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检测能力的高效形成与发挥策略

作者: 崔先锋 朱德军 皮玉梅 万译文

摘 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阵地在广大农村,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高效地发挥本机构的检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阻碍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检测能力快速形成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笔者10年以上的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工作经验,就如何快速形成检测能力,高效地发挥检测能力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县级;农产品检测;检测能力;高效

Exploring the Efficient Formation and Strategy of the Testing Capacity of County level Agricultural Product Testing Institutions

CUI Xianfeng1, ZHU Dejun2, PI Yumei1, WAN Yiwen3*

(1.Lixian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Testing Center, Lixian 415500, China;

2.Lixian Animal Medicine and Feed Management Station, Lixian 415500, China;

3.Hun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sha 410153,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posi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is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i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county-level agricultural product testing institutions to effectively exert their testing capabilitie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blems that hinder the rapid formation of the testing ability of county-level agricultural products testing institutions,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more than ten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in county-level agricultural products testing institutions, analyzes and discusses how to quickly form the testing ability and efficiently exert the testing ability.

Keywords: county level; agricultural product testing; detection ability; efficient

2006年8月,国家正式启动实施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2010)》工作,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投入。截至2016年11月,我国已建成了县级综合质检站2 272个[1],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硬件条件和工作水平均得到了较大提升。但是部分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在建设和运转过程中仍存在机构编制和检测经费落实不到位、运行管理滞后、人员素质不高和检测能力不强等问题[2]。检测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与上述多个方面密切相关,而深入探讨这些方面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县级农产品机构面临的问题,做到高效地形成和发挥机构检测能力。

1 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质量体系的建立及运行方面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细则》(农业部公告第1239号)对质量体系最基本的要求是建立与检验工作相适应的质量体系,并形成质量体系文件[3]。因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起步较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模板大多数来源于省部级、市级检验检测机构,很多县级检测机构对质量体系的认识不足,为了应付“双认证”的评审,简单地复制修改相同行业的质量体系文件,不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不组织本单位职工进行认真讨论,仅凭个别人员建立起来的质量体系文件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单位人员不能形成合力,质量体系文件形同虚设,更谈不上有效运行,失去了质量体系对机构的正常运转、保障检测质量最基本的作用。

1.2 人员配置与人员管理方面

目前,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仍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为主体,人员以非专业人员为主,澧县作为湖南省第一家通过“双认证”的县级综合农产品检测机构,于2015年2月通过“双认证”评审,检测人员以抽调的畜牧、水产等专业人员为主,没有检测所需的专业知识背景。在现行薪酬管理体系下,人员长期缺乏创新活力和主观能动性[4],导致大部分工作人员既不专业,又不愿意学,不主动学的窘状,主观上阻碍了检测能力的形成。

1.3 检测仪器配置方面

经费不足,周转困难是制约县级检测机构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5]。在配置检测仪器时,除需考虑直接的购置成本外,还需密切关注仪器的运行成本,需与机构的经费保障相适应,避免造成运行成本高的仪器设备闲置,并且需密切关注需要的检测参数,检测参数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检测仪器要与需要检测的参数相匹配,如澧县首次配置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未配置荧光检测器,未配置自动进样器,导致现阶段检出率较高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不能使用液相色谱进行定量检测,且检测效率低下等,检测仪器是机构检测能力形成的先决条件之一。

1.4 运行保障方面

检测专项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很多地方政府没有设置专项检测经费,无法正常开展检测业务[6]。《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细则》第3条要求,承担例行监测和风险评估的检测机构所需工作经费应纳入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其中县级要求20万元以上,但在实际操作中,检测专项经费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费混淆不清,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费一般由农业行政主管机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掌握,而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所需经费需跨机构或部门协调,易造成扯皮现象。

2 高效形成检测能力的关键因素

2.1 明确检验检测的具体项目参数和方法,进行检测仪器设备等资源配置

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主要承担本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性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村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符合条件的检测机构。根据本区域内种植、养殖品种的用药习惯、历年检测的不合格情况、上级主管部门的风险监测计划或者实施方案等明确检验检测的具体项目参数和方法。有些县级检测机构常以仪器设备配置确定检测参数,而不是以需要的检测参数来确定仪器设备配置,忽略了很多重要的检测参数或者检测参数过少,造成年年检测结果可靠性不足。检测的项目参数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这样可以达到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的目的,同时提高了检测效率,节省了检测成本。

2.1.1 建议重要的检测项目

根据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统计分析的2023年8个省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省级抽检信息[7]和陈博豪等[8]在2019—2021年食用农产品不合格项统计分析的分析结果,以及结合农业主管部门发布的监测计划或实施方案,建议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可以重点对以下项目参数进行检测能力的培养。

