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抽检中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
作者: 王利军摘 要:食品抽检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关键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食品抽检中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旨在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公众健康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食品抽检;食品安全问题;应对措施
Analysis of Common Food Safety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Food Sampling
WANG Lijun
(Guilin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Institute, Guilin 541003,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ensuring food safety, food sampling plays a key role in discovering and solving food safety issues. This article deeply analyzes the common food safety issues and their causes in food sampling,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iming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food safety and protecting public health.
Keywords: food sampling; food safety issues; countermeasures
食品抽检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管手段,能够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持。然而,在食品抽检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需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1 食品抽检的重要性
1.1 助力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抽检能够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客观且精准的数据支撑,助力其全面、深入地了解市场上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水平。通过对各类食品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抽样检验,监管部门可及时且敏锐地发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以及销售等诸多环节中可能潜藏的安全隐患与问题。这些基于抽检所获取的信息,能够为监管部门制订行之有效、有的放矢的监管策略与措施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从而实现对食品安全风险的精准防控与高效治理,使监管资源得以优化配置,监管效能得以大幅提升,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能够有条不紊、扎实有序地推进[1]。
1.2 规范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严格且公正的食品抽检工作,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形成了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威慑力,促使他们时刻保持警醒,自觉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2]。同时,食品抽检所反馈出的关于食品质量的信息与数据,对于那些诚信守法、注重品质的食品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市场声誉与品牌形象的彰显。这些企业能够凭借抽检所证实的优质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与青睐,从而获取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机遇,有力地推动整个食品行业朝着更加健康、有序、规范的方向蓬勃发展,实现行业的整体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1.3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费者作为食品的最终使用者,往往难以凭借自身的感官与经验准确判断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性。通过及时、准确地公布抽检结果,消费者可以在购买食品时获取到权威、可靠的参考信息,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理性的消费选择,有效避免购买到存在安全问题的食品,切实保障自身及其家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3]。此外,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食品质量问题而遭受损害时,食品抽检结果还能够作为有力的证据,为消费者依法维权提供坚实的支持与保障,使其在维权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利、高效地主张自己的权利,获得应有的赔偿与补偿。
2 食品抽检中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
2.1 微生物污染
在食品抽检中,微生物污染是较为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微生物污染可能引起肠胃不适等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同时,微生物污染也反映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大肠菌群主要来源于温血动物肠道,但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餐具、米粉等存在大肠菌群超标的情况多是因为二次污染。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4]。
微生物污染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原材料污染。许多食品原材料本身就可能携带微生物,如食用农产品在种植过程中会受到土壤、水源、空气等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如果未对原材料进行有效消毒或检测,就会增加原材料中微生物污染的风险。②生产过程污染。生产车间的空气质量、湿度、温度等条件如果不适宜,易滋生微生物。此外,如果生产设备和工具未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也会成为微生物的滋生地,进而使食品生产过程中受到微生物污染。③储存和运输过程污染。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没有保持适当温湿度以及通风条件,会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有利环境,造成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
2.2 重金属污染
在食品抽检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时有出现,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包括铅、镉、汞、铬等。
造成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①在一些矿区周边地区,土壤和水源中天然含有较高浓度的重金属,使得生长于此的农作物、养殖的水产品易受污染。同时,大气沉降也会带来重金属污染,工业活动产生的重金属颗粒通过大气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被植物吸收或被水产品富集。②农药化肥中含有一定的重金属元素,长期大量使用会使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影响农作物品质。③兽药饲料中的重金属会在动物体内蓄积,并可能随排泄物进入环境。
2.3 农兽药残留超标
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在食品抽检中较为常见,涉及的食品主要有食用农产品、水产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等。主要涉及农兽药包括恩诺沙星、腐霉利、氯霉素等。长期食用农兽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5]。
农兽药残留超标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缺乏使用知识和技术落后,可能导致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中农兽药使用不当。②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立体交叉污染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农兽药残留情况。
