食习语就包含了与社会规范和礼节相关的文化内涵。比如,“mine’s a pint”是英国文化中常见的饮酒用语,意味着以一品脱的量来点酒,这也是在社交场合中表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喜好的一种方式;“to break bread with someone(与某人一起共进午餐)”被视为一种友好、亲近的行为,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这些饮食习语,能够对英语国家的社会阶层更加了解,在应用时也更加有针对性。
4.历史背景。英语饮食习语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在罗马帝国时期,饮食文化蓬勃发展,许多罗马食品和烹饪方法被英国人接受并吸收为自己的饮食文化。比如,“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便源自于古罗马时期,意思是在罗马就要按照罗马人的方式行事,体现出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英格兰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和农耕经济也为英语饮食习语的形成提供了土壤,在封建社会中,农民和贵族的饮食习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中世纪开始就有了“bread and circuses”的习语,意思是通过提供面包和娱乐来使人民保持满足和被控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人们对基本生活需求的依赖。近代以来,英国的殖民地扩张也对饮食习语的形成产生了影响,许多来自亚洲、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食物和烹饪方式也开始进入英国,比如“spill the beans”指的是泄露秘密或隐私,而这与咖啡因较高的咖啡豆的传统用法相关,源自于英国对咖啡与殖民活动的依赖。英国的饮食习惯也与地理环境和气候相关,英国是一个海岛国家,鱼类是重要的食物之一,“a fish out of water”这个习语便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会感到不自在,暗示了与环境不匹配的感觉,类似于鱼离开了水。
5.相关典故。部分英语饮食习语源于典故,比如“apple of discord”的表面意思是“纠纷的苹果”,后引申为“斗争之源、不和之因、祸根”等含义,而这与一个典故密切相关。传说希腊诸神受珀琉斯和涅柔斯邀请前往参加他们女儿的婚礼,可是在发放请帖时却没有不和之女神厄里斯的名字,导致这位不和领域的权威大佬异常恼怒,进而便想要破坏这次的婚礼,于是她利用女性的爱美心理,悄悄在婚宴上放了一个刻着“属于最美者”的金苹果,当其他女神到达婚礼现场后,都认为自己是最美的且应该得到那个金苹果。这样一来,女神之间便起了争执,但是由于裁判帕里斯偏向了艾芙罗狄蒂,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所以也为后来的特洛伊战争埋下了隐患。因此,“apple of discord”中的apple并不是普通的苹果,而是让人心生争夺之心的“金苹果”。
作者简介:权彦宁(1979-),女,汉族,陕西渭南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及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