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 付文琪摘 要:在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下,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升,对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及要求。在影响农产品安全的诸多因素中,农药残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因素,不仅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对农业生产与出口贸易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阐述了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分析了应用于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具体方法,提出了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
Study on the Rapid Detection Method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FU Wenqi
(Wushan County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Tianshui 7413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people’s awareness of food safety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stricter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mong th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esticide residues are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not only threatens people’s physical health, but also has adverse effect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xport trade.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hazards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alyzes the specific methods applied to the rapid detec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roposes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detec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words: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esticide residues; detection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对于建设和谐稳定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近几年,食用农产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而且极易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因此,急需有效解决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生产问题,充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1 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危害
1.1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消费者食用农药残留浓度超标的农产品可能会发生急性中毒,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虽然短期内食用者可能不会发生中毒,但会形成慢性中毒,甚至会引发并发症[1]。通过有关文献报道来看,当前在消费市场上仅有5%的果蔬产品没有在生产过程中施用化学农药,而残留于农产品中的农药主要是氨基甲酸酯类与有机磷类农药,会产生以下危害:①人们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食用农产品后,主要依靠肝脏造酶吸收毒素,进行氧化分解,若长时间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物,肝脏会不断分解毒素,从而加重食用者的肝脏负担,进而引发一系列损伤肝脏的疾病;②农药残留中的某些成分存在诱发癌症的风险;③一些农药残留会通过血液循环渗入血脑屏障,继而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的神经,导致人体相关器官的功能逐渐衰弱,引发并发症。
1.2 农药残留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如今,全球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各国对食用农产品在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标准明显提高,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针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及要求非常严格,出现了“绿色壁垒”的现象,而且这些国家会采用限制农产品进口的方式对本国农业形成有力保护。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由农药残留问题导致的食用农产品出口损失为出口总量的1/5。
2 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
2.1 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在目前的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已取得了较为成熟的发展,主要是根据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对某种酶产生的抑制作用,基于酶活性的变化检测农药残留的含量,依据该原理开发的快速检测仪器与检测卡也取得了广泛应用。酶抑制检测法对相关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不高,整体操作简单,能在基层地区进行全面推广与使用。但该项方法也存有一定的局限,如仅可以对检测样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的含量进行定性分析,而不能检测出所含农药的具体类型以及农药的实际残留量。此外,显色剂、酶源、底物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在使用时应控制好其应用条件,但仍会因部分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现象。因此,该方法适用于农药残留普查工作中。
2.2 生物传感器法
在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使用较多的方法有微生物传感器法、免疫传感器法、酶传感器法。微生物传感器法的成本较低,且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免疫传感器法与免疫分析法较为类似,属于固相免疫分析方法,即将农药抗体或半抗原固定于固相支持物的表面进行检测,能够满足定量分析要求。酶传感器法主要利用酶来检测农药浓度,分为酶抑制型与酶水解型。酶抑制型与酶抑制法相似,都是根据农药对特定酶的活性的抑制情况对农药残留情况进行判断;酶水解型是基于水解酶对农药的水解作用对食用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浓度进行检测[2]。
2.3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是基于蛋白抗原和抗体间、小分子半抗原和抗体间的特异反应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的方法。该方法通常需借助标记物进行检测,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可分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分析等。其中,使用率较高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法,其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以往应用的检测方法需要进行多步反应,且现场操作难度大,因此目前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提高灵敏度、缩短处理时间。目前,免疫分析法在实际的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中取得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但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例如,制备农药抗体时难度较高,需用到大量财力资源;仅适用于对单一种类的农药残留的检测。
