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行业设备检定/校准及结果确认

作者: 卢慧慧 史文章 马庆

食品检测行业设备检定/校准及结果确认0

Equipment Verification/Calibration and Result Confirmation in the Food Testing Industry

LU Huihui, SHI Wenzhang, MA Qing (Lanzhou CTI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Lanzhou 730o30, China)

Abstract: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esting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are important guarantees for food safety.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equipment verification/calibrationand result confirmation inthe food testing industry, elaborating on the processand methods of equipment verification/calibration.The focus is on analyzing the basic information confirmation,verification/calibrationresult informationconfirmation,and key links inresult confirmatio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testing data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food safety supervision.

Keywords: instruments; equipment; metrology; verification; calibration; confirmation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不断提高,食品检测行业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承担着日益重要的职责。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食品检测的可靠性直接依赖于检测设备的性能表现。食品检测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进而影响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因此,设备的检定与校准是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的关键手段,而对检定校准结果的有效确认则是保障设备正常使用和检测数据准确的重要环节。

1食品检测设备概述

1.1常用设备类型

食品检测涵盖多种分析领域,需要使用各类专业设备。在成分分析方面,如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时,常使用凯氏定氮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适用于分离和分析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化合物,在食品添加剂、毒素、农药残留的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气相色谱仪则主要用于分析易挥发、热稳定性好的化合物,在食品风味成分分析、溶剂残留检测、塑化剂、农药残留等方面应用广泛。

对于元素分析,针对食品中的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硒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是常用检测设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能够准确测定食品中的痕量金属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则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元素,且具有极低的检出限和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复杂食品样品中多元素的快速分析;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好,是元素分析的重要工具。

此外,在微生物检测方面,菌落计数器、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和灭菌锅等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检测食品中的细菌、霉菌、致病菌及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保障食品的微生物安全性。

1.2设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设备的精确度与准确性直接决定了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以水分测定为例,若烘箱温度测量不准确,则可能导致食品中水分含量的误判,进而影响对食品的质量评价和保质期预测。此外,设备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不稳定的设备可能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测量值波动,使检测结果缺乏重复性和可比性。同时,检测设备的灵敏度不足可能导致无法检测到食品中微量的有害物质或成分,从而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例如,若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灵敏度不足,可能无法准确检测到低含量的农药残留,使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2设备检定/校准的重要性

2.1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性

检定/校准能够确保设备的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减少测量误差。通过将设备与标准器具进行比对和校准,调整设备的参数,使其测量精度符合要求,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食品中重金属含量检测中,定期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检定/校准,能够保证其对重金属元素测量的准确性,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2符合法规和标准要求

食品检测行业受到严格的法规和标准约束,设备的检定/校准是满足这些要求的必要条件。例如,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规定了检测设备的精度、量程等技术指标,只有经过检定/校准且符合要求的设备才能用于检测工作,从而确保检测过程和结果的合规性与可靠性。

2.3 提高检测机构公信力

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是检测机构获取客户信任和市场认可的关键。通过有效的设备检定/校准,检测机构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检测服务,从而增强自身的公信力和竞争力,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准确的仪器设备测量结果不仅是科学研究数据可靠性的基础,更为科研结论提供了有力支撑。在食品质量检测领域,可靠的检测数据依赖于准确的仪器设备,通过检定/校准及结果确认,可提升检测机构公信力,保障消费者权益。

3设备检定/校准技术及流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paq20250553.pd原版全文

3.1检定

3.1.1 检定的定义和依据

检定是一种确认和查明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记或出具对应的检定证书,是量值传递或溯源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这些规程详细规定了检定的项目、方法、条件、周期以及合格判定标准等。例如,《常用玻璃量器》(JJG196—2006)适用于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常用玻璃量器的检定,明确了不同规格玻璃量器的容量允差、流出时间等技术要求和检定方法。

3.1.2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

强制检定是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强制执行的法制计量管理执法行为,具有明确的法律强制性。对社会公用的计量器具,企业及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被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中,涉及食品检测、安全防护、医疗卫生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工作计量器具,均需按照规定实行定点定期检定。例如,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分光光度计属于强制检定的设备。相比之下,非强制检定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是由使用者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自行依法进行定期检定。企业可根据自身生产和检测需求,合理安排非强制检定设备的检定周期和方式。

