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曾琪琳摘 要:为应对上级要求,各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综合考评体系,各地政府下辖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承担着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任务,因此对市场监管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此,基层监管人员需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思考总结,顺利完成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基层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食品生产;监管实践;对策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Supervision of Grassroots Food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Links
ZENG Qilin
(Taojiang County 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Yiyang 413400, China)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higher-level requirements, various regions have incorporated food safety work into thei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market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bureaus under local governments bear the main task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Therefore, high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laced o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market supervision teams. In this regard, grassroots regulatory personnel need to combine their work reality, constantly think and summarize, and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 important task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upervision of grassroots food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grassroots level; food production; regulatory practices; countermeasures
食品安全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生产加工环节作为食品安全的源头,在整个监管链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的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1-2]。本文以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以及邻近县域内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现状为研究对象,结合监管工作实践,进行思考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1 基层食品生产环节监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生产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离主城区较远的县城或乡镇,存在大量的食品生产加工主体,多数生产主体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或虽知道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如何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
(1)采购原材料时,没有及时索取供货者的许可证和原材料的合格证明文件。例如,在采购进口原料时,未对检验检疫证明进行查验,原材料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可能会造成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与公共安全隐患。
(2)食品安全培训力度不够。食品生产加工厂地处偏僻,生产工人大多数为非食品专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相关人员往往不能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生产程序操作,而是凭借相关经验进行生产活动,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抽检合格率较低。
(3)生产台账的记录不完善。食品相关厂商将重心放在能带来切实经济效益的生产活动中,忽略了对生产过程中各项台账的记录,尤其是对原材料采购、投料、关键控制点、入库和出库等台账的记录,一旦出现不合格产品或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问题查找和追溯难度极大。
(4)出厂检验工作不到位。出厂检验作为成品出厂前确保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卡,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基层食品生产监管实践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①厂家的检验室缺少必要的检验设备,导致部分出厂检验项目无法进行检验;②生产厂家虽然有检验设备和检验室,但缺少专业的检验人员,无法实施检验工作,无法及时判定生产的成品是否合格;③检验人员检验能力不足,导致检验室形同虚设,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3]。
1.2 企业与监管队伍相互匹配的问题
县城或乡镇面对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点多面广,但监管队伍人数及相关设备与其不匹配,对全覆盖监管造成一定的难度。
(1)食品生产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基层存在大量的食品生产加工厂,且这些加工厂的规模较小,多数以小作坊或者小型生产企业的形式存在,生产人员以周围老百姓为主。由于生产人员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给监管过程中的有效沟通带来一定的障碍。除此以外,很多小作坊普遍存在脏、乱、差的问题,整改难度大,往往需要监管人员多次上门、反复指导才能达到要求。
(2)食品生产基地分布较广,甚至存在于一些高山丘陵地带,给监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有些无证的黑作坊、黑加工厂藏匿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卫生条件差,所用原材料来源不明,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1.3 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关机构检验能力不足、相关部门监管人员较少、监管设备设施得不到充分保障等方面。
(1)检验能力不足。①检验人员不足。一家检验机构往往只有两三名专业的检验人员,且还需承担抽样等外勤及日常性工作,在检验方面投入的人力严重不足。②缺少必要的检验设备。大多数检验机构存在检验设备不足、不够先进等问题,大多只能检测一些常规的微生物指标、水分、灰分、营养素、标签、感官、pH值以及部分重金属等基础项目。③一个县域内虽然有相关检验或监管部门,如疾控中心、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其下辖的检验机构,但获得资质的检验项目大多重复,有限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整合利用,造成重复浪费。
