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的安全保障与监督管理研究
作者: 张敏 陈亚兵摘 要:本文深入探讨食品工程的安全保障与监督管理问题,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挑战,提出了多项改善策略,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法律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监督意识、从源头处入手、加强食品监管、重视流通环节的抽查工作等,以减少安全隐患。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应明确职责和权限,实行有序监管,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实施,这对于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食品工程;安全保障;监督管理
Research on Safety Assurance and Supervisory Management in Food Engineering
ZHANG Min1, CHEN Yabing2*
(1.Administrative Approval Service Bureau, Lingcheng District, Dezhou 253500, China; 2.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of Lingcheng District, Dezhou 2535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horoughly examines the issues related to safety assurance and supervisory management in food engineering. Addressing the current challenges in the field of food safety, it proposes several improvement strategies. These include perfec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solidating the legal environment, enhancing promotional education to foster awareness of supervision, addressing the issues from their source to strengthen food monitoring, and emphasizing on random inspections during the distribution phase to reduce potential safety risks. Governments and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t all levels should clarify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authorities, implement orderly supervision, and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food safety.
Keywords: food engineering; safety assurance; supervisory management
食品工程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障食品工程的安全、加强监督管理,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相关工作者应加强对这方面问题的探索,推动食品安全事业的
发展。
1 食品安全的主要威胁
1.1 水质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食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些被污染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微生物,这些有害物质一旦进入水体,就会通过灌溉、养殖等方式进入食品生产链,进而对食品的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1]。例如,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被污染的水进行灌溉会导致农作物吸收这些有害物质,进而加剧食品中污染物的积累,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口感,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长期摄入这些有害物质,人体可能会出现慢性中毒症状,甚至增加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风险。此外,水质污染还会影响水产养殖安全,被污染的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会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导致其体内毒素含量超标,进而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可见,水质污染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相关部门需加强水质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提高水处理技术水平,确保食品生产用水的安全性。
1.2 包装污染
食品包装是食品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降低成本,常会使用劣质包装材料,甚至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进行包装,通常情况下,这些劣质包装材料含有超标的重金属、塑化剂、荧光剂等有害物质,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释放到食品中,对食品造成污染。这些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损害,甚至增加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其身体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包装污染物的危害。
此外,一些包装材料在生产和处理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如印刷油墨中的重金属、塑料包装中的塑化剂等,这些有害物质会通过包装材料的表面迁移或渗透进入食品中,对食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强对食品包装的安全监管,制定严格的包装材料标准和检测方法,确保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1.3 生产污染
(1)设备老化。设备由于长期使用、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会产生磨损、锈蚀等问题,进而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微生物污染或金属碎片等杂质,这些污染物会直接混入食品中,对食品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2)操作不规范。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未严格按照卫生标准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就会引发微生物污染、交叉污染等问题。例如,工作人员未穿戴整洁的工作服、未对手部进行消毒,会将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带入食品中。
(3)添加剂超标。一些不法商家为改善食品的口感、色泽等特性,过量使用添加剂,甚至使用非法添加剂,从而破坏了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降低了食品的质量。
1.4 农药污染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农民会使用农药。然而,过量使用农药或不当使用农药,会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这些残留物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2]。根据目前的研究及实践,一些农药具有神经毒性,长期摄入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引发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还有一些农药残留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长期威胁。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农药的监管,推广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量,确保农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2 食品工程安全保障与监督管理现存问题
2.1 监管机制发展滞后
随着食品行业的不断创新,市场中食品的种类和生产方式日益多样化,而现有的监管机制却未能及时适应这些变化,监管人员使用的监管手段相对单一,部分地区的监管十分依赖于传统的抽样检测,缺乏科技化、信息化的监管手段,导致监管效率低下,难以覆盖所有环节。此外,监管力量分散也是重要的问题,食品安全监管一般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但由于职责划分不明确、协调机制不完善,监管力量十分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一些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给食品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同时,监管机制与食品产业发展速度的不匹配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随着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新科技不断涌现,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而现有的监管机制却未能及时适应这些变化,导致一些新兴的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监管,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
2.2 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现行法律法规中,一些法律法规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解释空间,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利用法律漏洞从事违法活动,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3]。同时,现有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也较慢,新的问题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控制。
2.3 市场乱象缺乏治理
近年来,食品市场快速发展,一些资质良莠不齐的商家也逐渐进入市场,造成食品市场中乱象频发。①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是市场乱象的一个突出表现。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原料或过期食材进行食品生产,冒充正品销售给消费者,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②虚假宣传也是食品市场的一大乱象。一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常会夸大其产品的功效和品质,甚至故意隐瞒产品的真实情况,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③食品市场的价格乱象也不容忽视。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故意抬高价格,甚至进行价格欺诈,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然而,由于监管力度不足,这些市场乱象并未得到有效治理。监管部门的人手和资源有限,难以对所有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部分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不严格的问题,使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3 食品工程安全保障与监督管理改善策略
3.1 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法律环境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应及时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空白,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还应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认知度。根据实践,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往往较为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应进一步细化法律法规的操作细则,明确各环节的监管要求,为监管部门提供明确的执法依据。在执法过程中,应加大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相关部门应适当提高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从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为食品安全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3.2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监督意识
食品安全是一项长远的课题,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生活和健康,还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幸福。因此,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是加强食品工程安全保障的关键环节,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监督意识。例如,可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通过发布食品安全信息、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向公众传递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理念,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确保公众在选购食品的过程中能更加准确地辨别不良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应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开展食品安全志愿者活动,引导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良好氛围[4]。
在行业内,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培训教育,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推动其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规,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为食品工程安全提供有力的行业支持。
3.3 从源头处入手,加强食品监管
食品安全需从源头抓起,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健全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确保其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条件,对已获得生产许可的企业,也应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持续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在食品生产流程中,应对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确保原料的质量安全,保障生产过程的卫生规范,重点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关键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在大数据等技术的帮助下,可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对食品的来源、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全程追溯,确保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能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食品安全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为食品工程安全监管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