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智能化发展对食品质量提升的研究
作者: 裴锋 王焕芹 黄平 张现童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Food Quality Through the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Food Inspection
PEI Feng1, WANG Huanqin²,HUANG Ping³, ZHANG Xiantongl (1.Pingyi County 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Bureau, Linyi 2733oo, China; 2.Pingyi County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ervice Bureau,Linyi 2733oo, China; 3.Pingyi Coun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Linyi 2733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feld of food inspection is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intelligenceIntelligentfoodispecioologyithitsdatagesofghiencyccuacyadiiiy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food quality.This paper deeply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lligentdevelopmentoffoodinspection,analyzes itskeytechnologies indetail,andlooks forwardtothe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aim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fod industry.
Keywords: intelligence; food inspection; key technologies; food quality
食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民生关注的焦点问题。传统食品检测方法在准确性、检测速度、检测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开发更加先进、高效的食品检测技术迫在眉睫。智能化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其融合了多种前沿科技,为食品检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成为提升食品质量的关键手段。
1食品检测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性
在当下复杂且多元的食品市场环境中,食品检测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从保障公众健康层面来看,智能化检测技术能够精准筛查食品中的各类有害物质,极大地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为公众的饮食安全筑牢防线。对食品行业自身发展而言,快速且准确的检测结果有助于企业及时优化生产流程,调整工艺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在食品安全监管层面,智能化检测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对海量食品检测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实现对食品从源头到餐桌全链条的精准监管,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提升监管效能[]。
2食品检测智能化发展现状
2.1智能化检测设备的普及
近年来,各类智能化食品检测设备不断涌现并逐渐普及。智能高效液相色谱仪具备自动进样、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功能,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其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能够精准识别食品中的各类成分,检测精度可达 μg 级甚至更低。
2.2大数据与云计算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食品检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强大支持。对于收集到的大量的食品检测数据,包括不同地区、不同批次食品的检测结果,可利用云计算平台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同时,可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模型,预测食品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2.3人工智能算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算法在食品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图像识别技术为例,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对食品的外观、色泽、形状等进行分析,判断食品是否存在缺陷、变质等问题。在水果品质检测中,通过拍摄水果图像,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水果的成熟度、病虫害情况,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3食品检测智能化关键技术
3.1传感器技术
3.1.1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分子与目标物质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将生物信号转化为可检测的电信号或光信号。例如,酶传感器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糖类、醇类等物质,通过酶与底物的特异性反应,产生电流变化,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量检测。
3.1.2 纳米传感器
纳米传感器基于纳米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对食品中的痕量有害物质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例如,纳米金颗粒修饰的传感器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离子,当重金属离子与纳米金颗粒发生作用时,会导致传感器的光学或电学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检测限可低至nmol级别[2]。
3.2 自动化检测技术
3.2.1 微流控芯片技术
微流控芯片技术将样品处理、反应、检测等多个环节集成在微小的芯片上,通过微通道内的流体操控实现自动化检测。在食品检测中,可用于食品中病原体的快速检测。例如,将样品和特异性抗体加载到微流控芯片上,通过微通道内的流体流动使样品与抗体充分反应,利用芯片上的检测元件检测反应信号,整个过程可在几分钟内完成,大大缩短检测时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paq20250555.pd原版全文
3.2.2 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
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实现对食品中各类有害物质的自动化检测如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通过自动化设备将样品、标记物、抗体等试剂按照预定程序加入反应体系,利用化学发光信号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含量,从而确定食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3.3.1机器学习算法
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对大量的食品检测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例如,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对大量食品样本的营养成分数据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如产地、加工工艺等)进行学习,构建预测模型。当输入新的食品样本信息时,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其营养成分含量,为食品质量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3.3.2数据可视化技术