(2)监管人员相对不足。①基层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较少。部分乡镇监管部门只有两三人,还要抽调一人到乡镇的政务中心办理证照,导致日常监管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②监管人员老龄化严重。目前监管工作大多需要各种监管平台和监管App,但部分基层监管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设备,导致人员配置与互联网化的监管趋势不相匹配。③食品生产环节监管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相对较高,相关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效完成监管工作。但目前部分基层监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特别是乡镇监管部门,人员配备较少,需要对接多条业务线,在食品生产方面的监管精力有限,没有精力和时间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及监管技能[4-5]。
(3)监管设备设施得不到保障。①执法设备不够,如执法记录仪、录音笔、照相机、工作手机等设备缺乏,在执法活动中执法人员只能用私人手机充当上述执法设备,给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保密性带来较大影响。②快检设备缺乏,特别是基层监管部门的快检设备由于缺少相应的试剂和药品而不能投入使用,给监管工作带来不便。③办公电脑得不到保障,部门乡镇的监管部门使用的工作电脑配置过低、硬件老化,即便使用普通的办公软件也很容易卡顿,运行十分不畅,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2 改善食品生产环节监管工作的对策
2.1 督促食品生产者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
只有生产者真正承担起自己应负的主体责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①增强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以及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基层监管部门应当每年开展一次培训活动,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也可以组织相关人员观看食品安全领域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的警示教育片,以警醒一些怀有侥幸心理和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的食品生产者。②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自检能力。出厂检验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卡,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卡。对于生产频次较高的产品,相关生产企业需要具备自检能力,做到批批检验。对生产频次较低且不具备自检能力的企业,必须要求委托检验。对检验能力不足的生产企业,应派遣检验员到当地相关检验部门跟班学习,针对性学习所生产产品的出厂检验项目,提高其检验能力。③加强行业自律。通过成立行业协会等方式,引导相关企业开展自律自查活动;通过自查自纠、相互检查或者互相参观学习等方式,提高生产企业的道德意识与食品安全意识,实现行业自律对行政监管工作的有效补充。
2.2 监管队伍落实好监管责任
相关监管单位可根据基层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资源整合,不断改进监管方式,落实好监管责任。①提高基层监管队伍业务素质与专业能力,特别是各县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应当针对乡镇监管部门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其监管技能,增强其业务知识,也可以进行一些岗位考核和技能竞赛活动,并设置一些奖励措施,以提高相关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②加快队伍年轻化建设,利用现有编制招聘并提拔一批年轻、有活力、有干劲、专业性强以及能熟练使用各项电子设备的优秀人才,充实监管队伍。③相关政府部分可在财政上对监管部门予以适当支持,如采购一些行政执法设备、快检设备和办公电脑等必要的工作装备,确保监管过程中的技术和硬件支持,使监管工作更有效率、更具严肃性和权威性。④整合现有检验资源,提高使用效率。监督检验工作作为食品监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判定食品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应当高度重视。针对基层现有状况,由当地政府出面,整合县域内的官方检验机构,同时整合检验人员与检验设备,成立一家官方检验中心,并拨付一定的资金,添置一些必要的检验设备,扩大检验范围,使有限的检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出现重复和浪费。
2.3 改进执法办案方式方法
针对行政违法行为,不能简单采取一刀切的处置方式,而应进行引导和教育。在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堵疏结合的方式进行违法行为处置。对制假售假、恶意添加、采用劣质原料等明知故犯的违法行为,应坚决予以打击,从严从重处罚;对无主观恶意,违法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且主动改正、消除后果的违法行为,应进行批评教育,以责令整改为主。例如,针对部分无证生产者,如果其生产的产品本身合格,不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应当引导其办理生产许可证或者小作坊证,不具备办证经济条件的应当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联系,若有必要,相关部门可适当予以经济支持,积极帮助并指导其按标准建设生产厂房,添置必要的生产设备,正规合法生产。此外,通过联合建厂等方式,将点多面广的小微型生产主体整合,以解决单独建厂的经济压力,减少监管对象,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行政成本。对一些实在无法办证的业主,也应当积极引导其从事其他行业。通过改进执法办案方式方法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合规性,有助于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2.4 社会共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机制,确保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规范性与安全性,相关部门可采用以下方式。①为了解并改进当地的食品安全状况,相关部门可在村和社区一级发展一名兼职或者专职的食品安全协管员,并根据其工作业绩(如提供的有效案件线索等)给予一定工作补贴。②通过组建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等方式,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加入食品安全监督队伍,并通过有奖举报等方式,调动群众举报积极性,实现社会共同监督。③加强宣传引导,在当地电视台和报纸上开辟食品专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同时通过组织各类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或者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和一些消费注意事项,引导大众安全理性消费。
3 结语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并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必须从制度建设、监管部门、监管对象、环境塑造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总结经验,结合上级文件精神与基层实际监管情况,持续改进工作方式,用好工作技巧,弥补工作缺陷,以应对当前要求越来越高的食品安全监管形势,给社会大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梁建顺.长汀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2]黄功允.浅议基层食品安全抽检、追溯、处罚制度发挥组合效应存在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3(4):102-111.
[3]颜松.基层食品快检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现代食品,2022,28(22):64-67.
[4]葛秀秀.2018—2021年厦门市食品生产许可现场核查分析及建议[J].食品工业,2023,44(2):161-164.
[5]熊家明,王雪瀛,尤亚林.宜都市构建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新格局[N].中国食品报,2022-12-07(8).