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作者: 姚帼英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法规体系不完善、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不够丰富以及信息共享不畅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增加监管力量、丰富监管手段和加强信息化建设4个方面的解决措施。本研究对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YAO Guoying

(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Dongsheng District, Ordos 017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food safety issues are increasingly attracting people’s attentio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work,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legal system, insufficient regulatory power, insufficient regulatory means and poor information sharing.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solutions: improving the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law system, increasing the supervision force, enriching the supervision means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his study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strengthening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Keywords: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management system

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不仅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保障食品安全。尽管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仍需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研究和探索,以确保食品安全。

1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定义、应用情况与应用优势

1.1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指国家、地方和企业等各级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一套体系。其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监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体系、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体系等多个组成要素。

1.2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情况

1.2.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实际应用情况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实际应用情况较为成熟。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发布约1 419项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200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最重要的法律法规。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2020年我国共查处食品安全问题28.62万起,罚款27.26亿元[1]。这表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实际应用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1.2.2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实际监管情况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实际监管情况比较成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机构,其下设31个省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和300多

个地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检查食品330万批次,其中合格率为97.6%。这表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在实际监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3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应用优势分析

1.3.1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可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避免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等对人体造成危害。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9)》的数据,2019年我国食品安全整体状况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7.6%[2]。其中,粮食加工品、食用油、乳制品等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合格率较高,分别为98.8%、98.9%、99.7%,这些数据表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应用对提高食品安全水平起到了推动

作用[3]。

1.3.2 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应用可以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食品加工、餐饮行业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6.5万亿元和4.6万亿元,同比增长6.9%和9.4%[4]。这些数据表明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应用对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2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法规体系不完善

①法规缺失和落实不到位。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新型产品和新型食品的监管法规尚未出台,导致存在监管空白。同时,部分已有的监管法规也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如对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对假冒伪劣食品的处罚不够严厉等。②监管法规执行难度大。食品安全监管法规执行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监管部门的执法水平不高、执法标准不统一、执法资源不足等方面。此外,部分食品企业和商家为牟取暴利,私自添加禁止使用的物质、隐瞒产品信息等,采用各种手段逃避监管,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2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监管力量不足

①监管人员数量不足。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餐饮企业等数量庞大,监管人员数量无法满足实际监管需要,全国每个企业平均只有不到

1名食品监管人员,导致监管难度极大,食品安全形势较为严峻。②监管人员素质不高。部分基层监管人员基础薄弱,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监管经验不足,无法有效开展监管工作。部分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存在违规行为,包括违规接受赠品、私自调换监测样本等,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监管形象,也影响了监管效果。③监管设备不足。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监管设备被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如快速检测仪、远程监控设备等。但监管设备的购置和维护成本较高,基层监管部门无法承担这些费用,导致监管设备不足。

2.3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监管手段不够丰富

①检测手段不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需借助各种检测手段,如化学检测、微生物检测、重金属检测等。但是,当前的检测手段相对不足,无法满足监管需求。②抽检范围不够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定期开展食品抽检工作,以保证食品质量。但是,当前的抽检范围不够广,监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整体的食品安全状况。③公示不够及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及时公示违规企业的情况,以便消费者选择安全的食品。但是,当前的公示工作不够及时,有些企业出现问题后产品仍在市场上销售。

2.4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信息共享不畅

①数据共享不充分。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不充分,导致监管部门无法及时获取其他部门的监管数据,从而无法全面掌握食品安全情况。②监管信息不及时共享。不同部门之间的监管信息共享不及时,导致监管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其他部门的监管情况,从而无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规体系

3.1.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法规空白、重点领域法规不完善等问题,需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例如,针对新技术新材料等的监管,应及时制定相应法规;针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应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等。

3.1.2 强化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规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行为,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检测和评估体系,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3.2 增加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量

3.2.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量的重要措施。应注重培养具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同时,要适当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待遇和福利,增强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5]。

3.2.2 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设置

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设置是保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量的重要措施。应适当增加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数量,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配备和支持,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领导和管理,确保其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3.2.3 增加监督执法力量

增加监督执法力量是保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量的重要措施。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执法人员的配备和支持,提高其执法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执法意识和执法水平,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3.3 丰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手段

3.3.1 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和抽检

食品安全检测和抽检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可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应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和抽检工作的开展,完善检测和抽检制度,提高检测和抽检的准确性和精度。同时,要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生产和销售的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

3.3.2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可及时发现和评估食品安全风险。应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提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生产和销售的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

3.4 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

3.4.1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化平台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化平台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措施。食品安全信息化平台应涵盖全产业链,包括食品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等环节。平台应提供全面的食品安全信息,包括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信息、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检测和监测信息、食品销售和消费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价信息等。同时,平台应具备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功能,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控制。

3.4.2 采用新型技术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采用新型技术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新型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等环节的全面监测和管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精度。例如,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环节的实时监测和控制;采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全面分析和预测;采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全面管理和共享;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自动识别和预警。

4 结语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其应用优势包括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政府信誉度和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然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法规体系不完善、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不够丰富和信息共享不畅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包括完善法规体系、增加监管力量、丰富监管手段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总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以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健康和

安全。

参考文献

[1]石谢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三大措施保障食品安全[J].中国食品工业,2023(5):5.

[2]郭茜.食品质量安全监测及监督工作要点研究[J].现代食品,2023,29(3):154-156.

[3]何凤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食品,2022,28(5):77-79.

[4]袁福军.食品安全与食品监督管理的思考[J].现代食品,2020(1):136-138.

[5]李云平.如何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探究[J].饮食科学,2019(18):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