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复杂的食品检测数据以直观的图表、图形等形式展示出来,便于检测人员和决策者理解和分析。例如,通过柱状图、折线图等展示不同批次食品中某一指标的变化趋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将不同地区的食品质量检测结果在地图上进行可视化标注,清晰直观地反映食品质量的地域分布差异,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支持。
4食品检测智能化发展对食品质量提升的影响
4.1提高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4.1.1 减少人为误差
智能化检测设备和系统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操作流程,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例如,传统的滴定分析方法需要检测人员手动操作滴定管,读取滴定体积,容易因人为操作不当产生误差。而智能化的电位滴定仪能够自动控制滴定过程,精确测量滴定体积,自动记录和处理数据。
4.1.2 精准识别和定量
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分析算法能够对食品中的各类成分进行精准识别和定量分析。以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为例,智能化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高分辨率质谱技术,能够准确识别和定量多种农药残留,即使在痕量水平下也能实现可靠检测,有效避免传统检测方法可能出现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4.2 实现快速检测
4.2.1 缩短检测周期
智能化检测技术通过优化检测流程和提高检测速度,大大缩短了食品检测周期。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对食品中常见病原体的检测,而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则需要数天时间。
这使得食品企业能够更快地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4.2.2 实时监测
一些智能化检测设备可以实现对食品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在饮料生产线上安装的在线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饮料的酸碱度、糖分含量、微生物指标等,一旦发现指标异常,系统立即发出警报,生产人员可及时调整生产参数,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4.3扩大检测范围
4.3.1 检测更多种类的物质
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食品检测能够覆盖更多种类的物质。传统检测方法由于受到检测技术和设备的限制,难以同时检测多种不同类型的物质。而现代智能化检测设备,如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能够对食品中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全面分析,一次检测可同时识别和定量数百种物质,为食品质量安全的全面评估提供更丰富的数据信息。
4.3.2 发现新的风险物质
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对大量食品检测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有可能发现一些以往未被关注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物质。通过对食品中污染物数据的关联性分析,发现某些新型污染物与特定食品加工工艺或原料来源之间的潜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提供了依据,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新的食品安全风险[4。
5食品检测智能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5.1 面临的挑战
5.1.1 技术标准不统一
目前,食品检测智能化领域的技术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不同厂家生产的检测设备和系统在数据格式、检测方法、性能指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检测结果难以互认,给食品检测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5.1.2 专业人才短缺
食品检测智能化涉及多学科交叉知识,包括食品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等。目前,既懂食品检测技术又掌握智能化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短缺,限制了智能化检测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5]。
5.1.3 数据安全问题
食品检测智能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检测数据,这些数据包含食品企业的商业机密和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存储、传输和使用,防正数据泄露和被恶意篡改,是食品检测智能化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5.2 对策建议
5.2.1 加强技术标准制定
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组织专家,加快制定食品检测智能化技术的统一标准,包括检测设备的性能指标、数据接口规范、检测方法标准等,促进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兼容和数据互认,推动食品检测智能化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5.2.2 加强人才培养
高等院校应优化相关专业设置,加强多学科交叉课程建设,培养既具备食品检测专业知识,又掌握智能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食品企业和检测机构应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通过开展技术讲座、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智能化检测技术水平。
5.2.3强化数据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数据泄露和被恶意篡改。此外,加强对数据安全风险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数据安全问题。
6结语
食品检测智能化发展为食品质量提升带来了诸多机遇,未来食品检测智能化技术将朝着更加精准、快速、便携、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与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将更加紧密,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食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沈浥,单钱艺,王海璐.传统食品质量监管面临的瓶颈:传统食品领域智能化监测体系研究初探之一[J]中国标准化,2019(14):146-148.
[2]马学龙,解金鑫,姜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质量与认证,2024(6:45-48.
[3]叶映朵.食品安全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准则与要点[J].中国食品工业,2024(23):62-64.
[4]艾亮东,艾滔.食品安全在线智能化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J].中国食品,2022(5):106-109.
[5]郑小双,杨萍,孙长花,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食品工业,2024(24):150-15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paq2025055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