猪肉(猪肝)建议重要的检测项目为恩诺沙星(含环丙沙星)、磺胺类、氯霉素、氟苯尼考和氯丙嗪;牛肉建议重要的检测项目为克伦特罗、苯甲酸及其钠盐、恩诺沙星(含环丙沙星)、磺胺类五氯酚酸钠、氧氟沙星和地塞米松;羊肉建议重要的检测项目为克伦特罗、恩诺沙星(含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磺胺类、氯霉素和五氯酚酸钠;禽肉中建议重要的检测项目为恩诺沙星(含环丙沙星)、五氯酚酸钠、氯霉素、氧氟沙星、磺胺类、甲氧苄啶、氟苯尼考和呋喃唑酮代谢物;鸡蛋中建议重要的检测项目为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含环丙沙星)、甲硝唑、磺胺类、多西环素和金刚烷胺;淡水鱼中建议重要的检测项目为恩诺沙星(含环丙沙星)、地西泮、孔雀石绿、氧氟沙星和磺胺类;牛蛙中建议重要检测项目为恩诺沙星(含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呋喃唑酮代谢物、呋喃西林代谢物和孔雀石绿。豇豆中建议重要的检测项目为克百威、灭蝇胺、氧乐果、倍硫磷、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噻虫胺和氟虫腈;韭菜中腐霉利不合格占比较大,但随判定标准的改变,韭菜中腐霉利不合格的情况应有很大改善,现阶段建议继续重点关注。芹菜以甲拌磷、毒死蜱、噻虫胺、克百威、氧乐果不合格为主;姜以噻虫胺为主。

2.1.2 建议的检测方法

(1)县级检测机构建议以快速检测方法为主。县级检测机构普遍存在人员较少且不专业,经费紧张等情况,为避免这些劣势,建议县级检测机构加大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运用,采用商品化的胶体金试纸条和酶联试剂盒进行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检测。江苏省从2021年起即对农药残留的速测从酶抑制法推广转变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提高了速测的靶向性、精准性。2022年1月,山东省在济南市试点开展900批次鲜鸡蛋快速检测,发现疑似阳性45批次,最终确证不合格产品11批次,此结果和常规实验室检测基本一致,印证了快检的可行性且快检成本远低于定量检测,根据测算,同样的检测资金,快检比定量检测的样品数量扩大了10倍,大规模快检能迅速筛查定位疑似阳性的问题产品,快检当天出结果,疑似阳性的问题产品立即安排重新抽样,集中定量检测确认,大大提高了效率[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法律层面上也肯定了快速检测方法的运用,但目前存在着认定的快速检测方法标准不多的问题,建议从国家层面上多认定快速检测方法标准,进一步促进快速检测方法的运用。快速检测产品在投入使用前,有必要对其最低检出限、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稳定性等参数进行验证[10-12]。

(2)选择合适的定量方法进行检测。相同的检测参数存在多种有效检测方法并存的情况,如何选择适合本机构的检测方法,建议把握以下原则。①理性借鉴。县级检测机构起步较晚且水平也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应主动与上级检测机构和运行比较成熟的县级检测机构建立联系,定期交流检测技术和经验,取长补短,在检测方法的选择上,多听取基本条件相同且运行比较成熟的检测机构意见,做到理性借鉴。②适用原则。在每一个检测方法中,都有规定其适用的样品类型和检测的范围,且在方法检出限或定量限低于判定限的前提下,都可以选择使用。③经济与便捷原则。在方法适用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方法的便捷性和成本原则,尽可能使用方便快捷、成本最优的方式获取准确的结果。在明确了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的前提下,进行合适的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配置,并加强人员培训,快速形成检测能力。

2.2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决定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合法性。县级检测机构以抽调非专业人员为主[13],如何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在现有人员基础上提升检测人员素质与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2.2.1 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笔者根据10年以上的农兽药残留检测工作经验,认为在当前县级检测方法以酶抑制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液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法为主的情况下,检测人员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容量瓶、吸量管、量筒和分液漏斗等玻璃器皿的使用。②天平、移液器、旋涡混合仪、离心机、氮吹仪、旋转蒸发仪、酶标仪、固相萃取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的使用。③样品抽样及制样、提取、浓缩和净化技术。④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质量单位、体积单位、质量浓度单位的换算,标准溶液的配制计算与配制方法,溶液的量和单位的表示方法,加标量及回收率,精密度的计算,数据处理规范,外标法定量的原理及计算,方法验证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