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绿色食品认证改革与发展
作者: 康升云 雷召云
2010年3月,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原江西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开始筹建,2010年11月25日经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正式成立,承接了原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原江西省农业厅内设机构)承担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管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等职责,原江西省发展绿色食品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原江西省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承担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有机食品认证管理等职责,标志着江西省正式组建了“三品一标”省级专职工作机构,开启了江西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但从目前来看,江西省在绿色食品认证方面还存在工作体系队伍不稳定、申报积极性有待提高、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等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以促进全省绿色食品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江西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1.各级政府和领导高度重视。2016年2月和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相隔三年两次视察江西时指出,绿色生态是江西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江西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2009年,江西省将绿色食品列入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发展,并制定了《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江西省提出打造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口号。2016年3月,原国家农业部批复江西以省为单位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工作座谈会,并签订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合作框架协议。
2.工作体系架构难统一。在2010年之前,江西的绿色食品工作由挂靠在原江西省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的原江西省发展绿色食品领导小组办公室(非常设机构,以下简称“省绿办”)承担。由于历史原因(部分设区市或县市区没有农垦机构),市、县两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对口关系“五花八门”。有的在农业部门(如:吉安市),有的在农工部(如:赣州市),有的在农垦部门(如:九江市),有的在林业部门(如:新余市),有的在食品工业协会(如:景德镇市)。市县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跨越党政机关、政府部门、行业部门,人员不相对固定,这种工作体系架构很难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西绿色食品事业的顺利发展。
3.工作人员匮乏。2010年3月之前,江西全省共有30余名绿色食品检查员,主要集中在当时的省绿办(均为原江西省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及所属事业单位兼职人员),市县两级仅有3名绿色食品检查员(其中九江市级农垦部门1名、南昌市级农业部门1名、南昌县级农业部门1名)。2010年3月,原江西省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选派2名绿色食品检查员参与省中心筹建(2011年初返回江西省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工作),他们作为骨干承担了全省大部分的绿色食品认证(包括材料审核、现场检查等)。
二、加快推动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的举措
1.启动绿色食品认证改革。为加快江西绿色食品发展,充分发挥市县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及绿色食品检查员的作用,依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关文件精神,省中心决定从2014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逐步将绿色食品认证现场检查全面下放至市县两级工作机构,并对独立承担完成绿色食品受理、初审、现场检查工作的设区市、省直管试点县工作机构给予适当工作经费补助。
2.组织开展人员培训注册。2010年4月,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协调帮助下,省中心派2人赴鄂尔多斯市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绿色食品检查员培训班。2010年5月,省中心第一次组织举办了全省绿色食品检查员培训班,共有60余人参加培训。在培训合格的基础上,集中安排检查实习并申请注册检查员资格。2010年,省中心有8人注册绿色食品检查员资格,2011年江西又有17人新注册了绿色食品检查员资格和绿色食品标志监管员资格,极大缓解了全省绿色食品检查员严重不足的问题。
3.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水平。通过选派骨干人员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举办的绿色食品申报材料集中会审和全国绿色食品检查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大力提升了绿色食品检查员的绿色食品材料审核和现场检查能力。同时,省中心通过组织跨设区市绿色食品现场检查和绿色食品材料集中会审、交流,也提升了市县绿色食品检查员的工作能力水平。在本省举办的绿色食品检查员培训班上,通过增加现场检查教学等实习内容,提高了市县绿色食品检查员独立进行现场检查的能力。
4.引入省外定点检测机构。针对当时省内的4家绿色食品定点检测机构无法满足绿色食品认证检测需求的现状,省中心决定从2015年起全面放开绿色食品认证检验检测。凡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可的检测机构均可参与江西省范围内的绿色食品认证产地环境和产品的检验检测,鼓励各检验检测机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绿色食品检测规范,为认证申报企业提供质量可靠、价格优惠、高效快捷的认证检测服务。
三、改革创新措施及发展成效