2.4 生物毒素污染
常见的生物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展青霉素等,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诸多风险。例如,在坚果类食品抽检时,常出现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情况,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即使少量摄入也可能对肝脏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水果制品中有时会检出展青霉素,其可导致人体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健康问题。
导致食品中存在生物毒素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①高温高湿的环境为霉菌生长繁殖提供了绝佳条件,霉菌在适宜环境下大量滋生并产生毒素。②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若土壤肥力不足、灌溉不合理或遭受病虫害侵袭,会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抵抗力下降,进而容易被霉菌等微生物感染,产生生物毒素。③食品加工与储存不当,会造成微生物污染并产生生物毒素。
2.5 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
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可能改变食品风味,长期过量食用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风险,特别是在无须延长保存期的新鲜食材、没有必要改善品质的食物中使用添加剂,可能会导致过量食用添加剂,从而引发健康危害。
食品添加剂的主要用途是改善加工食品的色、香、味、形及组织结构,简化工艺流程,统一成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防止食品腐败变质,降低包装和运输成本,以及延长货架期(保存期)[6]。然而,在实际生产中,部分企业可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2.6 质量指标不达标
质量指标不达标主要表现为维生素A不足、蛋白质不足、过氧化值超标等,主要会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长期缺乏维生素A可能导致视力障碍和免疫系统问题;蛋白质不足会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力等;长期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食物对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会导致胃癌、肝癌、动脉硬化等疾病出现[7]。
质量指标不达标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企业在采购原辅料时,如果没有严格控制质量,可能会导致原辅料中存在有害物质或营养成分不足,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②生产工艺不达标也可能导致食品质量指标不达标,如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压力等控制不当,可能会影响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安全性。
3 应对措施
3.1 监管部门举措
①监管部门应持续加大食品抽检力度,不仅要增加抽检的批次,还要拓宽抽检的食品种类和覆盖区域。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包括各类食品生产企业、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等都应纳入抽检范围。同时,对于一些新兴的食品业态和小众食品也要纳入抽检范围,确保抽检工作全覆盖、无死角[8]。②一旦发现不合格食品,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核查处置工作。立即责令企业下架不合格食品,停止销售,并督促企业召回已上市销售的不合格产品。对召回的食品,要监督企业进行妥善处理,防止再次流入市场。同时,对企业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③对于在食品抽检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要从严从重处罚。不仅要给予罚款等经济处罚,对于情节严重的,要吊销其生产经营许可证。同时,要将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开曝光,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起到震慑作用。
3.2 企业责任
①企业要建立严格的原料采购制度,选择正规的供应商,对每一批原料进行严格的验收。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评估,确保原料的质量稳定可靠。同时,要关注原料的产地环境和种植养殖过程,避免采购到受污染的原料。②企业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加强生产车间的卫生管理,严格控制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清洁度,对生产设备和工具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微生物污染[9]。③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食品检验制度,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检验,确保每一批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合格,对于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要坚决不予出厂销售。
3.3 消费者自我保护
①消费者要关注食品抽检信息,通过官方渠道了解食品抽检结果。对于抽检不合格的食品,要提高警惕,避免购买和食用。同时,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②消费者要学会辨别食品质量,通过查看食品的包装、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判断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食品,如大型超市、商场、专卖店等,这些渠道的食品质量相对有保障[10]。③如果发现不合格食品,消费者要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向监管部门反映情况,提供详细的信息,如食品的名称、生产厂家、购买地点等,以便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此外,消费者也可通过网络平台、信访等渠道进行投诉举报[11]。
4 结语
食品抽检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在发现常见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未来,保障食品安全依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监管部门、企业和消费者齐心协力,才能有效解决食品抽检中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
参考文献
[1]解萍,陈宗庆.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南方农机,2019,50(22):227.
[2]林立基,李伟强.食品抽检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食品工业,2021(8):72-73.
[3]杨昌林,刘灿灿.我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调味品,2022,47(6):212-216.
[4]张媛媛,程丽丽.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J].现代食品,2024,30(12):155-157.
[5]李靓,朱涵彬,张轩珂.食品安全问题及保障对策[J].当代畜禽养殖业,2024,44(4):40-41.
[6]郑璐.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控制措施研究[J].中国食品,2024(12):46-48.
[7]韩羽欣.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食品工业,2024(16):44-46.
[8]马飞.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食品工业,2022(21):59-61.
[9]郑亚歆,郭红磊.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及加强管理的策略[J].中国食品工业,2024(12):53-55.
[10]韩青龙,马清河.加强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食品工业,2024(9):41-43.
[11]王振飞.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食品工业,2024(11):59-61.
作者简介:王利军(1976—),男,湖南临武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