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者: 柯尊丽 李瑞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是研究食品、食品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也是现代“四育”中食育健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营养学、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等。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学习和工作压力大,加上经常熬夜、暴饮暴食以及营养单一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很多营养相关性慢病的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通过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活性物质以及这些物质与健康的关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指导他们如何选择营养健康的食品、如何合理搭配各种食品、如何达到膳食的营养平衡。
作为贵州中医药大学的一门公共选修课,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涉及到生物化学、医学、食品安全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但学生的营养健康观念普遍缺乏,而且该课程的内容覆盖面较大、知识点较多,学习和记忆的也较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开设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性,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从优化理论教学内容、丰富授课模式、完善考核评价等方面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医药院校开设
食品营养与健康公选课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对食品营养与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文件,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国人的营养与健康问题,但总体还处于逐步探索完善的阶段,依然面临着膳食结构不够合理、法规标准不够健全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改变营养观念,健全法规标准,提升国民的营养健康水平。国人的健康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主要标志之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对“健康”“营养”和“疾病预防”更加重视,“健康中国战略”更被赋予了划时代意义。
食品营养是人们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掌握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则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学习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不仅要了解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还要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古代的君王都很重视饮食,民间也有很多我们熟知的名著,比如《黄帝内经》等记载了许多饮食与药材相关的知识,成为后人饮食标准的重要参考。《黄帝内经》是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讲授食品营养与健康知识时可以涉及《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知识,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和中医经典。
本科生是知识学习、传播与实践的中间力量,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身体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医药院校的本科生大多具有医学方面的知识,也有生物化学、生理学、解剖学、组胚等课程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讲授蛋白质、食物的消化吸收代谢等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内容时,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另外,中医药院校的很多学生以后会成为医务工作者,他们是向社会大众宣传食品营养与健康知识的主要群体之一。因此,大学生的食品营养与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我国民众的身体素质、普及健康常识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从开设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以来,笔者基于学生选课的人数、调研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希望掌握饮食与健康相关的常识。学好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他们掌握哪种食物是比较有营养的、早中晚餐的食物搭配、营养缺乏或过剩时的身体表现及改善措施等,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健康成长、正常学习提供营养保障,同时也帮助他们毕业后走向社会、组建家庭奠定营养和健康基础,这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营养健康观念和知识不足。很多学生的营养观念主要来自家庭,父母购买食材时一般是哪种比较补身体就买哪种,或者孩子爱吃什么菜就做什么菜,这样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饮食不均衡或偏食。到了学校,如果食堂的菜品不符合自己的口味,有些学生就不爱吃,容易造成挑食的不良习惯。还有的学生喜欢减肥,尤其是女生,但对于如何在保证营养充足的情况下科学减重却不太了解。例如在减体重的阶段,应降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但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在大量有氧运动过程中,需要及时补充随着汗水而流失的维生素、矿物质,但很多学生却不具备这些知识。
2.授课课时不足。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仅有36个学时,包括理论(28个学时)、自主学习(4个学时)和实验课(4个学时)。理论课的内容较多,学生想要真正掌握课堂的重难点,需要花费比课堂更多的时间,而且受课时所限,有些章节只能粗略带过,对于内容的讲解不够全面透彻,学生也无法切实地掌握。关于自主学习汇报,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分组并由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进行汇报,所以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无法参与汇报而导致参与的积极性较低。实验课时是4个学时,实验内容是凯氏定氮法,但是该实验实际要花费的时间却不止4个学时。学生根据老师演示的实验步骤只能参与样品消化、蒸馏滴定等,但前期实验的试剂、耗材的准备、实验结束后的处理都是由老师完成,学生没有参与实验的全过程,会影响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掌握。
3.考核方式较单一。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课堂考勤、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的方式,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容易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不浓厚,知识的运用能力等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学生的专业有所不同,对问题的领悟和理解能力也不同,在开始课程教学前,可以通过学情调查来掌握学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调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梳理出需要重点讲授的课程内容,比如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减肥、健身、美容、营养与心血管疾病、营养与糖尿病等内容都是贴近日常生活、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当下最新的研究进展,有主有次地讲解教学内容。争取在规定学时内,不仅完成教学目标,还能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授课,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丰富授课模式。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目前高校的课堂都以多媒体为主,利用多媒体将精美的图片、形象的视频等带入到课堂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营养素缺乏症时,图文并茂,配合视频,生动地给学生讲解营养素缺乏症,加深学生对病症的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进行以凯氏定氮法测定食物中的蛋白质的实验时,先给学生分享实验操作视频,让他们提前熟悉操作流程,并将这些视频上传到学习通软件,以便学生课后观看,再次加深印象。
(2)结合学生关心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一大部分营养饮食知识来自于各类网络媒体的宣传,很多学生根本不清楚每天应该摄入多少营养物质、哪些食物有营养以及一天的食物搭配等,盲目相信网络、电视里的营养补品、药品或者某些名人的话,所以可以在课堂上对网络上热议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比如“如何科学减肥”“吃胶原蛋白产品到底能不能补胶原蛋白”“如何科学饮水”“吃烧烤致癌吗”“我们该如何晒太阳”等话题。通过对这些话题的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对网上的报道内容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同时也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并将他们分组,让学生就营养素缺乏症的原因、改善措施及不同人群的营养搭配进行自主学习,通过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再由授课老师进行点评,借此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由于授课课时有限,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可以结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课前先将每章节的重难点以及课件和相关视频发布到学习通上,方便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后在讨论区布置1-2个讨论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梳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由于本课程的授课时间比较有限(1周2个学时),为保证前后课程内容的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整个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可以采用问题导向式的方法,帮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知识,也激起学生的课堂学习紧张感,同时为讲授接下来的知识做铺垫,对前后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也可以采用归纳式教学方法,将每一章节所学的知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将片段化的知识整理出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方便学生掌握,使学生心中有知识有图,思路越来越清晰,为以后知识的应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完善考核评价。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公选课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比较单一,大部分是写一篇论文,不利于全面地评价学生,也忽视了课堂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选而不学。通过完善考核评价,增加学生课程参与度的考核,可以综合考评学生的表现,促进学生更为全面的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综合考核:(1)撰写论文,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中某个感兴趣的知识撰写一篇论文。(2)给特殊人群制定食谱,让学生根据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特点,设计适合该群体的食谱,从而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让学生分析自己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写出相应的改变措施(如跳绳、减重等)以及取得的效果,并且要提供相应的图片等证明。(4)利用“学习通”软件,在每个章节都布置一些重点知识点的作业题,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5)撰写心得体会,让学生写出学习本门课程后的最大收获,并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从而帮助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6)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结果、讨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实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7)自主学习。(8)期末试卷考试,这是考核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