1.工作体系队伍不断壮大。通过送出去培训、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大了绿色食品检查员、标志监管员、企业内检员的培训力度,在积累检查经历的基础上申请绿色食品检查员注册,扩大了绿色食品工作体系队伍。目前,全省范围内形成了一支由省中心人员为核心、市级工作机构人员为骨干、县级工作机构人员为基础、生产单位技术人员为补充的绿色食品检查员、监管员和内检员队伍。截至2016年底,全省有绿色食品检查员121人、绿色食品标志监管员174人、企业内检员285人,为绿色食品认证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2.进一步厘清了市县工作机构的职责。依据《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并结合江西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市县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职责。其中,县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主要负责指导企业申报、申报材料受理、申报材料初审、证后日常监管等工作;市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主要负责申报材料审核、组织现场检查、开展绿色食品企业年检、协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等工作。此外,还要求每个设区市配备2-3名绿色食品检查员和标志监管员,每个县至少具备1名绿色食品检查员和标志监管员。
3.明确了省级工作机构的职责。省中心负责统筹协调管理全省绿色食品工作,包括组织人员培训、检查实习、资质注册、协调全省检查员、指导市县检查员、督促绿色食品现场检查和企业年检、组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和年检、开展或协助绿色食品抽检、开展绿色食品标志监管等。通过加强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沟通协调,协助做好绿色食品定点检测机构的管理。
4.认证改革目标基本完成。在2014年启动绿色食品认证工作下放的基础上,2015年加快推进绿色食品认证改革,2016年绿色食品认证改革基本完成。一是全部实现由设区市或省直管试点县的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开展绿色食品年检工作;二是基本实现由设区市或省直管试点县绿色食品工作机构承担辖区绿色食品续展工作,2016年市、县独立完成绿色食品新认证、续展分别达到申报企业数的95%和98%;三是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均成立或明确了绿色食品工作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安排了工作经费,保证了全省绿色食品认证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5.全省绿色食品事业稳步发展。江西充分利用优越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加快发展绿色食品认证,实现了全省绿色食品事业健康平稳发展。2010-2020年江西绿色食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2010-2012年稳中略降,全省绿色食品总数由2010年的640个降到2012年的436个;2013-2016年企稳回升,全省绿色食品总数由2013年的480个升为2016年的590个;2017-2019年快速增长,2018年全省新发展119个绿色食品,较上年增加20.4%,2019年全省绿色食品总数达663个;2020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比上年度净增401个,全省绿色食品总数达1064个,突破了一千个整数关。
6.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2021年3月,原江西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成建制并入新成立的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隶属于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的副厅级事业单位),“三品一标”工作由新组建的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处承担。相应的市县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也进行了机构改革,多数市县的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并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再独立设置,少部分市县继续保留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绿色食品工作机构。
四、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1.工作体系队伍不稳定。市县工作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短缺问题,有的工作人员还同时承担了农产品安全监管或检测任务,工作繁重且压力巨大。普通专业技术人员从参加培训到取得绿色食品检查员资质至少需要2年时间,有的工作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稍微熟悉绿色食品工作时就被调换岗位,这非常不利于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借江西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东风,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体系,保证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干事,创造或改善环境条件,保持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体系的相对稳定。
2.申报积极性有待提高。现阶段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尚未充分体现“优质优价”,部分绿色食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未得到完全显现,影响了农产品生产企业申报绿色食品认证的积极性。个别企业甚至是奔着农业项目或补助政策去申报,缺乏对发展绿色食品重要性的认识,申报绿色食品认证的动机不纯或主观原动力不够强。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加强绿色食品的宣传普及和品牌推广,提高绿色食品的社会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引导绿色食品生产和引领绿色食品消费。
3.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虽然江西省通过认证绿色认证的企业不少,产品品质也不差,但是仍然存在生产规模小、全国知名品牌不多等问题,缺乏引领带动作用强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鼓励和支持江西绿色食品企业走出去,有效把绿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食品产业优势,打造江西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升级版。
作者简介:康升云(1973-),男,江西于都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