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杂粮深加工与营养价值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慕晶 罗康宁 豆新社 张丽娟

摘 要:通过分析小杂粮深加工产业现状,提出了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政府提供财政和税收支持等小杂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小杂粮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从而推动小杂粮产业的创新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杂粮;深加工;营养价值;可持续发展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Deep Processing of Minor Grain Crops and Enhancing Their Nutritional Value

MU Jing, LUO Kangning, DOU Xinshe, ZHANG Lijuan

(Qing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Qingyang 745000, China)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nor grain crops deep-processing industr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inor grain crops industry, such as promoting green planting technology,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providing financial and tax support by the government, are proposed, aiming at reduc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mproving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minor grain crops, and lowering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business risk, so a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upgrad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inor grain crops industry.

Keywords: minor grain crops; deep processing; nutritional valu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随着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小杂粮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作物资源,在保障食物多样性、提高膳食营养水平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杂粮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当前小杂粮深加工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产业链结构不完善,导致小杂粮的营养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力有限。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小杂粮深加工与营养价值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通过分析当前小杂粮深加工的现状和挑战,结合营养价值提升的需求,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以推动小杂粮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小杂粮深加工产业现状

小杂粮深加工产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小杂粮深加工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产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①在加工技术方面,虽然传统的小杂粮加工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存在加工效率低下、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同时,现代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市场对于高品质、高营养、高附加值小杂粮产品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杂粮深加工产业的发展。②从产业链结构来看,小杂粮深加工产业链尚不完善。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成本较高[1]。此外,小杂粮深加工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尚未健全,缺乏有效的协同创新和资源整合,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③在市场竞争方面,小杂粮深加工产品面临着其他粮食作物的激烈竞争。由于小杂粮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产量有限,加之消费者对于小杂粮的认知度不高,使得小杂粮深加工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较低。此外,部分小杂粮深加工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营销策略,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 小杂粮营养价值提升的路径

2.1 品种改良与栽培技术优化

在品种改良方面,科研人员可以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优势,通过基因编辑、转基因等手段,精确地调控小杂粮作物的遗传特性。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增加小杂粮中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例如,通过转入特定的功能基因,可以提高小杂粮作物对氮、磷等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进而增加其蛋白质含量;通过调控作物的代谢途径,可以增加其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合成和积累。同时,传统的育种方法在小杂粮品种改良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育种,可以培育出既高产又优质的小杂粮新品种。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的高蛋白、低脂肪的小杂粮品种,已经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

在栽培技术优化方面,推广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对于提升小杂粮的营养价值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农药等环保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小杂粮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保证原料的安全性和无污染性。同时,这些环保措施还有助于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抗逆性,从而间接地提升小杂粮的营养品质[2]。此外,合理的耕作制度和田间管理措施也是优化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行轮作休耕、精细播种、合理密植等措施,可以改善小杂粮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其光能利用率和物质生产效率。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增加小杂粮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2.2 合理搭配与食品创新设计

小杂粮与豆类、坚果等食材混合食用,可以形成蛋白质互补,提高整体的营养价值。例如,豆类富含赖氨酸,而谷类则富含蛋氨酸,两者混合食用可以使得氨基酸的组成更加均衡,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此外,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与小杂粮搭配食用可以进一步丰富食品的营养内涵。

在食品创新设计方面,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为小杂粮的多元化应用提供了可能。挤压膨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改性方法,它可以通过高温高压处理,改变小杂粮的组织结构和口感,使其更加酥脆、易于消化。超微粉碎技术则可以将小杂粮粉碎至微米级别,增加其比表面积和溶解性,从而提高其在食品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小杂粮的口感和风味,还可以拓展其在烘焙、饮料、乳制品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除了上述的物理改性方法外,发酵技术也是提升小杂粮食用价值的有效途径。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可以将小杂粮中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如将淀粉转化为低聚糖、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等。这些转化产物不仅具有更好的消化性和生物活性,还可以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2.3 加工过程中的营养保留与增强技术

对于小杂粮而言,如何在加工过程中减少营养损失并进一步增强其营养价值,显得尤为重要。低温烘焙技术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对小杂粮进行烘焙处理,从而减少营养成分的热破坏。与传统的高温烘焙相比,低温烘焙可以更好地保留小杂粮中的维生素、酶和抗氧化物质等热敏性成分。此外,真空包装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营养保留手段。通过抽真空处理,可以减少小杂粮与氧气的接触,从而降低氧化反应的发生,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3]。

除了营养保留技术外,营养增强技术也是提升小杂粮营养价值的重要途径。如微生物发酵技术,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分解小杂粮中的复杂成分,释放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同时,发酵还可以产生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进一步提高小杂粮的营养价值。酶解技术则是利用特定的酶对小杂粮中的蛋白质、淀粉等成分进行水解处理,使其降解为更易消化和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不仅可以提高小杂粮的消化率,还可以改善其口感和风味。

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策略

3.1 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在农业生产领域,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可减少环境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①化肥的过量使用不仅会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还会通过径流和渗透作用污染水源。相比之下,有机肥料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或排泄物,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能够持续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有机肥料的使用还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提供更加良好的土壤环境。②化学农药的滥用不仅会杀死害虫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还会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而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自然资源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这种方法既环保又安全,可以有效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障原料安全。③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而农业用水又占据了总用水量的很大比例。因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微喷等,这些技术可以根据农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墒情进行精确灌溉,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节水灌溉技术还可以减少土壤盐碱化的发生,提高土壤质量。

3.2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小杂粮产业的创新升级

在全球化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产业,特别是小杂粮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为了提升小杂粮产业的竞争力并实现其长期繁荣,必须重视并加大科技研发投入[4]。①利用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手段,可以精准地改良小杂粮作物的遗传特性,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还能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从而确保小杂粮的稳定供应。②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如低温真空干燥、超微粉碎、瞬间高温灭菌等。这些新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可显著提升小杂粮的加工效率,同时保留其原有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特色,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③通过构建小杂粮产业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数据采集、分析和智能决策。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并增强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

3.3 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财政和税收支持

在推动小杂粮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政策措施,并提供财政和税收支持,政府能够有效地降低小杂粮产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促进其健康发展。①针对小杂粮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补贴,以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这些补贴可以用于支持企业购买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加工技术、扩大生产规模等,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财政补贴还可以鼓励农民种植小杂粮,增加小杂粮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保障原料的供应稳定。②政府可以通过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的盈利空间。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小杂粮产业,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税收减免还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③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质量安全标准来保障小杂粮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这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小杂粮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意愿,扩大市场需求,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5]。④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小杂粮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加强与国际小杂粮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种植技术、加工设备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小杂粮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4 结语

通过深入分析小杂粮产业的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促进小杂粮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是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小杂粮原料安全的关键,有助于提升小杂粮产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可以推动小杂粮产业的创新升级,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并提供财政和税收支持是促进小杂粮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这些策略的综合应用将有力推动小杂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小杂粮产业在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将愈发重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小杂粮产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小杂粮新品种的培育、新型加工技术的研发以及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等方面,以提升小杂粮产业的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小杂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晋.陕西省定边县小杂粮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22.

[2]李海录,冯瑞瑞,王孟,等.榆林小杂粮产业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思路[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5):116-118.

[3]马协然.山区小杂粮的生产优势及种植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1):170-171.

[4]桂科志,张沐诗,裴启丽,等.青海特色小杂粮农产品加工对策及建议[J].青海农技推广,2019(3):23-24.

[5]冯健.小杂粮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9.

作者简介:慕晶(1987—),女,甘肃庆阳人,硕士,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粮食作物栽培技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