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作者: 张目华,刘海慧,于召燕

摘 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而食品理化检验作为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其检验精准性直接影响市场上食品的安全。据此,本文基于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内容和质量控制的作用,探讨了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策略,以期为后续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及策略参考,进而有效提高食品理化检验质量。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检验内容

Study on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in F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spection

ZHANG Muhua, LIU Haihui, YU Zhaoyan

(Shandong Fengxiang Co., Ltd., Liaocheng 252000,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urrent social concern, and f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spection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food safety, the accuracy of its inspec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safety of food on the market. Accordingly, based on the basic content of f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spection and the role of quality contro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y of f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spection quality control,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quality control in f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spec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and the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spection.

Keywords: f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spection; quality control; inspection content

食品理化检验是以化学检验为基础,以仪器设备为辅助的食品安全检验方式。具体检验中需要依据现行检验标准,采用各类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对食品进行安全检验,主要检验内容包括食品的营养成分、化学污染等。食品理化检测所获取的检验数据将作为判断食品安全性和整体质量,确认食品是否可流入市场,保障公众饮食安全的关键依据。因此,为保障公众食品安全,必须要不断提高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提高检验精准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食品,避免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对食品理化检验流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介绍相关控制方法及策略,对于提高后续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内容

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检验样品的提取与制作,此过程需重点关注待检验样品的抽样方式和保存方法;②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此过程可有效消除样品检验过程中的各类影响因素,使待检测样品检验成分符合理化检验标准要求;③选择样品的检验方法,常用的食品理化检验方法包括色谱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可见紫外光度法等,具体检验方法需根据待检验食品类型进行合理选择;④对完成检验后获取的检验数据进行严格筛选分析,挑选合格数据、剔除不合格数据;⑤根据处理后的检验数据形成检验报告,具体检验结果的判断应严格以现行规定标准为依据。

2 食品理化检验中质量控制的作用

2.1 提高检验结果的精准性

在食品理化检验中,由于人为因素、设备因素、试剂因素、采样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食品理化检验结果一般会存在一定误差[1]。质量控制则是对以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食品理化检验各项检测指标处于现行标准范围内,以提高检验结果精准性,降低检验误差。

2.2 保障检验过程的安全性

食品理化检验作为一种以化学检验为基础,以仪器设备为辅助的食品安全检验方式,其在具体检验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质量控制是通过各类规范性的质量控制方法及策略,对可能产生安全风险的操作流程进行严格控制,保障实验环境和设备符合检验标准的同时,有效规避各类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因素,保障实验现场的人员及设备安全。

3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3.1 操作层级内的质量控制

3.1.1 溶液配制

具体理化检验溶液配制流程中,应预设称样量,并确保溶液配制误差控制在2%以内。完成溶液配制后,依据现有的滴定方法,标识说明溶液内含浓度情况,根据称样量与标识数值综合计算配制后的溶液浓度。配制合格的溶液应在预设时间内进行使用,溶液长时间放置后可能出现沉淀物析出等质量下降问题[2],将此种溶液应用于食品理化检验,将会影响到整体检验精准性,所以必须要实施针对性控制。

3.1.2 度量检测

度量检测过程中,应根据现行指标标准,合理选择测量范围适宜的规定型号天平。具体度量检测中,对于属性稳定,不易出现挥发的试样,可选用体积偏小的烧杯作为容器;针对可加热溶解的试样,应在试样溶解冷却后再转移到提前准备的容量瓶内[3]。具体度量检测中严禁使用纸质容器,避免由纸质容器导致的测量误差问题。

3.1.3 设备控制

现如今,食品理化检验中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式为微波消解法,相关方法在应用中需要应用微波消解仪,为有效提高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检验人员应提前对微波消解仪进行质量检验分析,并在日常设备保管中做好设备保养工作,为实际样品前处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3.2 解析层级内的质量控制

3.2.1 实验控制

实验控制内容主要包括选择适宜的空白实验、度量平行样品、加标回收率控制等内容。

(1)选择空白实验。根据待测样品的种类,参考现有检测标准和检测经验,合理选择空白实验。通过空白实验可有效去除待测样品检验中的干扰因素以及相关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预测结果选用可行办法,避免干扰因素对检验造成影响。

(2)度量平行样品。为检测随机属性造成的检验误差,具体样品度量中应增加度量次数,采用重复性实验方法,将食品理化检验结果控制在一个较为精准的范围区间,保障食品检验数据偏差处于可接受范围。

