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意义及检测水平提升策略分析
作者: 于燕波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对食品安全有了更高的期望。农产品检测技术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手段,在全面筛查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及添加剂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定义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结合现有的农产品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测水平;策略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continues to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have higher expectations for food safety. As a core means to ensure food safety, agricultural product testing technology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comprehensively screening pesticide residues and additiv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fini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testing and its importance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poses a series of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testing lev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ased on exis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 testing technology.
Key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 testing; testing level; strategy analysis
作为全球农产品生产大国,我国农产品总产量正持续攀升。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不断提升不仅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也为农业生产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农业生产如何提升品质与效率,如何产出更多高品质农产品,已成为农业领域亟待突破的难题。为了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并保证消费者能够获得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显得尤为紧迫。高效的质量安全检测不仅能够保障农产品安全性,亦可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概述
农产品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直接获取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谷物、果蔬、家畜及其在收获期收集的其他产品。农产品安全检测的主要目标是可能威胁消费者健康的化学物质。随着农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我国对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建立起以省级单位为主导、市县级单位为辅助的多层次检测体系,有效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检测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检测分析以及结果评估等步骤[1]。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方法变得更加多样化,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还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
2 农业发展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意义
2.1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而是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品质,如是否健康、绿色、无公害。有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能够促使工作人员全面检测农产品中的化学残留物,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农产品中的化学药剂含量进行评估,以有效防止对人体有害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减少食品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并且,通过农产品检测结果,工作人员便可以全面了解和分析农产品出现的安全问题,据此对农产品市场实施正确指导。
2.2 助力农民增收
一般情况下,农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这是导致农民长期收入水平不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产品销售,因此单纯增加产量并不能充分增加农民的收入。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追求产量增长,往往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这不仅阻碍了产品的市场准入,还可能使种植者遭受法律制裁。实施全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够有效激励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并积极引导农民使用更为环保、可持续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从而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依赖,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农产品向绿色、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2]。
2.3 减少环境污染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种植者若过度依赖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不仅会导致农产品中化学残留物累积,还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科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对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够促使农业生产者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种植,并减少对化学品的依赖[3]。这有助于农民合理使用化学药剂,从而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同时避免因过度使用农药而对环境造成破坏。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分析
3.1 色谱法
色谱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中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固定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色谱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以及色质联用法,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在农产品检测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气相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中,能够精确测量农药的浓度,尤其适用于检测农产品中的挥发性成分。液相色谱法能够有效检测大分子农药,评估农药残留情况。色质联用法结合了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优点,可实现更高精度的农药残留检测,但其操作复杂且耗时较长,适用范围相对有限。
3.2 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凭借其快速检测能力,在农产品市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利用特定物质对酶的功能基团产生影响,从而导致酶活性降低或丧失,实现对农产品品质的高效检测。酶抑制法适用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检测,对其他类型的化学药剂检测效果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4]。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常用的酶是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该酶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敏感,这些农药能抑制AChE的活性。因此通过检测其活性变化,便能对样品中是否含有这类农药残留进行判断。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在取样时须严格遵守规范程序。对于辣椒、韭菜等特殊果蔬,还需要进行专门的酶提取步骤,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3.3 酶联免疫法
酶联免疫法,全称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主要基于免疫学原理,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实现对农产品中化学残留物的全面、高效和精确分析。其基本步骤包括样品处理、抗原或抗体包被、封闭非特异性位点、加入待测样本、加入标记抗体、洗涤去除未结合的物质、加入底物引发显色反应以及通过比色法或荧光法读取信号强度。该技术以其高效率和准确度而备受推崇,但其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设备操作技能要求较高。鉴于农产品样本的复杂性,可能含有化学药剂残留、细菌、土壤等多种杂质,在进行检测前,需要对样本进行细致的清洗、切片和提取处理,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领域,酶联免疫法因其独特的优势具有重要地位。因此,要对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提升,还需要与其他检测技术相结合使用,对现有的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此来应对新的挑战。
4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的策略
4.1 建立健全检测体系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需求,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需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升级。①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确保检测中心能够覆盖到乡镇一级,以便农民能方便快捷地将农产品样品送检,从而及时调整种植策略并获得专业的指导建议。②在重点农产品种植区域,如砂糖橘种植区,设立专门的市场检测实验室,对每一批次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并定期进行抽检,以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③根据国家法规和市场变化,细化农产品的检测标准与规范,明确化学指标,统一检测方法与流程,以增强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5]。同时,市场管理者应严格遵守检测规范,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部门需要深化对农产品检测重要性的认识,理解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深远影响,构建起农产品安全防线。
4.2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产品检测设备不断升级,技术检测水平显著提升,这不仅提高了检测的质量和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加大对检测设备的研究力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自动化检测设备能够高效分析农产品中的化学成分,并实时上传检测数据。因此,研究人员需紧跟市场趋势,拓宽检测设备的应用范围,实现多功能集成,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影响下,构建农产品信息数据库已成为必要之举。通过整合不同产区和类型农产品的检测数据,可以让检测人员通过对比历史和实时数据,精准识别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提升农产品的整体质量安全水平[6]。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产品检测的标准与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与完善。
4.3 强化农产品管理工作
在农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确保所有产品达到标准至关重要,因为不合格产品的流通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可能损害商户的声誉和利益。为了避免商户因经济考量而采取非法手段让不合格产品重新上市,监管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必须建立严格的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细化化学残留物的限量标准,并根据国家标准和市场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以从源头上防止不合格产品的流通。一旦检测出不合格农产品,监管部门必须迅速采取措施。对于化学残留轻微超标的产品,如果可以通过清洗等方法去除,应经过处理和复检合格后才能上市;对于严重超标的产品,则必须监督商户彻底销毁,防止其流入市场[7]。对于故意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商家,监管部门应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并通过公开通报的方式,树立反面典型,以警示其他商家遵守法规,增强市场合规意识,共同保障农产品安全。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力逐渐提升,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带来了更多挑战。科学高效地实施质量检测不仅能够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还能促进农产品市场的规范化运作,从而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和认可。因此,相关部门需持续加强对农产品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制定严格的检测标准。这样将有助于持续优化农产品市场环境,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泽群,赵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问题根源及对策[J].智慧农业导刊,2021,1(13):20-22.
[2]吴爱美.浅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风险管理[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133-134.
[3]刘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北农机,2020(1):103.
[4]冯岩,祝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J].南方农业,2018,12(9):85-86.
[5]张鹏.定西市安定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4):72-74.
[6]王晓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J].新农业,2020(6):35-36.
[7]刘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北农机,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