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作者: 张龙翼 张鹏程 陈秋月 王林果 彭海川 钱琴 贾溅琳 张崟

新时代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研究0

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食品行业也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包括“染色馒头”、外卖“黑作坊”以及“糖精枣”等。就连相对封闭的学校也时常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比如2021年,河南省封丘县发生“营养午餐致学生呕吐事件”;今年3月,天津市欣程达营养餐配送中心被曝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

高校培养的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针对当前大学生缺乏系统的食品安全教育,并且对食品安全问题防范意识不够的问题,通过将食品安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的同时,理解到自身的使命担当,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并勇于与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食品企业作斗争,维护自己与身边人的权益。本文主要对新时代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研究,以期能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一、高校食品安全现状

及学生食品安全认知情况

目前,各大高校内大都有自己的食堂,这些食堂或由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出租档口给个人,或外包给第三方餐饮公司进行经营,食堂内的饭菜种类丰富,极大地满足了校内师生的就餐需求。

但由于餐饮经营者为个人或者私营企业,他们有时候会把利益放在首位,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食品质量,有时会采购腐烂变质的原料,有时会偷工减料,有时在后厨卫生、碗筷消毒等方面不严格落实相关规定,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由于食堂是聚集性场所,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后果极其严重。

比如,2010年,河南工业大学新校区百余名学生在学校第一餐厅用餐不久,陆续出现腹泻、腹痛、发烧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校方根据多方调查,怀疑出事的食品在运输中霉变,导致疑似中毒事件发生。

2016年,合肥新站区磨店职教城的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新区内,不少学生在食堂一楼吃了西红柿炒蛋、金针菇炒蛋等菜品后,陆续发生腹痛、上吐下泻等疑似食物中毒情况。

除了校园内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够,喜欢吃高油、高糖等不健康食品,有的甚至为了减肥不吃主食,导致大学生的膳食结构十分不合理,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武威市某大学曾对本校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调查,调查发现,56.8%的大学生了解过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43.2%的大学生不曾了解。学生购买食品时,考虑的因素优先顺序依次为安全性(62.22%)、新鲜度(19.75%)、味道口感(8.7%)、价格(7.97%)、外观包装(1.35%)。虽然大学生在理论上普遍具有食品安全意识,但在就餐时是否会关注商家的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等的调查中,27.67%的大学生偶尔会关注,还有14.75%的大学生不会关注。这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认知不协调,从而缺少对商家经营资质的关注。

济宁市某学校也曾对本校2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在食品安全知识方面,11.9%的在校大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其中仅9.3%的学生认真学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具体条款。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了解程度与其所学专业有显著相关性,食品专业学生得分高于非食品专业学生。在对食品安全的态度方面,98.9%的在大学生关注过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新闻,92.6%的学生是通过网络媒体和电视新闻的方式了解食品安全相关消息。71.5%的学生认为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太多,形势堪忧。总的来看,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表示关注,但缺乏深入认识,大学生总体食品安全知识比较匮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知之甚少。相对于非食品专业学生,食品专业学生接触更多食品安全相关课程,对食品安全知识掌握较全面,也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有关问题,说明课堂教育对大学生的宣传教育是重要且有效的。因此,各高校应在课堂教育中加入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二、新时代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大学生,虽然他们已经都是成年人,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但是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还缺乏重视和一定的安全意识,比如,不重视校园外食品小摊贩的卫生状况;不注意饮食的健康性,喜欢吃高油、高甜等食物,严重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目前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对新时代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

通过对大学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可以加深大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的深层次了解和认识,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将专业知识运用到保障食品安全上,防患于未然。最重要的是,通过食品安全教育,大学生会开始注重膳食的科学性、营养性,从而远离那些不健康的食品,这对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三、新时代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

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意义

1.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度思考。目前,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侧重于课堂讲授的形式,教授的内容、教学的模式与手段等都比较单一,导致学生欠缺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而将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手段,激发大学生对目前所暴露出来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这样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食品安全意识,还能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

2.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目前,大部分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知识了解得还不够透彻和全面,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种案例,让大学生了解食品安全问题意味着什么、有哪些主要的危害,从而帮助大学生明确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关乎个人生命安全的问题,还关系到行业发展、国家稳定和谐,是一个社会性的民生问题,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引导他们时刻将食品安全问题牢记于心。

3.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教师可以在传授食品安全知识的同时,融入诚信教育及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及道德修养,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培养出新时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好青年奠定良好的基础。

4.能够有效完善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的知识体系中体现思政德育元素,这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必须要重视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还需要融入思政知识,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食品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将知识传授和价值传递结合起来,可以使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理解到自身的使命担当,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

四、新时代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

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现状

1.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力度不够。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等教育工作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传播者,高校教师需要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专业知识教育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积极融合。针对食品安全教育,教师需要开展多方面研究,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并且对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但就目前高校的教育形式而言,大部分高校还只是片面地以学生的分数来衡量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严重,思想政治教育多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受众面也主要集中在学生党员、团学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到的食品安全教育更是少之又少,教授形式仅仅是传统的讲授,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创新不够,没有切实做好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2.高校食品安全教育管理主体不明确。要做好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单单只是一个部门、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多方配合、相互协作。但目前,很多高校都还没有明确的食品安全教育管理主体,这使得高等教育工作者在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同时,不能很好地融入思政元素,仍然只是进行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简单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导致没有真正发挥出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渗透的效果。

五、新时代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

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途径

1.提升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力度。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对于高校发挥立德树人,高等教师发挥铸魂育人等作用都是非常重要。要做好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汇贯通,需要构建完整、科学、系统的学科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同时,达到传授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目标。除此之外,各部门、各组织相关人员也需要相互配合,创新改革食品安全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食品安全思政课题的教学体系,以思政教育为基本,融入食品安全教育,积极开发创新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从而在传授专业知识、提高食品安全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作用。

2.丰富思政教育与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食品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混合,教师需要在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革创新,挖掘出专业知识背后蕴含着的思政元素。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是两类不同的学科,想要将两类学科有机融合,发挥出协同育人作用,就需要教师在深入了解食品安全教育类知识的同时,打破两个学科的壁垒,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为此,教师要不断更新食品安全教育的教学资源,深入细致地挖掘食品安全问题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丰富教学内容,将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整合、融汇贯通。同时,教师还要创新学科教学手段,灵活运用翻转课堂、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能动性,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综上,当前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新时代大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修养养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学校缺乏系统的食品安全教育,导致他们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防范意识不够,同时对自身的饮食结构也不重视,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通过将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汇贯通、相互渗透,再结合各种教学新手段、新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完善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有利于培养出合格的四有好青年。

作者简介:张龙翼(1995-),女,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与保藏。

*通信作者:张(1981-),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与保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