3.2 校准

3.2.1 校准的定义和目的

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通过一系列操作确定测量仪器或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由标准复现的量值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确定设备的示值误差,为设备的使用和调整提供依据,从而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此外,通过校准可以获得设备的校准曲线、修正值等关键数据,这些信息可用于对检测数据进行修正,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3.2.2校准方法与标准选择

校准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设备的类型、用途和技术要求。优先采用国家规定的校准规范,若无适用的国家校准规范,可参照计量检定规程、相关产品标准或使用说明书等文件。在选择校准标准时,应确保标准器具的准确度等级高于被校准设备,以保证校准的准确性。例如,对于气相色谱仪的校准,可选用有证标准物质作为校准标准,并按照相应的校准规范进行操作,对仪器的保留时间、峰面积重复性等指标进行校准。

3.3检定/校准流程

3.3.1 制订计划

设备在检定/校准前,应根据检定/校准规范、设备使用频率、重要性及校准证书中的建议复校时间等因素,制订详细的检定/校准计划,明确检定/校准的时间间隔、检定/校准机构、仪器设备清单等内容。例如,对于频繁使用且对测量精度要求高的关键仪器,可适当缩短检定/校准周期;对于一般辅助性仪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周期。此外,校准计划中还应明确检定/校准关键点,如烘箱、培养箱、紫外分光光度计等设备的具体参数要求。以水分测定为例,其标准温度要求为( 105±2 ) C 。若同一台培养箱用于测定两个不同项目,且所需温度点不同,则应在检定/校准计划中明确列出这2个校准点,以保证检定/校准范围覆盖这2个校准点。

3.3.2 选择机构

选择具有相应资质、良好信誉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检定校准机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具备权威性;第三方校准机构在技术服务和响应速度上具有优势,可根据机构是否满足需要检定/校准设备的资质能力进行选择。同时,要考察机构的设备先进性、人员技术水平、过往业绩等关键因素。

3.3.3 实施过程

仪器设备送至选定机构或现场检定/校准时,应依据相关规程或规范进行操作。在检定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步骤,对仪器设备的各项计量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如准确度、重复性、稳定性等,确认合格后出具检定证书并加贴合格标识。而在校准过程中,则根据校准规范对仪器设备进行测量,评估测量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偏差,出具校准报告,报告内容通常包含校准数据、不确定度分析及相关技术参数。

4检定/校准的结果确认

4.1基本信息确认

4.1.1 检定/校准机构资质确认

在设备检定/校准前,应分析、评估检定/校准机构是否具备合法且合规的相应资质,并确认其测量范围和资质范围是否精准满足检定/校准的具体需求。实施检定/校准后,要仔细核对资质信息的完整性,包括机构的计量认证证书、实验室认可证书等,以确保机构具备开展相关业务的资格。设备管理人员或检测人员需对上述信息进行进一步细致确认,以避免因机构资质问题而导致检定/校准结果无效。

4.1.2 检定/校准证书基本信息确认

检定/校准证书上应准确记录送检单位的详细名称、地址、检定/校准依据、检定/校准时间、有效期限以及结果等信息,同时需完整列出被检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编号或自编号等详尽信息[1]。检测机构的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在收到证书后,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逐一核对,确保其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若证书信息有误,可能导致设备管理混乱,进而影响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例如,高效液相色谱仪通常配备两个检测器,由不同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有独立的出厂编号。在基本信息确认时,应该注意证书上的出场编号以泵的编号为主,结果信息应涵盖两个检测器的具体数据。

4.2 技术信息确认

4.2.1 检定结果确认

当设备检定合格后,检定机构会出具具有权威性的检定证书,明确设备检定结果为合格或给出其准确的准确度等级。检测机构技术人员在使用设备前,应确认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与检定结果的一致性,以确保设备能够满足检测工作的精度和量程等要求。例如,电子天平经检定后符合二级要求,技术人员应根据检测标准测量过程中对电子天平的要求,结合检定证书结论判定是否满足实际检测要求。若满足标准要求,则结果确认为合格并继续使用;若不满足,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降级使用或停用措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paq20250553.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