2.4 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是根据农药的光谱特性,结合化学计量学检验食用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含量。该方法无需处理复杂的检验样本,同时也不需要检测试剂。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有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可见/近红外光谱等。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属于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成本低、便捷高效、无污染的特点,在检测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方面表现较为突出,能够满足定性和定量检测的实际要求。
3 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存在的问题
3.1 检测技术水平不高
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具有操作复杂、专业要求高的特点,检测结果极易受相关检测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如今,大部分农产品质检机构的设立时间并不长,这些机构实际负责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也不多,检测实践经验少,在处理样品、操作检测设备环节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检测技术还有待提升[3]。此外,检测人员对于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不能做到熟练使用,无法充分落实好食用农产品定量检测工作,同时加大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
3.2 缺少专业的检测人员
当前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专业对口的检测技术人员较为匮乏。在一些农产品检测机构中,很多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农药残留检测工作需求不符,技术团队也缺乏稳定性,再加上一些检测人员很少有参与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导致无法完成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对技术要求严格的农产品质检工作。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仍以小农种植为主,个别地区未设立专业、独立的检测机构。此外,虽然一些地区设立了专属检测机构,但实际的检测水平并不高,检测设备、管理设施等也较为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检测质量。这些地区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检测人员,加之经常出现一人多岗或一人负责多台检测设备的情况,导致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很难顺利、有序推进,不利于检测技术水平的提升。
3.3 实验室建设不完善
根据我国目前的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状况来看,很多地区普遍存在实验室建设不完善的问题,甚至在一些地区的实验室中,水浴锅、旋转蒸发仪这类比较基础的仪器都比较稀缺,而且对于试剂、标准样品的摆放也不规范。受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型设备仪器未及时进行维护、检修、更换,也无法应用最新的检测方法和标准,直接影响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4 操作缺乏规范性
立足于实际情况,发现在多数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机构中,相关检测人员未全面了解与熟练掌握相关检测标准、规定、指导内容。例如,在抽样过程中未根据操作规范合理采样,导致抽检样品不具有代表性,部分人员还经常忽略对抽样单的填写,严重影响了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可靠性。
4 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引进与培训
在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情况的检测中,相关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及水平尤为重要。在检测环节,无论是配制标液、上机操作,还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均需要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这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是否真实、准确[4]。因此,要积极、广泛招揽化学、食品、农产品等相关专业的优秀人员。同时,对于检测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要不断督促他们做到对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熟练掌握及运用,确保他们在检测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与水平。此外,对于新招入的工作人员,应在他们上岗之前组织系统、专业的技能培训,在经过严格的考核之后才可持证上岗。而且也要注重对检测人员的日常培训,不断督促其提升检测技术水平,为取得准确、科学的检测结果奠定坚实基础。
4.2 完善检测硬件设施
相关人员需要根据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现状,及时升级、优化、更新使用的检测硬件设施,对于全自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器,应积极做好推广及应用,同时要保证其所有配件的全面性、完善性,避免快速检测盲区的存在,还要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开发并研究新型的检测技术及设备,重点配备分析仪器、检测试纸、测试卡和试剂盒等基础配件,保证相应检测硬件设施的完善。
4.3 提升样品操作的规范性
从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分析来看,检测样品是对检测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的一项主要因素,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是否精准、可靠极易受到制样、抽样、样品存储等环节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抽样环节,要严格、严谨地贯彻既定的操作标准,同时还要精准把控实施抽样的时间、数量、方式,确保抽取样品的代表性,避免抽样过程中出现较大误差[5]。此外,在进行制样时,相关人员要严格依据相应的标准及流程规范合理地展开操作,防止因操作不规范或操作失误而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完成制样工作后,还要特别注意对检测样品的储存,应将其存储合适的条件下,防止样品变质。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为研究中心,主要从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问题的解决对策4个方面进行论述,为以后的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的高质、高效检测提供一定参考,更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技术方法会愈发成熟,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妙.可食用农产品中4种苯甲酰脲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及生物可给性研究[D].烟台:烟台大学,2022.
[2]许露露.农产品农药残留电化学快速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22.
[3]李玉花.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J].云南农业,2016(4):81-82.
[4]李琼,李俊惠.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2):84.
[5]李玉花.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J].云南农业,2016(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