(3)加标回收率控制。食品理化检验中向待测样品基质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然后按照规定的样品处理步骤进行检验分析,对比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加标回收率检测中的加标量不应超过待测物质含量的3倍,实际测定值不应超过测定上限的90%。

3.2.2 滴定程序

样品的滴定中应将滴定速度控制在同一标准,滴定速率过快可能出现连滴情况,影响滴定检验结果的精准性;若无法控制速率,则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在滴定后,应以纯溶剂作为测量参比实施空白校正,绘制食品理化检验的标准曲线。考虑到标准曲线的斜率会随着环境温度、试剂时间、试剂批次等因素的变化而出现变动,在具体测定中应平行测定中等浓度和零浓度标准溶液,根据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对标准曲线上的各点进行校对分析,若是校对后发现精密度超过10%,则应重新绘制标准曲线。标准曲线对应的曲线系数越接近于1,则说明检测结果越接近于标准值,一般标准曲线的相关曲线系数大于0.99便会被认为是可靠实验[4]。

4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策略

4.1 食品理化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4.1.1 优化实验环境

良好的实验环境是开展食品理化检验的重要保障。在开展食品理化检验前,应依据现行标准要求,对实验室内部环境进行全面检验分析,做好实验室清扫、通风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实验室内部环境的干净整洁。实验室环境优化时还需要根据食品理化检验要求,合理调整实验室内部温度、湿度等基本参数条件,营造出良好的检验环境。考虑到不同项目的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相互干扰情况,为提高食品理化检验质量,应确保实验室具有较大的实验空间,并且做好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有效隔离,将不同实验条件和实验类型的实验划分到实验室中的不同实验区域内。

4.1.2 准备检验设备

食品理化检验中采用的各类仪器设备必须要满足检验实验的相关精准度、分辨率要求。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仪器设备误差,实施仪器设备计量检验;也要求相关仪器设备日常存放保管时做好设备养护和质量管理工作。对于部分不符合规定标准的仪器设备,应及时进行检修或者更换处理,综合降低设备误差,提高食品理化检验质量。针对天平、分光光度计等计量仪器,应检验相关设备的精准度;针对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不仅需要安排专人进行定期质量检验,还应要求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进行操作检验[5];针对水、试剂等检验材料,应根据不同食品种类的检验要求选择不同等级的实验用水或者试剂纯度,以保障实验结果的精准性。

4.1.3 做好抽样工作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样品选取多采用随机抽样法,并且抽样过程中应适量增加抽样数量、扩大抽样范围,以保障选取样品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同时采样需要实施同时采样和多次采样,以降低采样造成的实验误差。在具体样品抽取中,应确保样品不被污染,最大限度降低外部环境对抽取样品质量的影响。样品抽取时还需要注意样品的理化标准,严格按照现行操作检验标准实施采样工作。针对不同的食品种类应采用不同的样品制备方法,如针对酱油、醋等液体食品或者调料,抽样前应先对样品进行搅拌与振荡处理,保障样品的均匀性后,实施样品过滤操作,滤除样品中的各样杂质;针对大米、豆制品等固体食品,应先对样品进行粉碎处理,再实施样品混匀取样。

4.1.4 提高人员素质

检验人员作为食品理化检验的直接参与者,其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食品理化检验精准性。因此,为提高食品理化检验质量,应做好检验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①以食品理化检验流程、内容以及现行标准为依据,结合业内专家学者的意见及建议,合理实施培训流程的制定及优化。②根据优化后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流程对所有检验人员进行能力和素质培训,通过培训过程提高检验人员设备操作能力、安全操作意识、质量管控意识等综合素质[6]。③在完成检验人员能力培训后,对所有参与培训的检验人员进行素质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进行适当处罚,对合格者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检验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强化培训效果。④食品理化检验岗位应坚持落实持证上岗原则,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应定期安排能力测验,针对测验不合格者应要求其参与培训活动。

4.2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4.2.1 选择检测方式

食品理化检验应根据待检测样品的种类合理选择适合的检测方式。针对无法采用仪器设备进行检验分析的样品,可采用化学分析方式对样品进行检验。考虑到不同食品中蕴含的成分存在较大差异,所适用的检测方式也略有不同,具体检验中选用的检验方式应结合实验操作目的、样本基本性质以及具体实验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共同确定。常用的食品理化检测方法包括蒸馏法、有机物破坏法、溶剂提取法、色谱分离法和化学分离法等,不同检验方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也各有不同,选择检测方式后应根据相关检验方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严格控制检验过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